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意义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7666927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意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心理 调适能力,帮助大学生解决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优化大 学生心理素质为起点,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和顺利社会化为归宿。概括 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目标: 1 1、 初级目标初级目标防治心理疾病防治心理疾病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这是它的特色,也 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基础。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变革的社会背景之下,又正当人生发 展的过渡时期,当他们面临的冲突过大,持

2、续时间过长又得不到外界帮助,就可以 引发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反应,严重的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甚至引起自杀或伤 害他人。心理健康教育能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不良心理 现象和行为予以矫正和治疗。 2 2、 中级目标中级目标完善心理调节完善心理调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级目标是指导学生深化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了解,掌 握自我调节的方法,优化心理素质,提高挫折承受力,增进社会适应能力,进而促 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即通过性格品质的优化,提高德育的有效性;通过 心理能力的强化,促进智育的高效化;通过健康心态的培养,促进健康的全面化; 通过内在动力的激发,促进自我发展的主动化;通过行

3、为习惯的优化,促进个体的 顺利社会化。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交友、恋爱、择业等一系列生活事件中常会 遇到挫折,由此而产生心理困扰。由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自我调节能力尚不完 善,挫折引发的情绪波动常常十分强烈,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健康成长。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级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3、 最终目标最终目标促进心理发展促进心理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健全个体,适应社会,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促 进心理发展。同时,保持对客观社会的积极、主动地适应,实现个性化与社会化 的和谐与统一。当代大学生由于自身存在的某些弱点和局限,常常会影响他们的 适应与发展,阻碍潜力的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

4、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帮助大学生 认清自己的潜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而充分地发展自己,完 善人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学习、交友、恋爱、就业、成长等种 种问题,他们渴望成才,追求卓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才的基础,拥有健康的身 心是他们成人、成才、成功的重要保证。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心 理素质的有效方式,所以,要进一步提 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制度化 的育人活动,其特定的工作范围在心理领域。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把“育心”作为 自己的立足点,才能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这一

5、结论得到了有关实证研究的支 撑。据黄希庭、郑涌等的调查,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观评价呈现如下特征: “从心理健康教育中收益最大的是丰富了心理健康知识(95%)、了解心理素质的重要性(94%)、提高挫折承受能力(90%)、正确认识自己和他 人(90%)、学会情绪调节(88%)和增进人际交往(85%)等。 ”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从 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到心理的亚健康、健康,呈现出一种连续的过渡 状态,可分为多个层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 地由较低层次推向较高层次。由此,我们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功能划分为 三个不同的层次,即初级功能预防心理疾病,缓解心理压力;中

6、级功能一一优化 心理品质,提高调节能力;高级功能充分开发潜能,促进人格完善。通过科学的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改善和优化大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 和情感,学会情绪调整的方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 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又是改造人的主观世界的工作,无论 是哪种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其作用过程都发生在教育对象的心理领域;无 论是何种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要重建或改善教育对象的精神生活。这样,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就不可避免地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 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 质的形成

7、,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职责。同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还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第一,有利于解决大学生闭锁性心 理与交往需要之间的矛盾。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知觉和情绪体验更关心别人和自 己的内心世界,在分析别人的活动时,更多地着眼于思想、情感和个性品质,并借 助于对别人的分析来认识自己的心理品质,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他人 的区别。自己具有了特殊的不同于他人的各种生活体验,这种思想和情感体验, 又不能轻易地向不了解自己的人透露,而且思想情感越成熟,自尊心越强,就越来 越感到自己的心理特点与别人存在着差异,使他们感到没有知心人可以谈心或倾 吐真情,就把自己的内心感受隐

8、藏起来,以致产生孤独感,因而产生了闭锁性心理。 但是,他们又迫切期望与人交往,希望得到成人的帮助或与同龄的知心朋友交流 思想、感受、愿望和理想。于是,形成了一对矛盾。针一对这一矛盾,教育工作 者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细心观察大学生心理的变化,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情 感及年龄特点,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既帮助学生度过这一特 殊时期,又提升了教师的威信。第二,有利于解决大学生求知欲和识别力之间的 矛盾。大学生渴求知识,求知欲强烈,无论社会领域或自然环境领域中的一切,他 们都感到新奇,都想了解和探求究竟。但是由于辨别力低,有时分不清哪些是积 极的、有益的,哪些是消极的、有害的,以致良荞

9、不分,把错误的事物也接受下来。 这样就产生了求知欲强和识别力低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一矛盾,教育工作者通过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导大学生要勤学多思,增加判别力,特别是对课外读物 (包括网络方面内容),要用正确的观点,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还要帮助他们培养自制力,使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第三,有利 于解决大学生情绪与理智的矛盾。大学生的情绪很容易激动,容易感情用事。但 是,当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时,在理智上完全能清晰地分析问题,这说明当他们的 认知与需要不一致时,理智上知道怎样行动,但不善于处理情绪与理智之间的矛 盾,不能坚持正确的认识,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针对这一矛

10、盾,教育工作者通过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大学生要正确地对待别人的进步和荣誉,培养宽阔 的胸怀;正确地估计自己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处理好人际关系,发扬集体互助精 神。第四,有利于解决大学生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的矛盾。大学生 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这种思维能力使大学生能从现实的具体条 件出发,把自己所获得的感性印象,抽象地、概括地反复思考。同时,由于大学生对未来的热烈向往,想象比较丰富,往往离开现实条件构想自己未来的前景,这样,就 形成一个理想的“我” 。远大的理想为大学生的生活指明奋斗目标,但是理想中 的“我”与现实的“我”不一定完全相符,当他们感到达不到自己“理想”

11、时, 就与现实发生矛盾。如果他们对这一矛盾,不从自己本身的思想认识、智力特点 考虑问题,就会把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夸大,而对现实不满。针对这一矛盾,教育 工作者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更多地参加实践活动,给他们安排 各种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使他通过活动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认识自己在一定的 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地位,缩小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从而获得对自己的正确认识。 提高或降低学生的抱负水平,对抱负过高的学生,可适当降低他们的抱负水平,使 他们的自我评定与现实的可能性联系起来;对抱负过低的学生,可适当提高他们 的抱负水平,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阻力,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勇于 和各种困难作斗争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