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中心的总体规划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7666021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8.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送中心的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配送中心的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配送中心的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配送中心的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配送中心的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配送中心的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送中心的总体规划(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配送中心的总体规划,学习要点:(1)配送中心的目标规划(2)配送中心的流程分析(3)配送中心的区域设置(4)作业区域功能规划(5)作业区域能力测算(6)配送中心的区域布置(7)作业规范与人力需求规划,第一节 配送中心的目标规划,配送中心的目标规划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市场定位与服务策略。一、配送中心的市场定位市场定位是确定配送中心的服务功能、服务范围、客户对象和市场地位等,以树立企业形象和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定位应解决以下问题: 提供哪些服务功能; 为谁服务(服务行业或客户群); 在什么地域范围内服务; 物流作业的客体是什么(物品种类);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什么地位。,宝供顺德物流基地的市场

2、定位,将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社会化、国际化的物流综合服务平台,为顺德及珠三角地区工商企业及国内外电子电器和汽车零配件的原材料供应商、成品制造商、分销商和采购集团提供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的供应链服务。,1.物流通路策略明确配送中心在产销物流通路结构中的位置,分析上游供应源以及下游配送点的特征。需进行以下分析: 客户对象是否属于企业内的单位; 客户偏向于制造业、中间批发商、经销商还是零售业 配送的客户之间是独立经营还是具有连锁性质; 上、下游企业属于开放性的还是封闭性的; 是否随时有新客户增加。,二、服务策略规划,2.位置网络策略主要任务是确定配送中心的网点数量及布局,在供应源和末端消

3、费者地区之间设置合适的据点。3.顾客服务水平物流服务项目主要包括:服务的时间、时效、品质、成本、付款方式,包括接单后的处理时间、及时送货能力、可接受送货的频率、送货内容的正确性、是否可配合上架作业、商品信息的提供、客户抱怨的响应等。,4.系统整合策略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系统整合。系统整合的层次和范围包括: 作业层次:储运作业的标准化、配送运输作业整合、作业信息输入的整合等。 作业管理层次:库存管理、分销信息反馈、拣货工作指派等。 决策支持层次:配派车系统、成本分析与计费定价策略。 经营管理层次:联合采购、共同配送等企业间的资源整合。,市场定位和服务策略明确以后,应设定配送中心的规划目标。一般配送

4、中心规划设定的目标是: 降低物流成本 降低库存 提高顾客服务水平 缩短物流作业周期 整合上下游通路环境 支持零售通路据点 降低物流作业错误率 提升物流服务竞争力 集中分散的出力量以产生规模经济效果 迅速掌握分销分配信息,三、配送中心规划的目标,1.规划执行的限制因素许多因素将影响系统规划运作的方向,包括:预定的时间进程预期可使用的人力资源预期使用的年限计划预算资金及来源预定的设置地点及土地取得的可行性预期投资效益的水平,四、规划执行的限制因素和基本条件,2.确定基本规划条件规划的基本参数或要求,包括:(1)基本储运单位的规划后续规划时,必须先进行储运单位的规划。(2)基本运转能力的规划先初估一

5、个运转能力作为参考值,后面进行各区域详细规划时将逐步修改。(3)自动化程度的规划在对自动化需求、作业时序及基本运转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配送中心的自动化策略。,返回首页,第二节 配送中心作业区域规划,一、配送中心流作业程分析和规划1.一般作业流程配送中心布置规划,首先必须进行作业流程分析,确定主要活动及其程序。配送中心的主要作业活动包括进货、仓储、拣取、配送等,一些配送中心还具有流通加工、包装、贴标,以及退货等作业。 图41为配送中心的一般业务流程图。,图41 配送中心一般作业流程图,2.作业流程规划,经过基础资料分析和基本规划参数确定后,即可针对配送中心的特性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并制定合理

6、的作业流程,作为后续规划的依据。作业流程分析可借助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分析表(表41)进行。这里的流程分析主要是进行流程合理化的分析,包括找出不合理和不必要的作业,尽可能简化计算和处理单位,减少重复堆码、搬运、翻堆、暂存等作业,简化储运单位。,表41 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分析表,二、作业区域设置,1.基本作业区域作业流程规划以后,即可根据配送中心的运营特性规划所需要的作业区域。作业区域包括主体作业区域、辅助作业区域和配送中心的其他相关作业区域。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区域类型如下:,一般性物流作业区域; 退货作业区域; 换货补货作业区域; 流通加工作业区域; 配送作业区域; 仓储管理作业区域; 厂房使用配合

7、作业区域; 办公事务区域; 计算机作业区域; 劳务性质活动区域; 配送中心相关活动区域。,2.作业区域分析,通过对物流作业项目及其性质、发生区域逐一进行详细分析,确定作业项目之间的流程关系和活动关系,为作业区域的设立提供依据。作业区域分析利用分析表进行,作业区域分析表有两种,即表42配送中心作业区域分析表和表43配送中心外围作业区域分析表。,表42 配送中心作业区域分析表,表42 配送中心作业区域分析表(续),表42 配送中心作业区域分析表(续),表43 配送中心外围作业区域分析表,表43 配送中心外围作业区域分析表(续),三、作业区域功能规划,作业区域确定后,建立作业区域汇总表(表44、表4

8、5),并根据各项规划基础资料的分析,列出各区域规划的要点,以此对各区域的功能和能力进行规划。表44 配送中心作业区域需求规划考核表,表44 配送中心作业区域需求规划考核表(续),表44 配送中心作业区域需求规划考核表(续),表45 配送中心外围设施区域需求规划考核表,表45 配送中心外围设施区域需求规划考核表(续),四、作业区域能力测算,能力测算一般按流程的入出顺序逐区测算。但当相关信息不够完备,无法逐区测算时,可针对仓储及拣货区进行详细需求分析,再按仓储和拣货区运转能力向前后作业区域进行扩展进行测算。以下分别介绍仓储区和拣货区的运转能力的确定方法。,1、仓储区运转能力测算,仓储区运转能力也称

9、中转能力,是指仓储区的物品通过能力,有时用年吞吐能力表示。吞吐能力等于中转能力的两倍。仓储区运转能力决定于仓库容量和进出货装卸能力,装卸能力决定了周转次数。因此,仓库容量和装卸能力均可根据实际转运需求量和周转次数测算。测算有两种方法:周转率估算法和商品送货频率估算法。1)周转率估算法,(1)年仓储运转量测算。根据前面的EIQ分析,按进货(或出货)单元负载单位换算成相同单位加总得到。无法换算成相同单位时,则根据物品特性,按类别分别加总计算。(2)周转率估算。根据行业特性或客户的经验进行估算,目前一般食品零售业年周转次数为2025次,制造业为1215次。估算时还应考虑经营物品的特性、产品价值、附加

10、利润、缺货成本等因素。(3)安全系数估算。根据配送中心运转的波动性和对服务水平的要求进行估算。实际做法是:先按商品类别分类计算库容量,然后加总得到规划总库容量。,2)商品送货频率估算法,如果缺乏周转次数方面的资料,可利用供应商的送货频率(年送货次数)来估算仓库容量。计算公式如下:日平均运转量有下式求得。,2.拣货区运转能力测算,拣货区运转能力测算方法与仓储区运转能力测算方法类似,不同的是仓储区的库容能力是以保证一定时期(厂商送货期间)内出货量的需求为主,而拣货区则以考虑单日出货货品所需的拣货作业空间为主。所以,拣货区运转能力测算以品项数和作业面为主要考虑因素。但是,拣货区运转能力不需要包括当日

11、所有的出货量,在拣货区货品数量不足时可由仓储区进行补货。,拣货区运转能力测算的方法与原则:(1)计算各产品年出货量。(2)计算各产品出货天数。(3)计算各产品日平均出货量。(4)ABC分析。按品项对年出货量和平均出货天数的出货量进行ABC分析,并确定出货量的高、中、低等级及范围。(5)年、日出货量ABC交叉分析。通过年、日出货量ABC交叉分析,可将货品的出货特性分成A、B、C、D、E五种类型,如表46。,表46 出货量特性分类表,对表46中的五种出货类型,按表47中的原则进行规划。,表47 拣货区按出货类型分类的规划原则,(6)年、日出货量及年出货天数的ABC交叉分析。 本来根据以上的分析,已

12、经可以按货品的出货特性类型对拣货区运转能力进行规划。但是要考虑更细致的出货情形,还需将上述按年、日出货量进行分析划分的五种类型,再与年出货天数特性进行交叉分析,进一步根据出货特性将货品分为八种类型,见下表48。,表48 年、日出货量及年出货天数的交叉分析表,针对表48中的八种类型,按下列原则选择不同的储位方式和储量规模。,类型1:固定储位,有较大的存量能力。 类型2:以固定储位为主,存量能力较小。 类型3:固定储位方式处理,存量能力小。 类型4:固定储位方式处理,存量能力小。 类型5:以临时储位方式处理,存量能力大。 类型6:以临时储位方式或弹性储位方式处理。 类型7:视位特例,以临时储位方式

13、处理。 类型8:以固定储位为主,存量能力中等。,3.能力平衡分析,完成了相关作业程序、作业功能、作业能力的规划后,由于作业时序安排、批次作业的处理周期等因素,可能产生作业高峰和瓶颈障碍,这时需要对规划方案进行调整。通过调整,一方面使方案适应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也使作业程序的前后环节达到平衡。平衡分析,就是对原先整理的物流量资料再从平衡的角度进行分析,确定各作业环节的调整值(调整系数),根据调整系数进行调整。如下表49。,表49 配送中心作业流程物流量平衡分析表,第三节 配送中心的区域布置规划,一、区域布置的内容及基本步骤1.区域布置的内容及方法配送中心区域布置规划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物流作

14、业区域内部布置物流作业区域是配送中心的主体作业区域。由于配送中心内的作业形态大部分为流水式作业,不同订单具有相同的作业程序,因此适于采用生产线式的布置方法。若订单种类、物品特性或拣取方法差别太大,可考虑先将作业区域分为数个不同形态的作业线,然后由集合作业予以合并。群组布置方法。,(2)辅助作业区域内部布置,辅助区域是指物流作业区域以外的,与物流作业没有直接流程关系的区域,如办公区、食堂、配电房等。辅助区域的布置,可将物流作业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分析物流作业区域与辅助区域,依据辅助区域之间的关系,对辅助区域进行布置。也可将物流作业区域内的各单一作业区域独立出来,把它们之间的作业流程关系转换成活动关

15、系,再按上述方式进行分析和布置。,(3)作业区域间的活动区布置,除作业区域内部的布置外,还有一些处在作业区域之间的活动设施、空间,也需要进行布置,如道路、绿化带、预留区域、出入大门等。对这些区域的规划,要考虑与其他区域的关系、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有关政策的规定。,2.区域布置的基本作业步骤,上述无论哪个区域的布置,主要是区域的平面布置,因此均可采用最早应用于工厂平面布置规划的方法。将这种方法应用与配送中心区域布置规划中,可归纳为如下工作步骤: 物流相关性分析; 活动相关性分析; 作业空间(空间大小)规划; 区域布置; 区域布置的动线分析; 实体限制的修正。,所谓相关,是指各区域之间的关系密切程

16、度,或称相关程度。相关程度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两个区域之间传递的物流量的大小,物流量越大,关系密切程度就越高,否则就低;二是两个区域之间业务交流的频繁程度,如人员接触、文件传递等。前者称物流相关,后者称活动相关或非物流相关。物流相关分析即对配送中心各区域间传递的物流量大小进行分析,用物流量的大小来表示各功能区域之间的物流相关程度,分成五个等级,分别用A、E、I、O、U表示,A为绝对必要、E为特别重要、I为重要、O为一般、U为不重要。,二、物流相关性分析,下面举例说明物流相关性分析方法,(1)设配送中心有10个功能区域A1 A10,根据各区域间的物流量绘制物流起讫棋盘表410,也称从至图。表中斜线上方为顺行物流量,下方为逆行物流量。,表410 物流起迄棋盘表(单位:吨),(2)对表410,求每两区域间的物流总量(顺行物流量与逆行物流量之和),称“对物流量”,即一对作业区域之间的物流量,记于表411。因为考核区域间的相关程度时不需要考虑物流量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