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重点知识集锦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662170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重点知识集锦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传染病重点知识集锦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传染病重点知识集锦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传染病重点知识集锦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传染病重点知识集锦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重点知识集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重点知识集锦(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甲型病毒性肝炎甲型病毒性肝炎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潜伏期 5-45 天,平均 30 天。 临床分型: 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淤胆型和重症型及亚临床型,慢性甲型肝炎未见报道。 (一)急性黄疸型的临床表现(一)急性黄疸型的临床表现: (1)黄疸前期:5-7 天畏寒、发热、全身乏力等全身症状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尿色加深 (2)黄疸期:2-6 周尿色继续加深,皮肤巩腹出现黄染为主要症状肝肿大,有压痛 (3)恢复期:1 至 4 周症状减轻,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正常。 (二)急性无黄疸型:(二)急性无黄疸型: 临床表现与急性黄疸型肝炎的黄疸前期相似。 (三)淤胆型肝炎:(三)淤胆

2、型肝炎: 起病与急性黄疸型肝炎相似。特点黄疸较深,消化道症状轻皮肤瘙痒,粪便颜色变浅 肝肿大梗阻性黄疸化验结果 (四)重型肝炎:(四)重型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2 周 内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黄疸迅速加深,肝浊音界进行性缩 少,II 度以上肝性脑病,PTA40%(肝活检符合其病理表现) 。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查:ALT:明显增高AST:增高ALP 及 r-GT 均增高血清直接与间胆红素:黄疸型肝炎时升高,并与肝坏死程度相关。PT:与肝损害程度相关。 甲肝标记物检测:血清抗-HAV-IgM:(+)示现症感染。血清抗-HAV-IgG:(+)示过去感染产

3、生免疫。IEM 法从粪便中检出 HAV 颗粒。组织培养或动物接种法分高 HAV。HAV-RNA.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一、病原学: 1.属嗜肝病毒科,为 DNA 病毒。完整 HBV,直径为 42nm(Dane 颗粒) 。包膜含 HBsAg、蛋白和细胞脂肪,由主蛋白、 中分子、大分子蛋 白组成。核心部分含环状双股 DNA、DNAP、 HBcAg,是病毒复制的主体。 2.HBV 准种(quasispecies)是指同一病毒种群间由核酸突变造成的序列差异,一般不超过核苷酸总长度 2-5,尚 不构成病原体不同基因型或血清型,但存在基因序列差异即基因异质性的现象。 S 区:前 S1

4、 基因前 S1 蛋白,前 S2 基因前 S2 蛋白,S 基因S 蛋白。 C 区: C 基因编码 HBcAg。前 C 基因和 C 基因共同编码一个分子量 25000 蛋白,酶切产生 BeAg,分子量 15000- 18000。 P 区:编码 90KD 的 DNAP,该酶有逆转录酶活性。 X 区:编码 HBxAg,具有反式激活作用。 3、HBV 的抗原抗体系统及临床意义: HBsAg:病毒感染指标,本身无传染性。 抗 HBs:保护性抗体。 前 S1,前 S2 抗原:与 HBeAg、HBV-DNA 相关,有很强免疫原性,同时与病毒粘附 肝细胞有关。病毒复制重要标记。前 S1 抗体:保护性抗体,抗 H

5、BV 感染作用。 前 S2 抗体:保护性抗体,有清除病毒作用。 HBeAg:与 HBV-DNA、DNAP 相关,是病 毒复制和传染性的重要标记。 抗 HBe:阳性是病毒复制停止,传染性减少标记,前 C 区变异时除外。 HBcAg: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核内,血中经去垢剂处理可测到,是 HBV 复制标志。 抗 HBc:抗 HBc-IgM 是急性乙肝和慢性乙 肝急性发作标记。抗 HBc-IgG 低滴度是过 去感染,高滴度于有 HBV 复制。 HBV-DNA:是 HBV 感染最直接、特异和敏感的指标。 HBV-DNAP:病毒复制的指标,临床上被 HBV-DNA 取代。 二二.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急性

6、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与甲肝表现相似。 2.慢性乙肝轻度、中度、重度的临床表现。慢性乙型肝炎轻重分度主要根据组织学的分级和分期,而分级和分期又根据组织病变活性的积分。当前以肝穿刺 的组织炎症坏死活动程度进行分级及纤维化程度分期。 重度 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并排除 其他原因,且无门静脉高压症者。实验室检查血清 ALT 和/或天门冬氨酸转氨酸(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 低或 A/G 比值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除前述条件外,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大于 5 倍正常值上限、凝血酶 原活动度 60%40%,胆碱酯酶30%,

7、或经病理学证实。但未发生明显的脑病,亦未出现腹水。 (2)中期 有度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出血倾向(出血点或瘀斑) ,凝血酶原活动度30%20%。 (3)晚期 有难治性并发症如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大出血、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瘀斑等) 、严重感染、难以纠正 的电解质紊乱或度以上肝性脑病、脑水肿、凝血酶原活动度20%。 4.淤胆型肝炎 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常较轻,皮肤瘙痒,粪便灰白,常有明显肝脏肿大,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明 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凝血酶原活动度60%或应用维生素 K 肌注后一周可升至 60%以上,血清胆汁酸、 谷氨 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胆固醇水平可明显升高,黄疸持

8、续 3 周以上,并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肝内外梗阻性黄疸者, 可诊断为急性淤胆型肝炎。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上述临床表现者,可诊断为慢性淤胆型肝炎。 5、 肝炎肝硬化 是慢性肝炎的发展结果,肝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弥漫性肝纤维化及结节形成,两者必须同时具备,才 能诊断。 代偿性肝硬化 指早期肝硬化,一般属 Child-Pugh A 级。虽可有轻度乏力、食欲减少或腹胀症状,但无明显肝功能 衰竭表现,血清白蛋白降代,但仍35g/L,胆红素35mol/L,ALT 和 AST 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2 倍正常值肝硬化失代偿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自身免疫性疾病,疗程 6-12 月 重症肝炎治疗: 一般支持治疗 抗病毒治疗

9、: 免疫调节治疗:糖皮质激素、日达仙 促进肝细胞再生治疗:pHGF 支持治疗:白蛋白、新鲜血浆 对症治疗 并发症防治 人工肝治疗 肝移植、肝细胞、干细胞移植 预防: 控制传染源:包括患着隔离和携带者管 理切断传播途径:重点防止血液、体液 传播。保护易感者:乙肝基因疫苗的应用。 伤寒及副伤寒伤寒及副伤寒 病理(Pathology) 第 1 周:肠道淋巴结增生肿胀伤寒细胞、伤寒小结第 2 周:淋巴结坏死 第 3 周:溃疡形成,出血、穿孔 第 4 周:溃疡愈合,无疤痕 病理特点 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 以回肠末段的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最显著,脾、肝次之 病变不一定和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成正

10、比 临床表现 典型伤寒分为四期:初期;极期;缓解期;恢复期。4-5 周。 潜伏期: 3-60 天,平均 7-14 日。 一、初期(第 1 周) 缓慢起病,体温阶梯上升,寒战少见。 3-7 天体温达到 39-40 度 毒血症状:乏力 消化道症状:呕吐、腹痛、腹泻、便秘 二、极期(第 2、3 周) 临床五大主症 持续高热 神经中毒症状 相对缓脉或重脉 玫瑰疹(Rose spots) 脾、肝肿大 发热 持续高热,一般自发病第五日开始,体温 39以上,典型者为稽留热。 高热一般持续 10-14 天,有的更长。 神经中毒症状 伤寒面容:表情淡漠,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 重听:耳鸣耳聋; 少数出现虚性脑膜炎症

11、状。谵妄、撮空;昏睡昏迷;甚至精神行为异常。 相对缓脉 体温脉搏分离:如体温高达 40-41,脉搏在 80-100 次/分。 原理:一般认为是毒素作用使迷走神经(副交感)兴奋性增强之故。 玫瑰疹 发生机理吞噬细胞吞噬伤寒杆菌,阻留血管末稍,加上内毒素对毛细血管的作用引起。 部位及数目胸腹部,一般成批出现,每批维持 3-5 天,每批 20 个以内。部位特点可能与肠道血管与体表引流较直接 有关。 疹子特点为淡红色充血疹,圆形,直径约 2-4mm,高出皮肤,压退色;疹退后少数留有色素。 出现率及出现时间 为 7-14 日 脾、肝肿大 发生率:30-80%不等。 轻触痛,质软:往往肋下 2-4cm。如

12、肝脾发现过大,或过硬,应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中毒性肝炎:伤寒病程中很少因肝功损害出现黄疸者,中毒性肝炎最近报道增多。 三、缓解期(每 3 4 周) 体温波动性下降 食欲好转 脾脏回缩 仍可发生并发症 四、恢复期(第 5 周) 复发 少数患者退热后 13 周,临床症状再现,血培养再度阳性,称为复发。 原因:免疫能力低,潜伏在病灶中巨噬细胞内的伤寒杆菌繁殖活跃,再次侵入血流而致。 多见于抗菌治疗不彻底的患者。 再燃 部分病者在病后 2-3 周体温开始下降但尚未恢复正常时,体温又再上升,持续 57d 后才回到正常,血培养在这段再 发热期间可为阳性,此称为再燃。 可能与菌血症仍未

13、被完全控制有关。 并发症肠出血:腹泻,饮食不当 肠穿孔:回肠末段最常见 中毒性心肌炎:HR 快,心律紊乱 中毒性肝炎:轻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溶贫,肾衰可能与肾小球微血管内凝血有关 其他:肺部感染、急性胆囊炎、血栓性静脉炎 诊断 伤寒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 1)肥达反应阴性不能排除伤寒 2)双份血清抗体效价递增 4 倍,可确诊。 3)单份血清抗体效价 O1:80,H、A、B、C:160,有诊断价值。 4) “H”抗体可长期存在 5) “O”抗体为共同抗体 6)假阳性: 7)Vi 抗体用于检测慢性带菌者 确诊标准 单份血清抗体效价 O1:80,H、A、B、C:160,有诊断价值。双份血清抗体效价

14、递增 4 倍,可确诊。 一、 一般治疗及护理 卧床休息, 无渣饮食, 注意卫生, 保持大便通畅, 胃肠道隔离。 二、 抗菌治疗 1.氟喹诺酮类药物,首选 2.头孢菌素 3.氯霉素 4. 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 5.磺胺类 复方新诺明(SMZ-TMP) 疗程 14 天 三、慢性带菌者的治疗 喹诺酮类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疗程 4-6 天 三、慢性带菌者的治疗 喹诺酮类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疗程 4-6 天 四、主要并发症的治疗 1.肠出血 2.肠穿孔 3. 中毒性心肌炎:卧床,激素 4.溶血尿毒综合症:抗生素、输血、激素、肝素、透析 艾滋病艾滋病 定义:定义: 由 HIV 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

15、染病。HIV 侵犯和破坏 CD4+T 细胞,使机体免疫功能受损,由此产生一系列严重机会 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或其他威胁生命的表现。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急性感染期: 发热、全身不适、肌痛、关节痛等。 血中可检出-RNA 和 p24 抗原。抗 HIV 抗体(-) 无症状感染期: 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血-RNA(+),血中可检出 p24 、 gp120 抗体。 爱滋病期: (1): a 原因不明持续发热(380)或持续性腹泻 1 月以上、b 体重下降 10%以上。 C 表现为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处或处以上淋巴结增大,淋巴结 1cm ,时间3 月。 d 神经系统症状:爱滋病痴呆综合征 () 各种机会性病

16、原体感染:机会性感染在 AIDS 的诊断、临床分期及临床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继发恶性肿瘤: 各系统临床表现:肺部、胃肠系统、神经系统、皮肤黏膜、眼部等。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 是 AIDS 病人最重要的机会性感染和主要致死原因之一。起病相对缓慢,持续数周至数月。发热、纳差、咳嗽(多无 痰) 。后期呼吸困难、发绀。仅有少许罗音或无。症状重而体征轻。 线胸片:大多数人为双侧弥漫性间质浸润确诊应检出病原体.涂片检查是主要方法。咳出痰液检出率很低,支气管 肺泡灌洗液(BAL)可达 90%以上,甲基蓝染色。 诊断: 高危人群实验室检查 HIV 抗体阳性+1 项或以上者应诊断: 间歇或持续发热个月。 慢性腹泻个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