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课件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655815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181 大小:3.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雀东南飞课件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81页
孔雀东南飞课件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81页
孔雀东南飞课件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81页
孔雀东南飞课件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81页
孔雀东南飞课件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雀东南飞课件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雀东南飞课件人教版必修(1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 必修2,第六课 孔雀东南飞,第二单元,杂诗三首(其三)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注释】 黄龙戍:又名黄龙岗,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唐代曾驻兵此地。 频年:连年。解兵:罢兵。 汉家营:指唐营,当时诗人往往以汉代唐。 良人:指丈夫。将:率领。旗鼓:军中号令,引申指军队。 龙城:匈奴地名。这里泛指敌巢。 【简介】 沈佺期(约656714),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省)人,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他善属文,长五、七律,与宋之问齐名,号

2、“沈宋”。,【赏析】 这首杂诗以闺情写边塞题材,其中既有对“频年不解兵”的不满,更饱含着“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的热烈希望。表达了饱尝战争之苦的普通百姓的共同情绪,思想意义较为积极。首联交代背景,点明题意,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怨战之情。中间两联,写儿女之情,语颇含蓄,意甚凄婉,缠绵悱恻之情,感人至深。,诗人选取古典诗歌中意味深厚的“月”这一传统意象,将闺中思妇与边地征夫联系起来,将月下分离的现在与月下相处的过去联系起来,通过暗含着对比的画面,写出了思念之深与战争的残酷。在这个基础上,末联用诘问方式,希望能有良将善于指挥,率领戍边将士一举克敌,早日结束战争,使离散家庭得以团聚并安居乐业。全诗以

3、问句作结,言短意长,含蕴不尽。,(2014年高考江苏卷)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2)日月忽其不淹兮,_。 (屈原离骚)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 (杜牧阿房官赋) (4)想当年:金戈铁马,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蒹葭苍苍,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6)无丝竹之乱耳,_。 (刘禹锡陋室铭) (7)_,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 (8)水至清则无鱼,_。 (汉书东方朔传),【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3)“霁”字易写错,“虹”的字形要注意。(4)“虎”字易写错。(6)

4、“牍”字易写错。(7)“谏”字易写错。(8)“徒”容易与“徙”弄混。 【答案】 (1)定乎内外之分 (2)春与秋其代序 (3)不霁何虹 (4)气吞万里如虎 (5)白露为霜 (6)无案牍之劳形 (7)往者不可谏 (8)人至察则无徒,【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所谓“名句名篇”指的是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被人广为传诵的语句。所谓“常见的”,则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新课标和现行教材中规定背诵的篇目,二是课外经常引用的名句名篇。要做好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类题目,首先要在平时学习中养成积累的习惯,准确理解,正确默写;在做题时则要选择有把握的默写,并且默写完后要再检查一

5、遍,确保准确无误。,1了解“乐府”及“乐府诗”,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2把握诗歌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着重分析刘、焦二人的性格特征及其悲剧意义。 3品味诗中的民族气息和抒情意味,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5一词多义 (一)虚词,(二)实词,8走近作者 本文选自玉台新咏。玉台新咏,总集名,南朝陈徐陵编。共十卷,书成于梁代。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部很有影响的古诗总集。,9了解背景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或焦仲卿妻。全诗共357句,计1785字;小序10句,计53字。它代表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成就,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

6、诗,它和北朝民歌木兰诗被喻为“乐府双璧”。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陈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诗前小序,为徐陵所加。据小序,诗写成于汉末建安年间(196219)。明人胡应麟称之为“百代而下,当无继者”的“古今绝唱”,对后世的诗文创作有深远影响。,这首叙事长诗所反映的是一幕哀婉动人的爱情悲剧。全诗以刘兰芝和焦仲卿对爱情的矢志不渝及刘兰芝被遣后与焦母、刘兄等人的逼娶、逼嫁的周旋斗争为线索组织情节,用个性化的对话和人物行动刻画了刘兰芝的聪明美丽、勤劳能干、纯真善良,永不向压迫者示弱的可贵形象,也刻画了焦仲卿虽执著爱情,却通过对焦母的淫威屈从,在关键时刻偏执矛盾的内心世界,以及焦母的专横和刘兄的趋炎附势的描写,揭

7、示出焦刘婚烟悲剧的社会意义,热情歌颂了兰芝夫妇为忠于爱情宁死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广大人民争取婚烟自由的美好信念。,10开阔视野 文化常识 (1)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每个时段大约两个小时,叫做“五更”。一更大致相当于19点21点,二更大致相当于21点23点,三更大致相当于23点至次日1点,四更大致相当于1点3点,五更大致相当于3点5点。,(2)六合:a.指年、月、日的天干和地支都相适合;b.指东、西、南、北、上、下六个方向,泛指宇宙所有的空间。 (3)初七及下九:指农历七月七日和每月的十九日。旧时农历七月七日晚上,妇女用针做各种游戏乞巧。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

8、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4)初阳:指冬至以后,立冬以前。,本课设计四课时 第一课时(讲读课文第16自然段) (一)整体把握 第一部分(12):写兰芝向仲卿诉说悲苦,并自请遣归,开门见山地揭示她与焦母的矛盾,悲剧亦从此开始。 第二部分,第一层(36):写仲卿替兰芝求情,母怒坚决不允,表现仲卿对爱情的忠贞和焦母的蛮横与顽固。,(二)自主思悟 1诗前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 _ _ 答:小序简单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局,以及写诗的目的。,2开头两句诗有什么作用? _ _ 答:“孔雀东南飞”是古诗中常见的比兴手法。以孔雀失偶喻夫妻离散并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

9、此顾恋之情,奠定了哀愁缠绵的气氛,也暗示了故事的悲剧结局。在结构上,开头的这一句也和结尾的鸳鸯双飞构成呼应关系,体现了构思的匠心和用心的良苦。,3“十三能织素心中常苦悲”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_ _ 答: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以激起读者的同情作铺垫。并且和下文中的“本自无教训”呼应,也衬托了焦母的蛮横。,4“大人故嫌迟”一个“故”字表现了什么? _ _ 答:一个“故”字表现了兰芝敏锐地觉察出焦母的刁蛮,并用“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来印证自己的看法。,5刘兰芝才貌

10、双全又勤劳贤惠,焦母为什么还要坚持“遣归”,并逼迫焦仲卿另娶秦罗敷? _ _ 答:这是由焦母专横自私的性格决定的。焦母是封建家长的化身,头脑里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度根深蒂固,一举一动都要按自己的意志去办。,6如何理解第6自然段的焦母的言行? _ _ 答:焦母表现了封建家长的权威,用高压政策对待儿媳,可以看出她的冷酷、绝情。,(三)深入探究 1诗的第2自然段交代了哪些内容? “鸡鸣入机织”极言其劳作之早,“夜夜不得息”极言其劳作之苦,“三日断五匹”极言其劳作之勤。“大人故嫌迟”写焦母的存心挑剔刁难,是其“常苦悲”以及悲剧产生的原因。无可奈何,自请还家,见其与焦母的矛盾尖锐得无法解决,也是兰芝在忍

11、无可忍情况下所作的反抗。她对造成事端的原委和事态的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准确的判断,是一个头脑清醒又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我国古代女性形象。,2联系上下文,思考“黄泉共为友”体现在哪些诗句中? 向焦母求情时,仲卿表示与兰芝永不分离的决心:“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在焦母的压力下“遣去慎莫留!”仲卿则表示了他坚定的信念:“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在焦母的淫威下,仲卿仍未改变初衷,对幸福生活还存一线希望:“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在送别兰芝的途中,仲卿还是信誓旦旦:“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在得知兰芝改嫁的消息后,一线希望已绝,他毅然表示:“吾独向黄泉!” 兰芝已死,活着又有什么意义?于

12、是他“自挂东南枝”。 由此可见,焦仲卿一直追求幸福的爱情生活。后来的一切活动,都发端于“黄泉共为友”。可以想见当初说这句话时,焦仲卿已抱定了宗旨:谁要是阻碍他们之间的爱情,就以死相抗!,【答案】 C(得:能够。A为:被,做;B见:见面,称代性副词,代“我”。D遣:休,打发。),【答案】 A(A.施:用,施与,B.语气助词,C.怎么,哪里,D.千万。),7下面对诗的小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誓不嫁”,一个“誓”字表现了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 B“其家逼之”一个“逼”字表现了刘兰芝的婆婆的蛮横凶狠。 C“时人伤之”,表明了当时的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D整个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13、、过程、结局,以及写诗的目的。 【答案】 B(“逼”的施与者是刘兰芝娘家的人。),8下面对诗歌开头部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是古诗中常见的比兴手法。以孔雀失偶喻夫妻离散并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奠定了哀愁缠绵的气氛,也暗示了故事的悲剧结局。 B从“十三”到“十七”数句,运用铺排,自述生活经历,表明一方面兰芝有着良好的教养,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另一方面证明“女行无偏斜”,焦母对她的责难毫无道理。,C“心中常苦悲”一个“常”字,道出了内心多少辛酸。这“常苦悲”的原因就是下文的“相见常日稀”,新婚宴尔,聚少离多,怎不“苦悲”! D“鸡鸣入机织”极言劳作之早,“夜夜不得息”极言劳作之苦,“三日断五匹”极言劳作之勤。 【答案】 C(“苦悲”的原因固然有聚少离多的因素,但主要的是焦母的故意挑剔刁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