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8

上传人:luoxia****01819 文档编号:57648046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心理8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变态心理8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变态心理8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变态心理8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变态心理8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8(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心理科 李玉玮 TEL:51885533 Email:,一、压力的定义一种说法认为,压力就是客观事件对个体的刺激(Roding和Salovey,1989),另一种说法认为,压力是压力源及环境条件变化对主体提出的要求(Stressor)和个体对它的反应(即压力反应stress response)。,如果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应当是一种经验到的东西,它无法抛开主体而单独存在。假如一个事件发生了,但主体对其漠视,毫不关心,或已经意识到刺激的存在,但认为不值得认真对待。这时,压力就无从谈起。 压力的定义: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2、二、压力源的种类按压力源对主体的影响分类:1、生物性压力源这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包括躯体创伤或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音、气温变化等。 2、精神性压力源这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包括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以及长期生活经历造成的不良个性心理特点(如易受暗示、多疑、嫉妒、自责、悔恨、怨恨),等等。,二、压力源的种类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这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社会环境性的压力源,分为两大类:(1)纯社会性的,如重大社会变革、重要人际关系破裂(失恋、离婚)、家庭长期冲突、战争、被监禁等。(2)由自身状况(

3、如,个人心理障碍、传染病等)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如恐人症、社会交往不良)等等。,小结:纯粹的单一性的压力源,在现实生活中极少,多数压力源都涵盖着两种以上因素,特别是精神压力源和社会压力源,有时是浑然一体的状态。由于三种压力源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所以我们在实践领域中,特别是在分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根源时,必须把三种压力源作为有机整体加以考虑。,三、压力源的测评 (一)社会再适应量表(The 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SRRS)。该量表是为测量重大生活事件而设计的。设计者是霍尔姆斯(Holmes),于1967年正式用于临床。经历数年的实践考验,这种测量

4、方法被证明是有用的。使用该量表测量后得分较高的人,比较容易患心脏病、骨质疏松、糖尿病、白血病以及常患感冒。量表中的负面生活事件遭遇者,易患精神障碍、抑郁。另外,多种生活事件不断的累加,其效应就更明显,由于遭遇者的整体免疫功能降低,极易患病。,LCU一年累计超过300,第二年86的人将会患病; LCU一年累计150-300,则有50第二年会患病 LCU一年累计小于150,第二年可能平安无事。,Holmes早期研究发现,SRRS的局限性有五点: 1、有很多生活事件未被包括在量表内。如被强暴、车祸、堕胎等等。 2、该量表的再评定分数(LCU分)忽略了性别、年龄、民族等因素。 3、回答量表中的问题,多

5、半是通过回忆,这就降低了回答问题的可靠性。 4、该问卷中有些问题不是生活环境中体现的问题,而是个人生活习惯的问题。个人生活习惯的改变,很可能是生活事件的结果。如“移居国外”是生活事件,而饮食起居习惯的改变是结果。假如此人患了病,其原因应是移居国外而造成的适应不良,而不是生活习惯的改变。 5、人们对社会生活事件的不同认识很可能降低或增加该事件的压力强度。这一点在SRRS中未体现出来。,三、压力源的测评 (二)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坎纳(Kanner,1981年)编制了两个量表,一个是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量表,计117个题目,另一个是日常生活中令人兴奋的量表,计135个题目。结果提示:被测试人的健康

6、状况与小困扰出现的频率和强度有关,而与生活事件数目和严重性比较无关。而令人兴奋的事件与健康无关。这一研究提出一种见解,即“日常小压力比主要的生活改变更能预测健康”。,三、压力源的测评(三)知觉压力的测评知觉压力是个体意识到现实生活提出的并超出个人能力的事件。 测评知觉压力,是让个体说出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件是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这种测评工具,由Cohen,Williamson等在1983-1988年间制作,名为:知觉压力问卷(Perception Stress Scale)。这一测评工具在实际应用中显示了它的优点,即使用PSS来预测早期健康问题更为有效;另外实施PSS测量,还可以评估个

7、人习惯性的或慢性的压力。,三、压力的内省体验压力源的存在、个体的生理状态、心理背景和社会生存环境,都是产生压力的必要条件,但是这些条件本身并不是心理形式的压力。我们经历和体验到的压力,实际上是另一种心理历程,那就是人的内心冲突。从上述意义上说,心理学中所说的压力,乃是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我们生活在充满矛盾的世界里。为此,我们随时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互不相容的、互相排斥的甚至针锋相对的事物,心理作为现实的反应,便把它们引入我们的脑海,在我们内部世界里形成动机的冲突、目的冲突,以致在我们心里,形成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无法选择的心态。当一个人处于此种境遇时,便会体验到苦恼和焦躁

8、不安。这时,我们说他正体验着压力。,(一)冲突的种类,1、双趋冲突当两件有强烈吸引力,但两者又互不相容的事物出现在面前时,比如中国俗话所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出现时,人的内心便形成了双趋冲突的局面。这种情况,如若夹带着情感色彩,体验到的压力就越发严重,痛苦就越大。,2、趋避冲突当一个人想达到一个有吸引力的目标,但达到该目标却有极大危险,这时,便进入了趋避冲突的境界。比如,一个人想结婚,但结婚这件事必然承担种种责任,并且失去某些自由,所以,一个人在结婚前总有一番心理冲突。有人想进入股市炒股,因为可以获利,但又必须冒很大风险,所以,进入股市的人经常体验着趋避冲突的压力。,3、双避冲突当一个人

9、面临两种不利的情景,便体验到双避冲突的压力。比如处在腹背受敌的情景时,即“前有悬崖,后有追兵” 。人们遇到这种情景,往往长期不能决策,最后“听天由命”,陷入被动境地。,4、双重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由两种可能的选择引起。当两种选择都是既有利又有弊时,面对这种情况,人们就会处于双重趋避冲突中。比如:一个工作机会工资较高,但工作性质却没有发展前途;另一个工作机会工资不太高,但工作性质却有发展前途。一个人面临这种情况时,不论选择哪个工作,都有利有弊。于是就会出现双趋避冲突,体验到双趋避冲突的压力。,第二单元 压力的适应,一、压力的种类 按压力的强度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1)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在日常生活

10、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各类生活事件,这些事件,是人们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如:入学考试、完成困难的任务、遭遇从未经历的事情、恋爱、婚姻、就业、失业、亲人亡故、迁居、旅游等等。如果我们在生活的某一时间阶段内,经历着某一种事件并努力去适应它,而且其强度不足以使我们崩溃,那么我们称这一压力为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2)叠加性压力 叠加性压力有两类: A、同时性叠加压力。在同一时间里,有若干构成压力的事件发生,这时,当事者所体验到的压力称为同时性叠加压力。俗称“四面楚歌”。 B、继时性叠加压力。两个以上能构成压力的事件相继发生,后继的压力恰恰发生在前一个压力适应过程的搏斗阶段或衰竭阶段,这时,

11、当事者体验到的压力称为继时性叠加压力。俗称“祸不单行”。叠加压力,是极为严重和难以应对的压力,它给人造成的危害很大。有的人可在“四面楚歌”中倒下,有的人在衰竭阶段能被第二组压力冲垮。,(3)破坏性压力破坏性压力又称极端压力,包括战争、大地震、空难、遭受攻击、被绑架、被强暴,等等。 人类在实际生活中,此类压力并不罕见。,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于PTSD,这类情况被Lifton(1968)和Erikson(1976)称为“灾难症候群”(Disaster Syndrome)。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1)惊吓期。这一阶段里,受害者对创伤和灾难丧失知觉,就像通常所说的“失魂落魄”

12、的状态,事情过后,往往对事件不能回忆。(2)恢复期。在恢复期中,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这与通常所说的“后怕”相仿。在此期间,受害者常常逢人便诉说自己的遭遇,正像电影“祝福”中祥林嫂的表现。(3)康复期。在康复之后,心理重新达到平衡。,二、压力的适应关于适应压力所付的具体代价,早在1920年,生理学家坎农(W.Cannon)使用人体生理变化作为指标,对适应压力付出的生理学代价进行过详细描述。 塞利(H.Selye)的研究更加深入,他把适应压力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警觉阶段(发现了事件并引起警觉,同时准备战斗)、搏斗阶段(全力投入对事件的应对,或消除压力、或适应压力,抑或退却)

13、,最后是衰竭阶段(消耗大量生理和心理资源,最后“筋疲力尽”)。,警觉阶段:交感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副肾上腺素,这些激素促进新陈代谢,释放储存的能量,于是呼吸、心跳加速,汗腺加快分泌,血压、体温升高等等。,在适应压力的三个阶段中,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状态各有特点。,搏斗阶段:该阶段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是: (1)警觉阶段的生理、生化指标在表面上恢复正常,外在行为平复,但这是一种表面现象,是一种被控制状态。 (2)个体内在的生理和心理资源被大量消耗。 (3)由于调控压力而大量消耗能量,所以个体变得敏感、脆弱,即便是日常微小的困扰,都可引发个体的强烈情绪反应,比如,孩子的哭闹、家里来客人、

14、接听电话、家庭成员的小小意见分歧,都可使其大发雷霆。,衰竭阶段:由于压力的长期存在,能量几乎耗尽(exhaustion),这时,已无法继续去抵抗压力。如果进入第三阶段时,外在压力源基本消失,或个体的适应性已经形成,那么,经过相当时间的休整和养息,仍能康复。如果压力源仍然存在,个体仍不能适应,那么,一个能量资源已经耗尽而仍处在压力下的人,就必然发生危险,这时,疾病和死亡的发生都是可能的。,在适应(或应对)压力时所经历的上述三个阶段,统称“一般适应征候群”(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这是应对压力的必经之路和应对压力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一、压力的临床后果(一)

15、、压力如何造成临床症状叠加性的压力或破坏性的压力,由于强度太大或持续时间太久,所以远远超过个体的适应能力。个体遭遇这类压力之后,健康状态会被严重破坏,从而产生某些疾病,这些疾病统称为压力后的反应性疾病。,第三单元 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对压力引发疾病的机制,曾经有两种解释。 1、体质、压力论。这种解释是由Sternbach(1966)提出的,他认为,压力和个体的身体素质,对疾病的发生同时起作用。无论什么压力,都会如塞利所说的那样,引起一般性适应症候群。但是,有的人心血管系统比较脆弱,有的人呼吸系统比较脆弱,于是,在压力的作用下,前者就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后者就容易发生呼吸系统疾病。 2、器

16、官敏感论。1960年Engle提出另一种解释,他认为,在应对压力时,反应最敏感、活动强度和频率最高的器官,最容易患病。,(二)、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从压力源出现到临床相,大致都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各个阶段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所以,从应激源到临床相的过程,又称为逻辑流程。这一流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 1、对压力的响应阶段。 2、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 3、临床相阶段。,1、对压力的响应阶段。客观上已经发生的事件,并不是都可以成为“压力事件”。只有被个体察觉、与个体生活相关并引起响应的事件,才对个体构成压力。 人具有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属性。,2、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中介系统的三个子系统,即认知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和生物调节系统。这三个系统,都有性质相反的两种功能:一是增益功能,使事件的强度相对增加,另一种是消解功能,使事件的相对强度减低。,(1)、认知系统的具体作用有A、B、C三类:A、认知、评估作用人们以接触到压力,首先是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评估压力的性质和评估压力对自己的利、弊及程度;进而评估自己的实力,确定自己能否战胜压力,确定对待压力的方式,是逃避,是消灭它,抑或是努力适应它。正确地认识和评估压力,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可使事件的强度相对降低,否则,效果相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