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成分输血护理培训-输血护理管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640957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改成分输血护理培训-输血护理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修改成分输血护理培训-输血护理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修改成分输血护理培训-输血护理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修改成分输血护理培训-输血护理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修改成分输血护理培训-输血护理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改成分输血护理培训-输血护理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改成分输血护理培训-输血护理管理(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输血护理管理,输血科 王艳 2013.5.,输血可以挽救生命,但如果没有安全有效、科学合理的管理,它便会成为邪恶与死亡的载体,输血警语,早在1900年维也纳大学的Landsteiner教授发现了人类ABO血型系统。100多年来,相继发现血液中各种血液成份都存在各自的型别。A、B、O、AB血型是对红细胞上的ABO系统而言,其实红细胞上还有Rh、MN、P等20多个血型系统。此外,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蛋白、红细胞酶等各种血液成分都有自己的血型。目前发现的血型抗原已有600多种。除了同卵双生子外,在人群中很难找到两个血型完全相同的人 。,血型系统,目前人类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

2、、HLA血型等29个主要血型系统,与输血相关最主要的是ABO血型系统,其次为Rh血型系统。,血型系统,ABO血型是最有特性的血型,A型人红细胞膜上含A凝集原,血清中含B凝集素,B型人含B凝集原,A凝集素,O型人红细胞膜上不含任何凝集原,血清中有A、B凝集素,血型是由遗传决定的,亲代与子代的血型关系取决于遗传因素,子代与母亲血型不合可引起新生溶血病,特别是 O型母亲与非O型父亲结合,发生新生溶血病机率比其他血型高,因为O型人体内的A、B凝集素多数是IgG性质的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血型系统,一、简述,人体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 血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

3、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以及少量造血干、祖细胞。 血浆中主要有效成分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简述,所谓成分输血就是把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病人。 优点:一血多用,节约血源,针对性强,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便于保存和运输。,二、成分输血临床应用,1红细胞 2血小板 3血浆 4冷沉淀 5白蛋白 6免疫球蛋白 7凝血酶原复合物,(一) 红细胞,适应症:急、慢性贫血,是治疗贫血病人缓解症状有效手段。凡贫血达到一定程度,机体出现较重缺氧症状者均可输注红细胞。红细胞输注占全部需要输血病人的80%左右。 根据不同病情可选择的红细

4、胞制品: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去白细胞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辐照红细胞、年轻红细胞。,红细胞输注注意事项,注意事项:输前摇,粗针头,防堵塞,禁加药,2u红细胞最长输注时限不能超过4h,前15分钟慢,根据病情调节速度。 疗效判断:主要依靠对比观察输血前、后的实验室检测数据,(正常Hb120-160g/L成年男性,红细胞计数45*1012/L)及病人症状的好转。 理论上,2单位红细胞制品可提升HB10g/L,适应症:主要是针对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患者的替代性治疗。 (1)机采血小板:1袋为一个治疗量,含血小板2.51011。 (2)手工血小板:由200ml全血分离制备血小板为

5、1个单位,血小板数2.01010,红细胞混入量1.0109。 保存条件:222 振荡保存。,(二) 血小板输注,血小板输注,注意事项:输注速度要快,80-100滴/分,病人耐受下,越快越好。 血小板输注后疗效判断: (1)出血停止或减轻; (2)血小板达到理论值100-300X109/L,血小板输注后1小时和24小时血小板应增高到理论值。简单而言,每输注10个单位血小板,应至少增加25X109 /L。,适应症:单个凝血因子缺乏; 肝病患者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大量输血伴发的凝血功能障碍;口服抗凝剂过量引起的出血;抗凝血酶缺乏;免疫缺陷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瘕。 制品:新鲜FFP和普通冰冻血

6、浆FP(主要区别:FFP中保存了有活性的不稳定凝血因子、) 保存:20以下保存一年,融化后及时输注,4冰箱保存也必须在24h之内使用。,(三)血浆输注,血浆输注,要求同型输注。特殊情况下可ABO血型相容性输注;即AB型血浆可安全地输给任何型受血者;A型血浆输给A型和O型,B型输给B型和O型;O型血浆只能输给O型。 输注速度:10 ml/min。对于心功能不全、婴幼儿、老年等患者,输注速度应减慢。对于失血性休克、严重血容量不足患者,输注速度可加快。,疗效判断:主要是临床观察出血表现的改善情况。 如止血效果不理想,在患者血容量尚能增加的许可范围内,可加大血浆输注量,否则应及时改用凝血因子浓缩制品。

7、,血浆输注,(四)冷沉淀,适应症:甲型血友病(儿童及成人轻型),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纤维结合蛋白缺乏症, 因子缺乏症,局部使用促进创口、溃疡修复。 冷沉淀是FFP在1-5条件下不融解的白色沉淀物,是FFP的部分凝血因子浓集制品;主要含有因子、因子、因子(纤维蛋白原)、因子(纤维蛋白稳定因子)和纤维结合蛋白。,冷沉淀输注,注意事项:应采用标准输血器静脉快速滴注,一般不超过10分钟,特殊情况下室温存放最长不超过2小时 疗效判断:主要观察患者的出血表现是否得到改善,出凝血实验检测指标有重要参考价值。,1、护士接到输血申请单后,要认真核对确保血液标本的有效性。同时有两名或以上患者备血时必须

8、严格遵照一人一次一管的原则防止张冠李戴。 2、采血护士资质:要求采血护士必须是有资质的护士,实习/进修护士不得进行。 3、采血方法:抽取2ml3ml静脉血放入抗凝管中(不能从输液管中血液),做血型和交叉配血用一般需用两管血。,三、输血护理,4、 采集血样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采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明确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血型等信息,明确正确的标本量,标本试管及正确的标识。正确执行床边核对制度:患者清醒时,无论是采集血样还是输血,都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床号 和其他相关信息。,输血护理,如果患者意识不清,询问患者家属、辨别腕带确认患者信息,禁止通过床头卡确认患者身份。 (2)血型鉴定

9、、交叉配血检测用的血标本使用含EDTA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紫色),血型鉴定标本量2ml;交叉配血标本量3ml,被稀释和溶血,脂血、乳糜标本均不能用于交叉配血试验。 (3)一般情况下不得在输液侧抽血,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遇紧急情况,必须从输液管抽取标本时,先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弃去最初抽取的5ml血液再采集配血标本。,输血护理,4)若受血者已用肝素治疗,应在标本或输血申请单上注明,通知输血科。右旋醣酐等中高分子药物可干扰配血,应在药物输注前采集标本备用。 (5)一位医护人员不得同时采集两位患者的血标本,以免将血样注入到错误的试管中。 (6)血标本采集后,采血护士必须在离开患者床边之前,继续

10、做好以下工作: 将标本管自带的两个相同的条形码的其中一个标签撕下后,贴在“临床输血申请单”右上角位置的空白处,注明采血时间,采血人签字; 在专用试管标签上写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科别及住院号),要求字迹清楚易识别,以便于输血科核对;,输血护理, 试管标签按要求粘贴,留有可视区,以对标本质和量进行观察;不要在管壁上贴胶布。 8、 血标本送检 标本采集完成后,再次核对标本信息与输血申请单信息是否一致,检查血样量是否能满足配血需要,检查无误后由医护人员送至输血科登记,禁止患者或家属送标本。 9 、登记 (1)血标本送到输血科后应由送检人员和输血科人员一起核对以下信息:,输血护理, 标本信息与申请单信

11、息是否一致; 核对查看申请单、血样标识的完整性; 配血标本量是否足量、有无溶血或脂血。 (2)共同核对后由送检人员在输血科血样接收登记本上逐一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科别、住院号等信息,送达时间。 (3)双方再次核对无误后,送检人签名。,输血护理,取血与发血 (1)输血科交叉配血完成后,有医护人员取血,取血者和发血者共同核对无误后签字。 (2)取血人员与病区接血人员共同核对以下项目:,输血护理, 配血报告单(输血记录单)上的信息,包括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床号、血型,血液品种及数量、交叉配血结果。 供血者血袋上的信息,包括血袋号、血型、血液类别、血量、制备日期及有效期;

12、 (4)核对无误后病区接血者在输血记录单上签字。 (5)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一律不得发血:,输血护理,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血袋有破损,漏血;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未振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层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6)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输血护理,3、输血过程 1)输血前再次核对病人信息及血袋的相关信息。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床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供血者血袋号、血型、血液类别、血量、有效期、血液有无溶血变质、血袋有无渗漏,确认无误,方可输注。,输血护理

13、,(2) 两名护士床边核对输血内容(复审标准要求):输血前再次确认患者姓名、住院号、床号、血型,并与申请单及血袋标签再次核对,清醒患者身份信息确认、血型确认,对昏迷患者必须进行输血申请单、床号、腕带或其他标识的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输血。,输血护理,4 血液的输注 核对无误后,用标准输血器(滤网孔径约为170m,总有效过滤面积2434cm2,可以滤除血液和血液成分制品中可能存在的聚集的血小板、白细胞和纤维蛋白等)进行输血。 5、血液输注的时间控制 表:各种血液成分输注的时间限制,输血护理,输血护理,5、 输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输注前将血袋内的血液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

14、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 (2)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完后,用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连续进行血液成分输注时,输血器应该至少8小时更换一次。如温度很高,其更换频率应该更高,如果输血的时间跨度为12小时,通常每输4个单位血液更换一次。,输血护理,(3)对有过敏史或长期输血患者输血前可给与一定量的地塞米松或苯海拉明(不可加入血袋内),以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 (4)输血过程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 (5)一般情况下,输血不必加温血液(但大剂量输血、新生儿换血治疗及冷凝集患者输血时可以对血液加温)。加温血液应在专用血

15、液加温器中进行,还要有专人负责操作并严密观察。不得在装有热水的容器中对血液进行加温。如果加温的血液未用则应报废。,输血护理,6、有输血反应者,医护人员应逐项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单报送输血科。负责医师将输血情况记录在病历中。 7、 输血完毕后输血记录单随病历保存。 8、 输血护理记录 护理记录内容包括: (1)输血日期与时间(开始、结束时间,精确到分钟); (2)输注速度; (3)输注的血液及其成分的袋数; (4)输注的血液容量;,输血护理,(5)血液制品编号; (6)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7)输注过程中的每次观察结果; (8)输血人签字。 3 输血后过程:主要包括:护士、医生和输血科人员等对输血不

16、良反应的处理。 (1) 输血不良反应监测 (2) 护理监测 在输血后的前15分钟、密切观察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在输血过程中每小时、输血结束后4小时对患者进行监测。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常发生在输血开始后15分钟,故应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监测指标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体温、脉搏、血压、呼吸速率、体液平衡等,输血护理,如发生输血不良反应,须依据不良反应种类减慢或立即停止输血。报告主管医师对症处理。按输血不良反应相关流程处理,认真记录反应处理过程,填写反应调查表,上报输血科。 4发生输血反应后,具体处理流程如下: (1)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畅,以临床医生为主进行必要的对症治疗,完整地保存未输

17、完的血液和全部输血器材待查。 (2)临床医生应详细了解受血者的输血史、妊娠史及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便迅速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请输血科人员协助诊断。 (3)怀疑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应执行以下程序:,输血护理,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离心,观察血浆颜色进行血常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报告单; 采抗凝血与非抗凝血各1份、及血袋连同输血器一同送输血科; 留取输血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属血管内溶血,尿中有血红蛋白)。 (4)一旦怀疑因血型不合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由临床医师为主积极治疗,治疗原则如下: 抗休克; 扩容; 利尿; 碱化尿液; 透析; 预防肾功衰竭; DIC防治; 激素、换血治疗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