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

上传人:依依 文档编号:57612486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6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九年级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九年级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九年级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九年级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你有办法知道它们是由什么物质做的吗?,四、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四、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原理:用天平测量物质的质量,用量筒等测量物质的体积,利用公式算出物质的密度。,实验器材:,实验过程:,1.测定石块的密度,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差值法),量筒测出石块的体积,2.测盐水的密度,天平称出盐水的质量(差值法),测体积,规则物体(用刻度尺),不规则物体(排水法),体积过大:溢水法,漂浮物体,针压法,悬垂法,量杯,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的凹形底部相平。若水银液面是凸形,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的凸形顶部相平。,天平,砝码,量筒,石块,玻璃杯、水、盐水,细线,实验

2、器材:,1.测定石块的密度,步骤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3)用量筒测出石块的体积,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石块的体积,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石块和水的总体积,把步骤(1)(2)中测得的数据记在下表1中,求出石块的密度,(1)在玻璃杯中盛盐水,称出它们的质量,(2)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3)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盐水的质量,2.测盐水的密度,把步骤(1)(2)(3)中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2中,求出盐水的密度,1. 蜡块不沉入水中,也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想想有什么

3、好办法?,2.如果是体积过大不能放入量筒或量杯里呢?,?,思考题,给你一个托盘天平,一只墨水瓶和足量的水,如何测出牛奶的密度?写出实验步骤,并写出牛奶的计算表达式,根据 ,只要测出质量m和其对应的体积V就行可以分别用水和牛奶将瓶装满,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求出水的体积,即是瓶的容积和牛奶的体积,提示,多种多样的密度计,实验室密度计,多种多样的密度计,气体密度计,数字式密度计,酵功夫 http:/ 酵功夫 twd69twu 爹欣慰地点点头说:“你不用来接,我多歇息一会儿也就行了。我还没有老朽无用了呢,能挑得上去!”但耿正坚持说:“你就先慢一些走,我一定要回头下来接你!”耿老爹高兴地说:“那也行。

4、你们不用着忙,慢些走。我还想多歇息一会儿呢!”于是,耿正兄妹三人重新背起行李卷开始上山。耿老爹抬头望去,习惯于保护弟弟妹妹的耿正走在最前面,耿英走几步后侧身停下来,让弟弟走在中间背着行李卷上这条陡峭的山路是很吃力的。兄妹三人走累了,就各自靠着山崖歇一歇。稍微缓一缓气以后,再继续往上走越往山上走,小路旁边的山沟看起来就越发深了,也越发地狭窄了一些。远处,一道齐齐整整的大坝就好像一堵巨大的高墙一般,巍然屹立在沟的尽头。在这堵巨大“高墙”一旁的对面山面上,四个楷书大字“碧山大坝”深深地刻在稍微平整一些的石壁上。在大坝的底部,长着比沟里别的地方更加茂密的山草。在大坝上半部分的两侧和中间,有一溜儿三个用

5、石头砌成的口子,都是约莫两尺见方的样子。在这三个石砌口子的下方,都突出了一个足有一丈长的石槽,但石槽里并不见有水流出来。靠在路侧山崖上歇息的当儿,耿英指着那三个用石头砌成的方口子说:“你们看,那三个口子应该就是客栈掌柜的说的溢洪道到了吧?”耿正看了,说:“噢,应该是的!”耿直就问:“怎么看不到石槽里流水啊?”耿正说:“大概是大坝内储的水还不多吧!溢洪道是往大坝外边溢水的。如果储存的水还没有到了溢洪道的位置,当然就不可能溢出来了。”耿英点点头说:“哥说得对,应该是这样的。”说完,大家不再歇息了,继续吭哧吭哧地吃力往山上走去。一阵阵山风从山顶上方刮下来,让人感觉凉飕飕的。耿直擦把汗水,喘着气儿说:

6、“还好,有这山风儿吹着,还不至于让人热得受不了。”一直坐在山下小路旁的一块大石头上歇着积攒力气的耿老爹,看着三个孩子慢慢地走一截,歇一歇,已经快要爬上半山腰了,就去路边上小解,然后也收拾挑担准备爬山。耿老爹心里很清楚,挑担爬山本身就非常吃力,尤其看到眼前的这条山路不但有些陡峭,而且看那宽度也是换不开肩的,看来只能是咬牙单肩挑了。于是,他把一个箩筐的挑绳略微扎短了一些,准备用更有耐力的右肩单挑上去。看三个孩子的爬山速度,估计在自己爬到差不多半山腰的时候,耿正就可以返下来接他了。到时候,就可以两人护着箩筐放下来歇息一会儿了。再爬山时,即使舍不得让儿子单挑这个挑担,也可以让他挪出一部分来扛着走;那样,自己再挑起来就会轻松一些的。这样想着,耿老爹不再发怵眼前的这条陡峭山路,信心满满地挑起箩筐开始爬山。在前面背着行李卷吃力爬山的兄妹三人终于快到山顶了。由于太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