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的防治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612436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沙眼的防治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沙眼的防治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沙眼的防治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沙眼的防治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沙眼的防治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沙眼的防治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沙眼的防治ppt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沙眼的防治,主要内容,1,2,3,4,简介,病因,防治措施,5,症状,沙眼(trachoma)是由沙眼衣原体(chlamydia)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沙眼的英文词trachoma来源于希腊文trachys,也表示粗糙不平的意思。,一、简介,沙眼病变早期可发生在上、下睑结膜面的内、外角处和眼睑及眼球的交界部分,严重的可波及全部睑结膜,表现为充血,血管模糊,有大小不等的混浊的滤泡。,一、简介,一、简介,沙眼的传播渠道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凡是被沙眼衣原体污染了的手、毛巾、手帕、脸盆、水及其他公用物品都可以传播沙眼,儿童沙眼大多由父母

2、或其他家庭成员传染。有资料表明,在同一农村中,无沙眼母亲的子女沙眼患病率为37.7%,有沙眼母亲的子女沙眼患病率高达82.5%。,一、简介,沙眼是儿童少年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眼病。 全世界约有4.5亿沙眼患者,约占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由沙眼致盲的人估计有200万-500万人。沙眼主要流行在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生活卫生条件较差的国家和地区。 我国解放前沙眼患病率很高,城市约为40-60%,农村约为60%-80%,同时期盲人中有1/4-1/3是由沙眼造成的。解放后全国多次开展了沙眼普查普治工作,加之生活物质水平提高,沙眼患病率有了明显的下降。,沙眼衣原体,沙眼是由于沙眼衣原体沙眼生物变种A、B、Ba

3、、C血清感染所致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即眼-眼或眼-手-眼的途经传播。DK型主要引起生殖泌尿系感染,如尿道炎、宫颈炎、附睾炎等,以及包涵体性结膜炎等。,三、病因,沙眼衣原体,沙眼衣原体可感染人的结膜、角膜上皮细胞。在其生活周期中有两个生物相。 原体(elementary body)是感染相,大小约0.3m,具有细胞壁,可存活于细胞外。原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在胞浆内发育转变为始体,以二分裂方式,形成子代原体。胞浆内充满后则破裂释放出原体,游离的原体再侵入正常的上皮细胞,开始新的周期。每一周期约为48小时。 始体(initial body)亦称网状体(reticulate bo

4、dy)是繁殖相,体积较大,约0.8m,无感染性。,二、病因,沙眼衣原体,二、病因,潜伏期约为512日,通常侵犯双眼,多发生于儿童少年时期。,三、症状,症状,多为急性发病,病人有异物感、畏光、流泪,很多粘液或粘液性分泌物。 数周后急性症状消退,进入慢性期,此时可无任何不适或仅觉眼易疲劳。如于此时治愈或自愈,可不留瘢痕。 在慢性病程中,于流行地区,常有重复感染,病情加重。角膜上有活动性血管翳时,刺激症状变为显著,视力减退。 晚期常因后遗症,如睑内翻、倒睫、角膜溃疡及眼球干燥等,症状更为明显,并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三、症状,体征,急性沙眼呈现急性滤泡结膜炎症状,睑红肿,结膜高度充血,因乳头增生

5、睑结膜粗糙不平,上下穹隆部结膜满面滤泡,合并有弥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结肿大。数周后急性炎症消退,转为慢性期。,三、症状,体征,慢性沙眼 可因反复感染,病程迁延数年至十多年。充血程度虽减轻,但与皮下组织有弥漫性细胞浸润。结膜显污秽肥厚,同时有乳头增生及滤泡形成。滤泡大小不等,可显胶样。病变以上穹隆及睑板上缘结膜显著,同样病变亦见于下睑结膜及下穹隆结膜,严重者甚至可侵及半月皱襞。,三、症状,体征,慢性沙眼 角膜血管翳:它是由角膜缘外正常的毛细血管网,越过角膜缘进入透明角膜,影响视力,并逐渐向瞳孔区发展,伴有细胞浸润及发展为浅的小溃疡,痊愈后可形成角膜小面。细胞浸润严重时可形成肥厚的肉样血管翳(

6、pannus crassus)。,三、症状,体征,慢性沙眼 结膜充血、肥厚、正常透明性消失; 乳头肥大,结膜面粗糙; 滤泡增殖; 角膜血管翳:即在角膜上缘出现新生血管向角膜内伸入,由上向下发展如垂帘状,严重时可侵犯全角膜; 瘢痕形成:随着炎症吸收,结缔组织增生,睑结膜则完全被瘢痕所代替。,三、症状,并发症及后遗症,并发症:急性结膜炎、慢性泪囊炎和泪道阻塞、沙眼性角膜炎及角膜溃疡。后遗症:倒睫及睑内翻,角膜混浊,睑球粘连。,三、症状,中国分期标准,期进行期(活动期)上穹窿部和上睑结膜有活动病变(结膜血管模糊、充血,乳头增生,滤泡形成,有角膜血管翳); 期退行期自瘢痕开始出现至大部变为瘢痕,结膜有

7、活动病变,同时出现瘢痕。 期完全结瘢期结膜仅有瘢痕,而无活动病变,无传染性。,三、症状,国际上较为通用的MacCallan分期法,期浸润初期睑结膜与穹隆结膜充血肥厚,上方尤甚,可有初期滤泡与早期角膜血管翳。 期活动期有明显的活动性病变,即乳头、滤泡与角膜血管翳 。 期瘢痕前期同中国第期 。 期完全结瘢期同中国第期 。,二、症状和并发症,中国分级标准,根据活动性病变(乳头和滤泡)占上睑结膜总面积的比例分级。轻(+)占1/3面积以下 。 中(+)占1/32/3 。 重(+)占2/3以上 。,三、症状,角膜血管翳的分级法,将角膜分为四等分,血管翳侵入上1/4以内者为(+),达到1/41/2者为(+)

8、,达到1/23/4者为(+),超过3/4者为(+) 。,三、症状,诊断依据, 上穹窿部和上睑结膜血管模糊充血,乳头增生或滤泡形成,或二者兼有。 用放大镜或裂隙灯角膜显微镜检查可见角膜血管翳。 上穹窿部和上睑结膜出现瘢痕。 结膜刮片找到沙眼包涵体。在第一项的基础上,兼有其他三项中之一者可以诊断为沙眼。,三、症状,鉴别诊断,三、症状,结膜滤泡症(conjunctival folliculosis)常见于儿童,皆为双侧,无自觉症状。滤泡多见于下穹隆部与下睑结膜。滤泡较小,大小均匀相似,半透明,境界清楚,滤泡之间的结膜正常,不充血,无角膜血管翳,无瘢痕发生。沙眼的滤泡多见于上穹隆部与上睑结膜,混浊不清

9、、大小不等、排列不整齐,并有结膜充血和肥厚等症状。,鉴别诊断,三、症状,慢性滤泡性结膜炎(chronic follicular conjunctivitis)常见于学龄儿童及青少年,颗粒杆菌(B.granulosis)可能为其病因。晨起常有分泌物,眼部有不适感。滤泡多见于下穹隆与下睑结膜,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结膜虽充血,但不肥厚;12年后自愈,无瘢痕形成;无角膜血管翳 。,鉴别诊断,三、症状,春季结膜炎(vernal conjunctivitis)此病有季节性,主要症状为刺痒。睑结膜上的乳头大而扁平且硬,上穹隆部无病变,易于鉴别。分泌物涂片中可见嗜酸细胞增多。,鉴别诊断,三、症状,包涵体结膜炎

10、(inclusion conjunctivitis)成年人与新生儿包涵体性结膜炎在结膜刮片中皆可见包涵体,其形态与沙眼包涵体相同,难以分别。但包涵体性结膜炎皆以急性开始,滤泡皆以下穹隆部与下睑结膜为著,无角膜血管翳,数月至1年即可自愈,并不形成瘢痕,可与沙眼鉴别。,1、做好健康教育:开展对学生、家长的沙眼防治知识宣传,沙眼的预防主要是防止接触感染,应当充分利用广播、幻灯、电影、图片展览等多种文艺形式,提高宣传的效果。培养卫生习惯,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使用的手帕、毛巾要干净,勤洗手,不用手揉眼,不用不干净的衣物和手帕擦眼。 2、要改善学校和家庭环境条件:学校应采取一些必要的卫

11、生措施,如尽可能添设流水洗手设备,保证生活用水的供应等。提倡一人一巾,公用毛巾用后要煮沸消毒,沙眼衣原体在体外很易死亡,70时一分钟即可杀死,75%的酒精、0.1%福尔马林、1%石碳酸均能迅速杀灭。,四、防治措施,3、治疗沙眼患者:这是预防沙眼的重要措施。在对儿童少年沙眼患者治疗时,还应同时治好保教人员或家庭中的现症患者。 4、普查与普治:沙眼的普查普治是防治工作的主要一环。学校、幼托机构应建立定期普查普治、复查复治制度。最好每年普查1次,对沙眼患者应及时治疗,对基本痊愈者应定时复治。,四、防治措施,治疗:局部用药,四、防治措施,0.1%利福平或0.5%金霉素或四环素眼药水每日滴眼36次,效果

12、较好。但此类药物水溶后,数周即逐渐失效,需重新配制。若制成眼药膏或混悬液可保存较久。 10%30%磺胺醋酰钠和0.25%0.5%氯霉素眼药水易于保存,效果亦佳。 前述各药一般需持续用药13个月。亦可行间歇疗法即用药35日后,停药24周,再行用药,效果亦佳,易于坚持,对于大部分结瘢而仍有残余乳头增生“小岛”者,可以硫酸铜笔腐蚀,促进结瘢。,治疗:全身治疗,四、防治措施,急性期或严重的沙眼,除局部滴用药物外,成人可口服磺胺制剂等。连续服用710天为一疗程,停药1周,可再服用。需24个疗程,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治疗:手术治疗,四、防治措施,乳头增生严重的,可行药物摩擦,以棉签或海螵蛸棒蘸蛸棒蘸磺胺或四环素,摩擦睑结膜及穹隆结膜。 滤泡多者行压榨术,局麻下以轮状镊子挤破滤泡,排出其内容,同时合并药物治疗,促进痊愈。对消眼的后遗症如少数倒睫可行电解术,睑内翻倒睫者,需作手术矫正。,饮食注意点,四、防治措施,(1)多吃具有明目作用的食物,如枸杞、香蕉、桑椹子等。 (2)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3)多吃含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肝脏、鱼肝油、奶类和蛋类,胡萝卜、苋菜等。 (1)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火烤的食物等。 (2)忌油腻食物,如肥猪肉、肥牛腩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