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风格建筑设计论文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92351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中式风格建筑设计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中式风格建筑设计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中式风格建筑设计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中式风格建筑设计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中式风格建筑设计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中式风格建筑设计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中式风格建筑设计论文新中式风格建筑设计论文 1 新中式建筑的设计要点 为了延续中国传统历史文脉,保护好现存的传统中式 建筑是远远不够的。不斩断根只是最基本的做法,如何给 予根营养,使之开枝散叶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人们已经 清晰的看到传统中式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的种种弊端,怎样 扬长避短就是设计者接下来应当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平面布局 传统中式建筑擅长用外廊来连接各个空间,用房间的 外墙围合成一个三合院或四合院。当代人口数量众多,大 规模的推行这种平面布局是不可行的。我们可以将三至四 幢楼房进行拼接,形成一个半围合状态的小院落,在小区 规划中形成一个个的组团,既可以成为景观节点,又可以 让住户

2、享受具有半私密性特点的灰空间;至于户型平面布局 则应采用现代建筑的贯通方式,方便住户使用,主要房间 可以依旧秉承坐北朝南的传统,避免冬季西伯利亚的寒流, 亦引入夏季来自太平洋的凉风。 立面风格 现代建筑设计要求形式追随功能,这就决定了现代建 筑不可能每一幢都像传统中式建筑一样讲求立面的完全中 轴对称。我们可以从中截取一些片段和符号来制造传统建 筑韵味,例如坡屋顶、窗棂、栏杆式样;而由于古代没有窗 帘,开窗面积虽大,却用木条将其分隔,使得自然采光不 佳,视野不够开阔。我们可以把木格条面阔减小,移至窗 户上端,根据室内空间功能进行合理重构,将古典主义和 现代生活相互融合。整体风格应该尽量简洁大方,

3、不要有 过多的转角,当开窗过于凹进(如卫生间高窗)影响立面效 果时,可以齐墙设置一道镂空的窗格,既不影响通风效果, 还可以作为传统元素的局部表现增加艺术美感。 细部装饰 传统中式建筑中,屋顶角部的蚳兽、屋檐下方的斗拱、 大门两旁的抱鼓石、引导贵宾的垂花门等等,都是具有独 特风韵的细节布置,也是提升传统中式建筑内涵的精华所 在。它们大多不仅仅作为装饰物,还包含着深厚的寓意征 兆。在小区规划设计中,适时加入细部装饰,营造传统园 林氛围的同时也可以加强该区域的文化底蕴;而在单体建筑 设计中,这些细部装饰不但使建筑变得生动有趣味,更作 为文化符号提醒每一个到访者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内涵。 材料色彩 现代社

4、会的高层建筑中,框架结构是最受欢迎的结构 方式,它与传统中式建筑中的抬梁式、穿斗式有着异曲同 工之妙梁柱作为承重结构,墙体仅起维护作用。由 于木材的易损性,我们应当把钢材作为其替代品。如若环 境要求必须使用木柱样式,则可以采用外包的形式,在钢 柱外包裹一层木材,既结构稳固、节省材料,又不影响美 观。而在色调配搭上,可以直接采用江南民居的“黑白灰” 组合或是北方民居的朱漆配灰墙,在局部穿插少许亮色元 素,从典雅古朴中显露现代亲和感。 外部景观 中国古代园林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与传统中式建筑不分伯仲,讲求相得益彰。在新中式风 格的小区规划中,绝不是单纯的有山、有水、有树,单纯 的

5、将古典元素堆砌到每一个角落。中国古典园林讲究主与 次、藏与露、疏与密、虚与实,如何将景观分布、整合、 再串联是设计的难点;而如何营造充满诗情画意的空间氛围, 并让到访者从心底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共鸣就是设计 者进行创作的突破口。 模型初探 为了更加清晰的说明新中式风格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笔者拟建了一座博物馆模型,从图例中探索和印证新中式 建筑的些许法则。该模型选取的是一进四合院的布局方式 和江南民居的色彩搭配,正房位置为展览正厅,厢房位置 为展览偏厅,耳房位置为办公用房。展览正厅严格中轴对 称,屋顶挑高很高,彰显庄严磅礴的气势;两坡顶,却在屋 脊处增添了现代元素,用玻璃幕墙将两片屋顶连接;

6、增加了 现代建筑中的悬挑阳台,结合了带有传统元素的挡墙后并 不显得突兀。两座偏厅则采用了相互镜像的单坡顶形式与 正厅呼应,在窗花的选择上也与正厅保持一致。在正厅两 侧的办公用房样式非常简朴,仅在色彩和细部装饰上体现 中式风格;联接办公用房和偏厅的是一条具有现代风格的半 开放式连廊,但它的木料材质和坡顶式样能完全融入整体 古朴的气氛。而入口处的连廊是全封闭式,造型上同样选 择两坡顶、圆窗花;但在屋顶顶端使用玻璃盖板,在刻板的 建筑原型中注入活泼的血液。整个模型使用了大面积的玻 璃材质,然而现代的元素并没有使我们将其定义为新中式 以外的风格。模型的形制大量使用了方和圆,而在中国古 代的传统意识当中, “方圆”就是一种成功之道。中国博大 精深的五千年文化,都应该成为设计者找寻传统中式建筑 与现代风格结合之路的切入点。 2 结束语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民族建筑文化正在遭受更 严峻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外来建筑风格充斥着人们的眼球 和大脑,现代人只能在特定的地点零星体会到我国传统建 筑艺术的风采。社会的进步必然带来某些生活方式的流失, 但作为中国历史文脉之传承的传统中式建筑,决不能成为 经济发展的牺牲品。设计者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从泱泱大国浓厚的文化蕴涵中汲取灵感,创作出给予后代 民族精神慰藉的好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