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关于“武王伐纣”的表述欠妥 - 短史记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90954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书关于“武王伐纣”的表述欠妥 - 短史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科书关于“武王伐纣”的表述欠妥 - 短史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科书关于“武王伐纣”的表述欠妥 - 短史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科书关于“武王伐纣”的表述欠妥 - 短史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科书关于“武王伐纣”的表述欠妥 - 短史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书关于“武王伐纣”的表述欠妥 - 短史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书关于“武王伐纣”的表述欠妥 - 短史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书关于教科书关于“武王伐纣武王伐纣”的表述欠妥的表述欠妥 | | 短史记短史记 图:最新版教科书关于“武王伐纣”的表述 文 | 杨津涛 现行七年级初中历史教科书,在第 4 课早期国家的 产生和发展中讲到“武王伐纣”这段历史时,是这样说 的: “商纣王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 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 ” “公元前 1046 年, (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 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 商朝灭亡。 ” 在该课的“课后活动”中,还有一道思考题:“总结 一下,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参考教材中 “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

2、” 、 “周厉王与民争利”等其他相 关描述,该思考题所问及的“共同原因” ,显然指向了 “统治者腐败、残暴,引致人民反抗”这样一个答案。 但甲骨文及先秦史籍所见的商周鼎革,并不是教科书 呈现的这种面貌。 商、周本为世仇 1、商君武乙亵渎周人信仰,在周地神秘死亡 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记下一个传说:商朝 国君武乙曾经亵渎周人信奉的天神,后来武乙在“河渭之 间”打猎时,被雷击而死。所谓“河渭之间” ,即黄河和渭 水间,是周人统治的核心地区,武丁死在这里,意味着是 受到周人所奉天神的惩罚。 对于这个传说,现在的学者大致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是从信仰上看。如日本学者、文字文化研究所所长 白川静认为: “

3、对天的信仰为周人所固有武乙的传说是对这个 信仰的挑战,侮辱天神的行为,同时就是作为神圣帝王而 拒绝了周人的信仰” “武乙僇辱天神的传说,可视为其宗教 纠纷的表现” 。 二是从军事上看。如先秦史学者、中研院院士许倬云 分析: “文丁的父亲武乙猎于河渭之间,遭遇暴雷震死。武 乙河渭之狩,未必只为了畋猎,大约也多少有以兵威镇慑 周人以防反侧之意。暴雷震死又太古怪,未尝不可能是其 他死因的掩饰。 ” 无论是以上哪一种情况,商、间早有矛盾,是不争的 事实。 2、周君季历开疆拓土,被商君文丁所杀 季历在位期间,周开始开疆拓土。他先是奉商朝的命 令,征讨西北的鬼方,得到商君武乙的赏赐,古本竹书 纪年说, “

4、周王季历来朝,武乙赐地三十里、玉十毂、马八疋” 。 后来季历又率军征讨山西地区的戎狄,被商君文丁 (武乙之子)封为“牧师” ,即诸侯之长。此后,季历继续 在山西地区开疆拓土,如文丁七年, “周人伐始呼之戎,克 之” ;十一年, “周人伐翳徒之戎,捷其三大夫” 。 周人不断扩充国土,让商人倍感威胁,文丁遂设法囚 禁季历并杀死了他。 3、纣王囚禁周文王 季历死后,他的长子姬昌即位(即周文王) 。姬昌继续 扩展势力,并且在商君帝乙二年,发动了一次意在复仇的 伐商战争。事后,帝乙将妹妹嫁给姬昌,作为安抚。帝 乙死后,纣王即位,封周文王为“西伯” ,即西部诸侯首领。 后来周文王触怒商纣,又一度被囚禁在羑

5、里。 周文王回国后,维持对商朝表面上的臣服的同时,积 极扩张,先后灭了密、黎、邘、崇等诸侯。 共行天罚 or 解决饥荒? 周武王“替天行道”讨伐作恶多端的商纣,此说所依 赖的主要资料是史记 。 按照史记描述,周武王组织“孟津观兵” ,其他诸 侯都说“纣可伐矣” 。武王却说“汝未知天命,未可也。 ” 直至两年后,周武王“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 囚箕子。太师疵、少师疆抱其乐器而奔周。 ”才遍告诸侯 “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 ,打出“共行天罚”的旗号来 替天行道。 这段描述在事理上有颇多不可理喻之处。一者, “孟津 观兵”本是为了伐纣,即便只是“军事演习”也仍形同对 商的一种政治挑衅;二者

6、,周及诸侯之军群集孟津本属不 易,人力物力消耗甚巨。周武王解散联军的率性做法,对 敌人而言,形同给了商两年的准备时间;对盟友而言,无 故消耗他人的国力,形同“烽火戏诸侯” 。鉴于“孟津观兵” 一事在司马迁之前不见于典籍,此说的真实性是相当可疑 的。 如果“共行天罚”之说缺乏依据, “武王伐纣”的真实 原因又是什么呢? 在左传僖公十九年中,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 被记录了下来: “昔周饥,克殷而年丰” 。 据此,民国历史学者张荫麟,在其所著中国史纲 中推测: “可见牧野之战,也是周人掠夺粮食、竞争生存之战。 武王是知道怎样利用饥饿的力量的。 ” 考古发现也确能说明商末气候恶化,曾经发生干旱。 比如

7、,殷墟文化二至四期已经发掘的一些墓葬和水井,呈 现不断加深的倾向,说明地下水位在持续下降。从甲骨 文中的卜辞看,自商末文丁开始,祭祀用的牲畜最多只有 “三牢”或“五牢” ,而在此前,商人一次祭祀使用的牲畜 能有数十,乃至数百头。牲畜的减少,应该与气候干旱, 水草退化有关。史籍中“洹水一日三绝” 、 “河溺而商亡” 等记录,也反映了这一情况。 长期研究西北历史环境的学者王晖、黄春长认为,商 末的干旱迫使商人向东南发展,也让周人不得不一再向水 资源较充足的地方迁都。他们指出, “周人克商的牧野大战发生在大旱之年,其直接导火 索是为了解决因旱灾发生饥荒的生存危机,是周人为了寻 找生存出路而作出的举动

8、。 ” “解决饥荒之战” ,显然比“共行天罚之战”更有史料 依据。 商军倒戈 or 血流漂杵? 历史教科书将商军倒戈,作为武王取胜的一项重要原 因,其来源同样是史记周本纪: “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人。纣师皆倒 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 。 对于这种说法,吕思勉很早就表示了怀疑。他认为, 有关倒戈的内容是司马迁自己加上的,而非史实。吕思 勉更相信逸周书克殷对牧野之战过程的叙述: “周车三百五十乘,陈于牧野。王既誓,以虎贲戎车 驰商师,商师大崩。 ” 牧野之战事关兴亡。周人与商人竞争交恶至少有四代 人的历史,商人对周人也 不会掉以轻心。 尚书大传大 战对战事的描述显

9、然更近情理: “武王与纣战于牧之野,纣之卒辐分,纣之车瓦裂, 纣之甲鱼鳞” 。 尚书武成形容此役“血流浮杵” , 春秋文耀 称“牧野之战鬼哭” 。这些记载俱与史记的描述大相径 庭。 大约自孟子开始,儒生们倾向于否认“牧野之战血流 漂杵”之说,渲染“武王伐纣兵不血刃” ,确实有助于佐证 儒家“仁者无敌”的理论。不过,孔子的弟子端木赐 (子贡) ,针对当时的流俗,却也有过“纣之不善,不如是 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的灼见。 事实上,孟子否定“牧野之战血流漂杵”的原因是很 粗暴的孟子认为周武王以“至仁”之师,讨伐商纣王 的“至不仁”之师,绝无“血流漂杵”的道理也是超 出事理常识的。

10、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对此有 很精辟的分析: “吾侪读尚书 史记 ,但觉周武王吊民之师,其 文明程度,殆为超人的。倘非有逸周书中克殷 世 俘诸篇,谁复能识血流漂杵四字作何解?” “孟子因武成叹尽信书不如无书 ,谓以至仁 伐至不仁 ,不应如此。推孟子之意,则逸周书中克 殷 世俘诸篇,盖为伪作无疑。其实孟子理想中的仁义 之师,本为历史上不能发生之事实,而逸周书叙武王 残暴之状,或反为真象。 ” “孟子理想中的仁义之师,本为历史上不能发生之事 实” ,梁启超此语,可谓道破关键。 伐纣的具体时间仍存争议 近代以来,学者们对于武王伐纣年代的推论,多达 44 种,其中最早的说法是前 1127 年,最晚

11、的是前 1018 年, 前后相差约 300 年。 教科书中说武王伐纣发生于“前 1046 年” ,使用的是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参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一些学者, 按照利簋铭文中所说克商战役当日的天象岁星在天空 的位置,再结合国语等文献及天文学知识,推断武王 伐纣的时间是公元前 1046 年 1 月 20 日。 XX 年, “夏商周断代工程整体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后, 其包括武王伐纣时间在内的主要成果并未获得学界普遍认 可, “夏商周断代工程最终提交的金文历谱因凑合而 成,很不严格,且很多问题及矛盾它推定伐纣年,还 需武成 召诰等文献资料。通过排谱,夏商周断代工 程实际只得到了周成王元年为 BC1

12、042,据此推定克商年还 要参考文献中的王年材料,该结论实与克商 BC1046 和 BC1044 两说均不矛盾,似与后者更妥,因为武王在位 2 年 说似比 4 年说更有依据西周列王年数及武王伐纣年结 果,尚不足以作为定论。 ” 又如甲骨文学家胡厚宣、胡振宇即说: “公元前 1046 年虽被断代工程选定为武王克商年, 但因上古时期史料缺乏, 前 1046 年说同样并未能使其 他各家所信服” 。 综而言之,教科书上有关武王伐纣的内容,一方面拘 泥于传统的“有道伐无道”叙述,而忽略商、周世仇的背 景,及牧野之战的残酷真相;另一方面写入尚无定论的伐 纣年代,同样有欠妥当。 注释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

13、民教育出版社 XX 年 7 月,第 20 页;(日)白川静:西周史略 ,三秦出版 社 1992 年,第 15 页;许倬云:西周史 ,三联书店 1994 年,第 86 页;白光琦:先秦年代续探 ,首都师 范大学出版社 XX 年,第 60 页;张萌麟:中国史纲 , 上海古籍出版社 XX 年,第 16 页;李鹏为:武王伐纣 的历史情境复原 , 大众考古XX 年第 9 期;王晖、黄 春长:商末黄河中游气候环境的变化与社会变迁 , 史 学月刊XX 年第 1 期;吕思勉:读史札记 上 ,译林 出版社 XX 年,第 11、112 页;苏德荣:武王伐纣研究 ,中国古籍出版社 1999 年,第 6172 页;李勇:武 王伐纣年质疑 , 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 集XX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