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80171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ppt课件(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第一节 事故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第二节 事故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事故模式理论 第四节 事故的预防原则 第五节 事故统计与分析,第一节 事故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一、事故及其分类 事故的概念 灾害:(1)自然灾害指人的能力无法控制的自然事件,可采取的措施:减轻灾害防灾工程。(2)人为灾害由于人的管理或操作失误所造成的不幸事件,预防是可能的安全工程的主要研究对象。 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原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如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等。,工伤事故:企业的职工为了生产和工作,在生产时间和生产活动区域内,由于受生产过程中存在

2、的危险因素的影响,或虽然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的环境、设备或劳动条件等不良,致使身体受到伤害,暂时地或长期地丧失劳动能力的事故。包括因工伤亡事故和非因工伤亡事故。,生产事故: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体、损坏财物、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外事件。如设备事故、人身伤亡事故、险肇事故。,第一节 事故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对工伤的规定(7条): 从事本岗位工作或者执行起源临时指定或同意的工作的; 在紧急情况下从事对企业或社会有益的工作,如:抢险、救灾、救人的; 从事与企业工作有关的研究、发明、创造或技术改造工作的; 在企业的工作区域遭受非本人所能抗拒的意外灾害的; 在生产或工作中因为所

3、从事的工作性质而造成职业病的; 集体乘坐本单位的车辆参加工作性会议、听报告或参加领导指派的各种劳动,发生交通事故或意外事故的; 企业以临时工棚作为集体宿舍而发生倒塌的;,第一节 事故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比照工伤类(10条): 因公出差期间或调动工作往返途中发生意外事故的; 在工作中负伤而当时并未感觉或确诊,事后伤痛发作不能正常工作,这种情况下应有当时的就诊记录或第三者的旁证; 工伤医疗终结后调到另一个企业工作,由于旧病复发的; 由于加班至深夜不能回家,在工作地点睡眠发生意外事故; 伤残军人转入企业工作后,因旧病复发的; 在政治运动和日常工作中,由于坚持原则,向敌对分子或错误行为进行斗争而遭受伤害

4、的; 在本单位集体食堂就餐发生非本人责任的食物中毒的; 参加本企业组织或代表本企业参加体育比赛发生意外事故的; 参加企业组织或受企业指派参加展览会、政治运动期间发生事故的; 到医院就医发生严重医疗事故的。,第一节 事故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事故分类 事故构成要素:伤害部位、伤害种类、伤害程度。 伤害部位包括:头、脸、眼、鼻、耳、口、牙、上肢、手、手指、下肢、足、脚趾、肩、躯干、皮肤、粘膜、内脏、血液、神经末梢、中枢神经等。 伤害种类包括:挫伤、创伤、刺伤、擦伤、骨折、脱臼、烧伤、电伤、冻伤、腐蚀、听力损伤、中毒、窒息等。 伤害程度包括:我国分为死亡、重伤、轻伤;国外分为死亡、丧失劳动能力(终止致残

5、),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局部致残),暂时不能劳动、要医疗但不休工,无伤害等。,第一节 事故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事故类别: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劳动部发出的通知,按照伤害原因和状况,可将事故分为20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器工具伤害;(4)起重伤害; (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刺割;(10)高处坠落;(11)坍塌;(12)冒顶片帮;(13)透水;(14)放炮;(15)火药爆炸(指生产、运输、储藏过程中发生的爆炸);(16)瓦斯爆炸(包括煤粉爆炸)等;(17)锅炉和受压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包括化学爆炸、炉膛、钢水包爆炸等);(19)中毒和窒息;(20

6、)其他伤害(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等)。,第一节 事故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表2-1 2002年我国工矿企业伤亡事故情况表,第一节 事故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按伤害程度分类:我国分为死亡、重伤、轻伤。 死亡:是指其损失工作日为6000日及以上,这是根据我国职工的平均退休年龄之和计算出来的。 重伤:是指其损失工作日为105个工作日以上(含105个工作日),6000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 轻伤:是指其损失工作日为1个工作日以上(含1个工作日),105个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受伤者暂时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第一节 事故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根据事故严重程度进行分类:轻伤事故:仅发生轻伤的事故。重伤事故:仅发

7、生重伤但是没有死亡的事故。死亡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1-2人的事故。重大伤亡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3-9人的事故。特大伤亡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10-29人以上的事故。特别重大死亡事故:发生30人及以上的死亡事故,第一节 事故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按经济损失程度分类: 一般损失事故:指经济损失小于1万元的事故; 较大损失事故:大于1万元,小于10万元的事故; 重大损失事故:大于10万元,小于100万元的事故; 特大损失事故:大于100万元。,第一节 事故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按受损方式分类: 火灾及爆炸事故:由可燃物质燃烧或爆炸引起 破裂及崩塌事故:指高压容器破裂、钢丝绳断裂、构筑物或机械设备及装置倒塌等

8、工业中毒事故:人体接触有毒物质或吸入有毒物质 劳动伤害事故:如坠落、重物压伤、触电、跌倒引起的骨折、挫伤、烧伤、创伤等,第一节 事故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根据灾害等级划分:一般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小灾:凡绝收面积在5000亩以下或倒塌房屋100间以下或死亡10人以下。中灾:绝收面积在5000-20000亩或倒塌房屋100-500间或死亡10-20人。大灾或特大灾:绝收面积在20000亩以上或倒塌房屋500间以上或死亡20人以上。,第一节 事故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二、工伤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 人的原因(包括操作工人、管理干部、事故现场的在场人员和有关人员等) 人为失误的表现形式:未经许可进行操作,

9、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危险作业或高速操作;人为地使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代替工具进行操作或违章作业;不安全装载、堆放、组合物体;采取不安全作业姿势或方位;注意力分散,嬉闹、恐吓等。 产生不安全行为原因:缺乏安全知识和经验、注意力不集中、生理缺陷等。与人的素质、训练、教育有关,第一节 事故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物的原因(包括原料、燃料、动力、设备、成品、半成品等) 主要包括: 设备和装置的结构不良,材料强度不够,零部件磨损和老化; 存在危险物和有害物; 工作场所的面积狭小或有其它缺陷; 安全防护装置失灵; 缺乏防护用具和服装或有缺陷; 物质的堆放、整理有缺欠; 工艺过程不合理,作业方法不安

10、全等。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构成事故的基础。,第一节 事故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环境的原因: 主要包括: 自然环境异常:即岩石、地质、水文、气象等恶劣条件; 生产环境不良:即照明、温度、湿度、通风、采光、噪声、振动、空气质量、颜色等方面的直接原因 不安全的环境是引起事故的物质基础。它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第一节 事故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管理的原因:(管理的缺陷) 主要包括: 技术缺陷; 劳动组织不合理; 教育培训不够,工作人员不懂操作技术知识或经验不足,缺乏安全知识; 人员选择和使用不当,生理或身体有缺陷等;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指导。 管理上的缺陷是事故的间接原因,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11、得以存在的条件。,第一节 事故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事故处置情况: 对事故前的异常征兆是否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一旦发生事故,是否能迅速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恶化和扩大事故; 抢救措施和对负伤人员的急救措施是否妥善。,第一节 事故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表2-2 2002年我国工矿企业伤亡事故情况表(按事故原因),1、事故的因果性:事故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结果(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2002年月日上午时分,鸡西矿业集团城子河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24人。,第二节 事故的基本特征,大量的事故调查、统计、分析表明,事故有其自身特有的属性。掌握

12、和研究这些特性对于指导人们认识事故、了解事故和预防事故具有重要意义。,2、事故的偶然性: 从本质上讲,事故的发生是一个随机事件,即使完全掌握了事故的原因,也不可能保证绝对不发生事故。这种偶然性表现在:,第二节 事故的基本特征,对特定的事故,其发生的时间、地点、状态等均无法预测(如火灾等); 事故是否产生后果,以及后果的大小如何难于预测; 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果。,3、事故的必然性、规律性: 事故是一系列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结果。事故因素及其因果关系的存在决定事故或迟或早必然要发生。,第二节 事故的基本特征,必然性来自因果性,深入探查、了解事故因素关系,就可以发现事故发生的

13、客观规律,从而为防止发生事故提供依据; 事故的必然性中包含着规律性。既为必然,就有规律可循。,4、事故的潜在性: 事故在未发生和造成损失之前,有一个孕育发展过程,这就是事故的潜在性。 事故的潜伏性往往会引起人们的麻痹思想,从而酿成重大恶性事故。,第二节 事故的基本特征,5、事故的再现性: 如果没有真正地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去消除这些原因,就会再次出现类似的事故,即事故具有再现性的现象,但完全相同的事故是不会再次出现。,6、事故的预测性: 事故是可以预测的。根据对过去事故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以及对事故规律的认识,并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可以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第二节 事

14、故的基本特征,事故预测所要做的工作: 在认识事故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充分了解、掌握各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它们的因果关系; 推断它们发展演变的状况和可能产生的后果。 事故预测的目的:在于识别和控制危险,预先采取对策,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 事故模式理论:是人们对事故机理所作的逻辑抽象或数学抽象,是描述事故成因、经过和后果的理论,是研究人、物、环境、管理及事故处理这些基本因素如何作用而形成事故、造成损失的理论。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主要是在发生事故后凭主观推断事故的原因,由于事故发生的随机性以及人们知识、经验的局限性,使得对事故发生机理的认识变得十分困难。,第三节、事故模式

15、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有所不同,尤其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人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引起人们安全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反映安全观念变化的不同的事故致因理论。 掌握事故致因理论有助于人们认识事故本质,指导事故调查、事故分析及事故预防工作。,第三节、事故模式理论,事故模式理论的发展过程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工业生产方式是利用机械的自动化迫使工人适应机器,一切以机器为中心,工人是机器的附属和奴隶。与这种情况相对应,人们往往将生产中的事故原因推到操作者的头上。 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MGreenwood)和伍兹(HWoods

16、) 经统计分析发现工人中的某些人较其他人更容易发生事故。进而,在1939年,法默(Farmer)等人据此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第三节、事故模式理论,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的人的内在倾向。工厂中少数工人具有事故频发倾向,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936年,美国人海因里希(WHHeinrich)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伤害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的事件按一定因果关系依次发生的结果,并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说明了这种因果关系。这一理论建立了事故致因的事件链的概念,为事故机理研究提供了一种极有价值的方法。,第三节、事故模式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有了飞跃的进步,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能源、新材料及新产品给工业生产及人们的生活面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带来了更多的危险,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安全观念的变化。 科技的发展把作为现代物质文明的各种工业产品送到人们面前,这些产品产品中有些会威胁人的安全制造厂家必须对其产品引起的事故完全负责消费品安全法 人们对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提出了新的见解。开始在事故预防中比较强调实现生产条件、机械设备的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