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防控知识课件登革热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76762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革热防控知识课件登革热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登革热防控知识课件登革热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登革热防控知识课件登革热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登革热防控知识课件登革热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登革热防控知识课件登革热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革热防控知识课件登革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革热防控知识课件登革热(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革热防治知识,主要内容,一、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二、登革热的流行病学 三、学校登革热防治工作,第一部分,登革热的临床表现,概况,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突起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部分病人有出血倾向,临床分型,典型登革热 轻型登革热 重型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与登革休克综合征,主要症状,发热:发热持续37天,热型多不规则或双峰热 全身中毒症状:“三红、三痛” 头痛、骨、关节痛。消化道症状。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相对缓脉,典型登革热,皮疹:病程36天出皮疹,呈多样性,疹型以麻疹样、猩红

2、热样皮疹或皮下出血点为主(或热退后出疹), 皮疹一般先是充血性,13天后变为点状出血疹,多见于四肢。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出血:约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倾向 同一患者可见多种形态不同的皮疹。,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大多显著减少,从第2天开始降低,45天至最低,至退热后1周才恢复正常 1/23/4病例血小板减少,病毒分离,常用细胞培养法 病毒型别鉴定:中和试验或单克隆抗体,血清学检查,补体结合试验1/32为阳性 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1/1280者有诊断意义 双份血清抗体滴度有4倍以上升高者可明确诊断,第二部分 登革热的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三环节,一、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三、易感人群,登革热/

3、登革出血热传染源,患者和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病人一般在发病前一天至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 在流行期间,隐性感染者的数量可达全体人群的1/3,可能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隔离期:从发病日起57天,或和热退后3天。,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传播途径,登革热: 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均是主要传播媒介,登革病毒经蚊虫叮咬传染给人。 在东南亚及海南省,埃及伊蚊是本病的主要媒介 在广东、广西,白纹伊蚊是主要媒介。 (俗称”花斑蚊“),登革热/登革出血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并非人人发病(可隐性感染)。但以青壮年居多 对异型病毒无交叉免疫力,可发生二次或多次感染。 感染后对同型病毒免疫力可持续1-4年,对异性病毒的免

4、疫则短暂且不可靠。,白纹伊蚊,生态习性,一、孳生场所 白纹伊蚊主要孳生在人工、植物容器以及积集雨水的花基、水池等。 主要有:室内:水种养万年青、富贵竹等的花瓶,室外:一些废弃的缸、托盆、碗、碟盆等无用容器,装空调水的容器;废品收购站堆放在室外的各种盛水容器,汽车维修厂的废旧轮胎,建筑工地的水池、地面水等。,吸血习性,蚊虫吸血习性是指雌性成蚊对宿主血液的选择。嗜吸人血兼吸动物血的蚊种有嗜人按蚊、微小按蚊、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嗜吸动物血兼吸人血的蚊种有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吸血时间多在夜间,如按蚊、库蚊,但白纹伊蚊在白天吸血,高峰在下午4-5点,上午9-10点。特别是雌蚊嗜吸人血,可多次吸血,增加了传播登革热等疾病的机会。,第三部分 学校防治登革热工作,防治要点,加强晨检工作,发现类似病人,要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加强校内防蚊灭蚊工作,清除积水,对无法清除的积水可放置食蚊鱼或投放缓效杀虫剂、机油等。 加强宣传教育(教职工、学生、家长)。,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