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新人教版)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57576391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8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新人教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历史,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记忆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了解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的事迹。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 学习重点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学习难点 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1964年10月6日,1966年10月 中国第一颗氢弹,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的时间,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他带着当时最先进的物理学知识,涉洋归来报

2、效祖国。五十年代末,邓稼先从物理学讲坛上“消失”了,他的身影闪现在核武器研制的基层第一线:在北京郊外的高粱地里参加研究所的兴建,在罗布泊国家试验场的土路上颠簸,在云遮雾罩的山区指挥着原子弹、氢弹的研制。邓稼先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奋斗了28年,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立下了卓越的功勋。邓稼先曾荣获全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以及“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两弹元勋”邓稼先,事例一:钱学森召见邓稼先,说:“中国要放一个大爆竹,要你

3、来做这个大爆竹。”当晚,稼先回去后与夫人通宵未眠。他只说,要去干一件工作:“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这个工作。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是不能管了。”确实的,在稼先为国防大事献身时,他的女儿照样的下乡和回城没工作。事例二:有一天,许德珩(邓稼先的岳父)问严济慈:“是谁为中国造出原子弹?”严哈哈大笑,说:“你去问你的女婿吧!”事例三:杨振宁在美国听美国人说,中国人的原子弹是由美国科学家参与做成的。他问邓稼先“有没有美国人?”稼先当时不便回答,待周总理说“把实情告诉他”之后,稼先写了“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的信。信从北京直接送到上海市委欢送杨振宁的宴会上。杨振宁当场打开一看,立即泪流满面。,人造地球卫星东

4、方红一号1970年,第一艘无人飞船 神舟一号 1999年,中国第一个飞上太空的航天员, 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杨利伟,神舟六号航天员 费俊龙、聂海胜,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中考链接,1.(2013广东揭阳)29. 2011年11月3日和14日,“天宫一号”与“神八”进行了两次对接试验,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卫星

5、发射成功C.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 D.“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2013广东珠海)66.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追溯历史,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3. (2013河北省)21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指 A大庆油田 B“籼型杂交水稻” C“两弹一星” D“863”计划,4. (2013湖南长沙)24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梦想将长沙打造成“国际稻都”、有“杂交水稻之父”之称的科学家是A陈国达 B.袁隆平 C.刘筠 D黄伯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