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小说比较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566932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小说比较2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中西小说比较2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中西小说比较2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中西小说比较2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中西小说比较2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小说比较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小说比较2(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小说比较(二) 1.人物形象比较(肖像描写、性格塑造、心理描写) 2.情节结构比较 3.环境描写比较,1.中西早期小说的共同特点 重情节构造 轻人物塑造,中西小说人物形象比较,阿普列尤斯,十日谈里的主人公在讲故事,拉伯雷,唐代传奇可分为“记”、“传”两大类。 以“记”为名的,如王度的古镜记、陈玄佑的离魂记、薛用弱的集异记等。 以“传”为名,如沈既济的任氏传、李朝威的柳毅传、元镇的莺莺传等。 无论是“记”类还是“传”类,都体现了描述奇人奇事的基本特征.常常把人间世界和神仙鬼怪世界交织在一起加以描写,着意安排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以使继承志怪小说而来的奇特怪异色彩更鲜明突出。因此,以情节吸引人

2、,仍然是有唐一代传奇小说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首先,事件和事实本身常常是人们所关心的生活中的问题所在。 其次,从小说艺术的发展规律看,有重纪事的传统。 第三,从以写事为主发展到以写人为中心,必须是艺术概括的能力和小说创作技巧达到比较高的程度才可能出现。,2.中国古典小说尤其长篇小说,偏重于组合人物的描写。 西方小说更注重描写以个体为本位的、独具个性的“孤独”的主人公形象。,三国演义里的五虎上将 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 西游记取经队伍里的师徒四人 儒林外史的儒生百相 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追寻自我、追寻上帝或在追寻上帝中实现追寻自我的人物想象: 鲁滨孙、冉阿让、彼埃尔、列文、聂赫留朵夫、拉斯柯尔尼科

3、夫他们在追寻上帝; 堂吉诃德、鲁滨孙、冉阿让、于连、拉斯蒂涅、爱玛、简爱、安德烈、彼埃尔、列文、安娜卡列尼娜、聂赫留朵夫,他们在追寻上帝时又都在追寻自我。,1.中国小说从始至终都非常注重肖像描写,从古代到现代多用传统的白描手法。 特别是中国古代小说的肖像描写,简洁明了、干脆利落,几笔就勾勒出人物的外貌服饰。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态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中西小说人物肖像描写的比较,“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静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

4、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材未足,形容尚小。”,西方早期小说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大多也比较简单,但发展到后来变化较大,特别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时期就比较复杂了,非常注重肖像描写,往往不惜笔墨尽情渲染。 “他身高五尺,臃肿、横阔,腿肚子的圆周有一尺,多节的膝盖骨,宽大的肩膀;脸是圆的,乌油油的,有痘瘢;下巴笔直冷静的眼睛如像要吃人,是一般所谓的蛇眼鼻尖肥大,顶着一颗满是血筋的肉瘤。一般人不无理由地说,这颗肉瘤里全是刁钻捉狭的玩艺儿”,“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

5、套子里;就连那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莫泊桑在他的名著俊友中曾成功地运用重复的手法来描写一个会计师的肖像。会计师是个矮个子,圆滚滚的。他的脑袋像一个圆球,这球镶在另一个被两腿托起的大圆球上,两条腿非常之短,也像一对圆球。由于莫泊桑在“圆球”上不断重复,会计师肥胖的特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仿佛有一架机关枪摆在她的面前,对准了她的面前,对准了她的脸放过一梭子弹似的”。 “一个红苹果“,“又像一朵含苞将放的芍药“,西方现当代小说却淡化肖像描写,如卡夫

6、卡、昆德拉的人物面貌模糊。,王蓝田性急 (世说新语) 【原文】: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中西小说人物性格塑造的比较,中国古典小说人物性格的刻画多使用行为动作描写, 通过动作细节来深刻揭示人物的性格。,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要重揪鲁达。被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了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

7、你如何强骗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的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的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紫的,都滚将出来。,西方早期小说作品,大多不注重人物的性格塑造。十日谈中的人物就难与中国古代小说中性格鲜明的人物相比。既便到了19世纪霍夫曼、爱伦坡时也大都以故事情节取胜,人物性格刻画成就也不突出。 这与西方小说是由史诗和骑士传奇、英雄传奇孕育发展而来有关。因为史诗内容宏大,多半重视情节叙述。,到19世纪

8、中期批判现实主义崛起之后,开始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 如司汤达笔下的于连,于连身上有羞怯、腼腆、柔弱、多疑等女性特点,也有勇敢、冷酷、残暴等充满征服欲和占有欲的男性心理特征。两极性格,统一在于连一人身上。 福楼拜笔下的爱玛、夏绿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屠格涅夫笔下的“多余人”,巴尔扎克笔下的拉斯蒂涅、葛朗台,果戈理笔下的乞乞科夫、泼留希金等等一大批典型形象,成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的著名人物,其性格复杂多样、形象熠熠生辉。,西方小说重视情感描写展现人物个性特征。 如卢梭的新爱洛绮斯,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细腻地描写人物间缠绵悱恻的情感波澜,塑造一个要求人格独立、渴望自由、蔑视封建特权的有觉醒意识的主人

9、公。 缪塞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史达尔夫人的柯琳娜,乔治桑的魔法,艾米莉的呼啸山庄都以感情描写闻名天下。,中国古典小说心理描写简洁、含蓄、动作化。 “心中想道”、“心中悲苦”、“十分怨恨” 明代拟话本小说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刘妈妈又怜又恼,倒没了主意”。,中西小说人物心理描写的比较,心理描写动作化- 中国古典小说绝少对人物心理作孤立的细腻的心理刻划,更缺少对心理发展过程的分析。 中国小说的心理描写常常融汇到对人物动作等外部形态的描写之中,可以称之为心理描写的含蓄性。,周进一次到贡院游览,“见两块号板摆的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 被众人救醒后,“

10、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同去的几个商人可怜他,同意凑钱帮他捐个监生人场应考,他才止了哭,立刻趴到地下磕头感谢。,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启蒙,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

11、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待进去相见,自觉无味,便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去了。” 红楼梦32回,王熙凤出场时的语言、神态、动作、既表现她的泼辣、机敏、八面玲珑的

12、性格特点,又隐伏着丰富的心理内容。读者只有细心地分析、领悟,才能由表及里地把握其丰富的心理内涵。,西方古典小说人物心理描写细腻深层化。 司汤达在红与黑侧重点始终偏向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划上。对于连、德瑞那夫人等人物的心理刻画可谓淋漓尽致。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把主人公的父爱心理描写推到极致,变成一种变态心理。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在描写爱玛由纯真到堕落、自杀的过程中,展示了她的由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蜕变为自甘堕落、心灵空虚的心理发展轨迹,,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笔下众多人物 (如安娜卡列尼娜、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心理描写,更是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地步。 复活中“法庭”一场,在揭露聂赫留朵夫的内

13、心活动时,用十分细腻的笔触,层次分明地表现了男主人公在法庭上巧遇玛丝洛娃时的矛盾、紧张、惶恐的精神状态以及内心进行的激烈斗争,均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心理描写的著名例子。 罪与罚描写拉斯柯尔尼柯夫犯杀人罪后内心的矛盾冲突和灵魂的痛苦。作者极少描写人物的外貌、衣着和环境,即使对主人公杀人、自首的“行动”本身,也写得很简略,而是集中笔力描写犯罪念头的产生和杀人后的畏罪心理。其中运用长篇的独白和对话,以表现主人公紧张的思考和近乎错乱的神经心理活动。,尼洛芙娜发觉自己被暗探盯梢,深陷被捕困境中时复杂的心理活动时,是这样来描写的:“一个身穿短大衣、竖起领子的年轻人”迎面撞了一下,引起尼洛芙娜注意,不禁回头看去

14、,正遇到对方窥视的目光。她马上意识到自己被暗探盯住了,心情陡然沉了起来。她慢慢走到凳子旁坐下,经过一番回忆,记起了暗探正是从前曾被他骗过的那个警察。面对即将降临的灾祸,她的思想恐慌不安,问自己“完了吧”?也许还不至于哟“完了”,即而产生了矛盾甚至动摇的心理,即冒出“是否丢箱子逃走”的念头。然而,她想起了儿子与雷宾,正是这些坚强不屈的革命战士的英雄行为鼓舞着她,使她意识到逃跑是“可耻”的行为。于是,瞬间内曾有过的困惑、惊恐消失了,她的心跳得平稳了,镇静下来。 高尔基母亲,“老人在黑暗里感觉到了早晨的来临。他划着划着,听到飞鱼出水时的颤抖声,还有它们在黑暗里凌空飞翔时笔直的翅膀所发出的咝咝声。他十

15、分喜爱飞鱼,把它们当作他在海洋上的主要朋友,他替鸟儿伤心,特别是那些柔弱的黑色小燕鸥,它们始终在飞翔,在找食,可是几乎从没有找到过,于是他想,鸟儿的生活过得比我们还要艰难,除了那些强有力的大鸟和猛禽。既然海洋这么残暴,为什么像海燕那些鸟儿生来就如此柔弱和纤巧?海洋是仁慈并且十分美丽的。但是她能变得这样残暴,又来得这样突然,而这些飞翔的鸟儿,发出细微的哀鸣,却生下来就柔弱得无法与大海较量。” “可是老人总是把海洋当作女性,她给人或者不愿给人莫大的恩惠,倘若她干出了任性或缺德的事儿来,那是因为她身不由己。月亮对她起着影响,就像对一个女人那样,他想”。 海明威老人与海,1.这种差别,和小说在形成发展

16、过程中的民族传统分不开。 “说话” 民间口头传诵的故事。 把人物的心理交融在人物行动和情节的变化之中,以间接的曲折的方式表现出来。,2. 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文学观念有关。 中国:强调小说的宣传教化作用 西方:小说是专门描写人以及人的心灵、人的个性的文学。,西方古典作家特别重视细致人微地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较为完善和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影响的强大有密切关系。 理查生的书信体、歌德的日记体,都是直抒胸臆最方便的方法; 福楼拜十分认真地去体验人物的内心而且准确地表达出来; 托尔斯泰完美地表现了那难以捕捉的心灵流程,而且写出了它们迅速变化着的过程; 哈代十分善于用气氛去衬托人物的内心; 菲尔丁则以含蓄冷隽的语气反讽,揭示人物的心理。,与西方文化中基督教中罪与罚的忏悔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 卢梭的忏悔录;雨果悲惨世界;狄更斯双城记;托尔斯泰笔下的人物,无论是安德烈、彼埃尔、列文,还是聂赫留朵夫;陀氏笔下的拉斯柯尔尼科夫。都把自己的内心,美与丑,善与恶一并现给上帝,以期上帝的拯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