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医院下腰痛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65764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人民医院下腰痛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江苏省人民医院下腰痛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江苏省人民医院下腰痛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江苏省人民医院下腰痛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江苏省人民医院下腰痛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人民医院下腰痛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人民医院下腰痛课件(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腰痛的康复,江苏省人民医院 王秦耕,下腰痛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共有症状,病人常以此为主诉就诊。本症的发病率很高,就诊人数占外科的首位,康复科门诊人数的30%。 下腰痛可急性发作,多数为慢性或迁延不愈,伴有腰部形态改变和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劳动。,近年来,各国用于下腰痛的费用逐年上升。据统计,美国每年花费于下腰痛的医疗费用约240亿美元,加上误工影响,年损失达500亿美元,可见本症除对患者造成痛苦外,也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多年来,医学界对下腰痛的病因、分类、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仍有不少问题缺乏明确一致的看法。因此,对下腰痛的深入研究仍是今后预防、

2、医疗和康复医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2、椎管内疾患如炎症、肿瘤等。 3、脊柱旁肌筋膜疾患如急性腰扭伤、慢性劳损、 肌筋膜炎、棘上、棘间韧带损伤等。 4、骶髂关节疾患如骶髂关节扭伤、分离、结核、致密性骨炎等。,5、 内脏疾病牵涉痛类疾病 (1) 妇科疾患如子宫及附件炎、盆腔肿瘤等。 (2) 肾脏疾患如肾结石、肾肿瘤、肾下垂、肾盂肾炎等。 (3) 前列腺疾患如前列腺炎、肿瘤等。,二、康复问题1、疼痛 是下腰痛患者首要解决的问题。急性疼痛一般由致病因素直接所致,通过即时有效的治疗,其疗效大多良好。慢性疼痛病因较为复杂,是康复治疗的重点。,2、功能障碍 包括腰椎活动度受限、腹背肌力减退、腰椎稳定性下

3、降、脊柱侧弯及神经损伤等,对日常生活能力,工作能力等均有很大影响。,3、心理障碍 部分慢性患者对疾病产生恐惧心理,影响治疗效果,加重原有的功能障碍,或导致心因性躯体功能障碍。,4、反复发作 很多患者对疾病及治疗过程的痛苦心有余悸,导致治疗中及痊愈后采用消极的保护措施如过度的休息和限制活动,防寒保暖,保护腰部等,降低了正常的生理机能,反而易致复发。,三、康复治疗技术及原理,1、卧床休息及限制体力活动 近来的研究结果显示,卧床时间过长可延缓功能恢复,引起失用性改变,因此主张缩短卧床期。卧床休息时不宜用过厚过软的床垫,可采用不同卧姿及改变姿势,以患者自觉舒适为准。,2、腰椎牵引 作用机制 分类适应症

4、禁忌症,3、推拿 中医推拿又称按摩,是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而产生的治疗方法。推拿对各种下腰痛的不同阶段具有广泛的适应性。,4、手法治疗 ( manipulative therapy) 是国外物理治疗师治疗下腰痛的常用方法之一。按治疗的强度和作用部位, 手法治疗包含按摩术(massage),关节松动术(joint mobilization),推拿术(manipulation)三种技术。,按摩术 是指作用于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操作,其手法比较简单和柔和,临床常用来治疗软组织损伤,如软组织性下腰痛、烧伤后的皮肤疤痕,肌腱移植术后的组织粘连等。,推拿术 是指作用于脊柱和四肢关

5、节的一种快速、强烈的手法操作,多在关节活动的终末端,趁病人不注意而放松时突然发力。临床主要治疗脊柱小关节紊乱、椎间盘突出症、四肢关节脱位后复位等。,关节松动术 在广义上可归入推拿术范畴,但其操作的强度较推拿术为小,近二三十年来,由于其发展快、临床应用广泛,已形成独立的体系。,作用机制 促进关节液的流动,增加关节软骨无血管区的营养,抑制脊髓和脑干致痛物质的释放,提高痛阈,缓解疼痛,保持组织的伸展性,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手法治疗适合大部分下腰痛患者, 每次进行20分钟。要求患者放松局部,配合治疗。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5、运动疗法 下腰痛病者常有躯干肌力减弱。疼痛与肌力减弱可能互为因果,使下

6、腰痛迁延难愈,故躯干肌肉训练应为治疗下腰痛及防止其反复发作的重要环节。,(1)病理生理 与下腰痛直接相关的躯干肌肉,主要是腹肌与腰背伸肌群。腹肌受胸脊神经支配,在有腰痛时主要因运动减少引起失用性变化;而腰背肌肉受腰脊神经支配,在有神经根症状的下腰痛中可能同时存在神经源性损害,其受累似乎应比屈肌更严重。,脊柱的伸肌是负重肌肉,对维持直立姿势起主要作用。由于伸肌贴近脊柱,作用力臂较短,在伸躯干运动中常会形成强大的拉力,承受重大的负荷,容易发生急性拉伤或慢性劳损而引起下腰痛。维持或恢复强大的伸腰肌群显然是重要的。,腹肌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保持屈肌与伸肌的平衡才能维持腰椎的生理曲度,保持腰椎稳定。屈肌减

7、弱使腰椎前凸增加,同时增大骶骨前倾角度,增加下腰椎向前下方滑脱的倾向,结果造成椎间盘、脊柱韧带及后关节应力增加,亦是引起下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2)训练方法 可根据肌力测试结果,对较弱一方作重点训练;也可考虑腰椎前凸弧度,前凸过小,需要增大时宜偏重伸肌训练。前凸过大,需要纠正并减小骶骨前倾角度时,需着重屈肌训练。,在下腰痛的不同阶段,训练方法应有针对性。 急性下腰痛 此时常因肌肉痉挛而引起腰椎曲度改变,属于减轻疼痛的保护性机制,不可强行矫正。,脊柱损伤、椎间盘病变后或手术后 需要及早进行腹背肌训练,又不宜使脊柱屈曲或过伸,以防止椎间隙变形而使椎间盘压力增加。因此宜作腹背肌的等长收缩练习,或以

8、恢复生理曲度为终止点的小幅度动力性练习。,神经根刺激症状基本消除 应作腰椎柔韧性练习,牵引挛缩粘连的组织,恢复腰椎活动度。包括腰椎屈伸、左右侧弯及左右旋转运动。训练以平稳、缓慢节奏进行,幅度尽量大但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症状消失后 在以上运动疗法训练基础上逐步进行增加躯干用力运动及提举重物的练习,亦称工作强化练习。 康复后期 增加有氧训练,纠正运动不足,增强身体机能。,6、电疗,冷热疗 可改变组织温度,改善血液循环及组织代谢,加速损伤修复,并有助于消炎、消肿、放松肌肉、提高痛阈,直接或间接地达到消除疼痛的目的,在下腰痛的治疗中应用广泛。较常用的方法有中频电疗法、离子导入、短波透热、超短波、超

9、声波、微波疗法等。,7、药物治疗 (1)非甾体消炎镇痛药(NSAID) 作用机理 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使其对组织的致敏作用减弱;降低组织对缓激肽的敏感性;抑制组织胺的释放,降低血管通透性等。退热、消肿、改善僵硬等消炎作用,副作用: 胃肠道反应; 造血系统、肾脏、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 变态反应。 NSAIDs常用于轻中度急慢性下腰痛。但对急性效果较好,慢性下腰痛效果减弱。,(2)辅助性镇痛药 阻断中枢内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再吸收,增加受体部位的生物胺浓度;加强对后角上行性损伤刺激的抑制;稳定细胞膜电位等。与NSAID 合用可加强镇痛效果。,(3)麻醉性镇痛药 多用于急性下腰痛。 (3)麻醉

10、性镇痛药 多用于急性下腰痛。,(3)麻醉性镇痛药 多用于急性下腰痛。,麻醉性镇痛药 肌肉松弛剂,8、封闭疗法治疗机制: 抗炎 减轻对损伤性刺激所产生的病理反应,降低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使局部肿胀消退; 抑制结缔组织增生, 抑制组织胺及其它毒性物质的释放。,方法: 压痛点注射 后关节腔 神经孔内 腰骶管硬膜外注射 适应症,9、心理治疗,常见下腰痛的康复治疗,软组织性下腰痛又称非特异性下腰痛,通常包括腰骶部肌肉、韧带、筋膜及小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或炎症引起的下腰痛。,1、临床特点 无神经根刺激症状,但可能有腰神经后支受压表现。 部分有固定的的压痛点,部分则症状模糊,难以定位。

11、 可有急性或慢性过程,一般体检可以确诊。 X线检查 可排除肿瘤、结核、脊柱炎症等,2、康复治疗 。 (1)卧床休息 短期卧床休息,近来认为卧床期不宜超过2天, (2)口服药物 非激素抗炎镇痛剂,肌肉松弛剂。 (3)理疗、按摩和针灸 。 (4)运动练习 可加速活动及工作能力的恢复。练习健美体操,疗效较单纯腰背肌练习更好。 (5)封闭,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病为腰椎间盘退变、破裂、后突压迫脊髓或神经所出现的综合征。本病为引起下腰痛的常见病,多发生于青壮年。,病因 1、椎间盘退变 血供,含水量(80%-60%) 2、损伤 急性,慢性,病理类型 膨出 突出 脱出,继发改变 突出的腰椎间盘压迫神经根-神经炎症

12、和水肿-毛细血管壅滞、代谢产物积聚-水肿、缺血及代谢产物的化学刺激-神经根症状进一步加重,临床表现 年龄、性别、职业、外伤史 腰痛及下肢放射痛 间隙性跛行,步态及脊柱姿势 腰部压痛及竖脊肌痉挛 脑脊液加压试验 神经牵拉试验 神经系统检查,X平片 CT EMG,鉴别诊断临床上对以坐骨神经痛为主难于确定病因的病例常以坐骨神经痛”为病名。因椎间盘突出症最为常见,坐骨神经痛几乎仍然与椎间盘突出为同义词。椎间盘突出症以外尚有一些疾病也以坐骨神经痛为主要症状。,(1)第五腰椎横突肥大或第一骶椎一侧腰化 可使一侧横突与骶骨或髂骨形成假关节,并增生肥大刺激行于其前方的腰4或腰5神经根产生相应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13、自椎管内并不能查到病因。患者侧屈受限较屈伸受限明显,照片可见横突肥大的变异表现。,(2)盆腔肿瘤:可侵及腰骶神经根或骶丛产生坐骨神经痛、无其它症状出现时,诊断常很困难,往往在肿瘤晚期出现其它症状或骨破坏后才得确诊。骶部转移癌也可出现类似症状。对合并骶骨处疼痛的坐骨神经痛尤应注意。,(3)梨状肌综合征 坐骨神经两支自梨状肌下缘穿出者占842,胫神经自梨状肌下、腓神经自梨状肌两肌腹之间穿出者为117,两神经皆自梨状肌两肌腹之间穿出者为o8,腓神经自梨状肌上缘胫神经穿梨状肌者为 33%。,坐骨神经与梨状肌关系异常,可导致坐骨神经痛,称梨状肌综合征,采用梨状肌切断术治疗坐骨神经痛。梨状肌劳损肥大、炎症

14、粘连皆可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产生疼痛。,病人可诉臀部及下肢疼痛,常为慢性但可有急性发作,走路活动时加重,临床休息后轻,直腿抬高试验可为阳性。但此症所导致的坐骨神经痛症状较轻,范围较广。感觉异常无具体分布区,无单根神经根受损表现。臀肌萎缩,梨状肌试验(+),康复治疗(1)卧床休息及限制活动 平卧可使椎间盘内压降至最低水平,有利于消肿及使症状缓解。严格的卧床不宜超过1周。过久的卧床能引起肌萎缩、骨质疏松及造成心理障碍,不利于功能恢复。,站立腰椎受力仅高于侧卧位而低于坐位,故早期起床后宜站立与卧位交替。坐位时宜使椅背后倾20度左右,放松坐靠,并在腰后置靠垫以维持腰椎的生理性前凸,以尽量降低腰椎间盘内压

15、力。注意尽量避免使腰椎屈曲的坐位(如软沙发等),因此种体位可使椎间盘压力较站立时增高近1倍。,(2)腰椎牵引,(3)推拿 俯卧位 以推,滚,揉等手法使腰臀及患侧下肢肌肉放松。使腰椎产生后伸,侧屈,旋转,牵伸的手法如俯卧位腰椎按压引伸,侧卧位腰椎侧扳;仰卧位患肢拔伸等,穴位按摩肾俞、腰阳关、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拿跟腱,按昆仑和解溪等。患侧下肢三个大关节的联合被动活动。腰臀及患侧下肢肌肉再次放松。,(4)运动疗法 腰突症患者普遍存在腰腹肌无力,腰椎稳定性受损,致使症状迁延或易于复发,躯干肌肉练习的治疗和预防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具体练习方案意见仍不一致。实用的方案为:,急性期宜卧床休息

16、27天,垫高小腿放松腰大肌,以充分减低脊柱应力。症状初步缓解后宜尽早开始卧位腰腹肌运动,但应避免腰椎明显屈曲或过伸的动作。,症状进一步好转时,再作进一步的腰腹肌训练。原则上腰腹肌同时操练,以求平衡增强,但应根据腰椎曲度、骶骨前倾角大小及腰背肌与腹肌肌力对比有所偏重。,腹背肌练习应每天进行,至少持续3个月,以后适当进行巩固性锻炼。神经根症状消失后应开始恢复脊柱活动度的练习。,(5)封闭疗法,(6)其它治疗: 冷热疗、电疗、针灸、药物治疗,(7)微创治疗 经皮穿刺化学溶核,机械切吸,激光气化术,关节镜手术等,手术治疗指征: 正规非手术治疗2-3月不能控制症状且患者不能忍受者;出现马尾神经损害症状如大小便障碍,鞍区麻木。,椎管狭窄症,1、病因病理 多由退性变引起。由于椎间盘膨出、椎间隙狭窄、脊柱不稳及滑脱、后关节囊增厚、黄韧带增厚及膨出、骨赘形成等因素,使马尾神经和神经根所处空间相对缩小,而机械刺激与压迫引起神经炎症、静脉回流阻滞、水肿等因素,可能是促使症状发生的病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