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三_232_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课件(共37张)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63629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7.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三_232_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课件(共37张)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52016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三_232_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课件(共37张)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52016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三_232_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课件(共37张)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52016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三_232_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课件(共37张)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52016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三_232_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课件(共37张)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三_232_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课件(共37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三_232_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课件(共37张)(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回顾: 1、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的意义 2、文化多样性的地位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原则,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学习目标,1.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2.我们为什么、怎样与世界文化交流。,自学指导(一),默读课本第一、二目题,34-36页,思考下列问题, (要求:1.认真阅读、勾画答案。2.精读内容、加深理解。3.标记疑难、争取记忆。),1、文化传播的含义? (了解) 2、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途径(识记、区分) 3、文化传播的媒介(手段)? (识记),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文

2、化传播的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 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交流探究:人类文化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得以传播?,丝绸之路在古代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陆上商贸通道。它是沟通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对促进东西方之间文明的交流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想一想:“丝绸之路”体现了文化通过什么途径传播?这一途径是怎样实行文化交流的?,2、文化传播的途径,重要途径:,(1)商业贸易,A.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B.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贸活动不仅依然具

3、有文化传播功能,还在文化传播方面增添了新的内容,有利于推动当今社会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功能!,商业广告,就是最好的例证!,民工潮,思考,“民工潮”、“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等事例都涉及什么事件?这是文化传播途径吗?,2、文化传播的途径,重要途径:,(1)商业贸易,(2)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两晋之际,由于腐朽的统治者对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从而使黄河流域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被迫大规模迁移江淮流域,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高潮发生在唐朝的安史之乱以后,约有100万人

4、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随着大批北人南迁,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请结合历史知识,指出对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国学经典进课堂,学生们正在朗读国学经典,为了普及汉语,中国政府在全世界开设孔子学院,自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2004年11月为21日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以来,短短4年多时间,规模已扩大到200多所,分布在六十四个国家和地区.截至09年,亚洲有28国70所孔子学院,欧洲29国94所,非洲15国21所,大洋洲2国10所。,(2)其他途径:亲

5、朋聚会、外出旅游、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2、文化传播的途径,(1)重要途径:,(1)商业贸易,(2)人口迁徙,(3)教育,A.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B.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口语,电子,文字,网络,这些都属于文化传播的媒介,印刷,二、文化传播的媒介:传媒,1、传媒及其发展,(1)传媒:即传播媒介。,传媒的发展阶段,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大众传媒,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2)发展阶段:,(1)大众传媒出现的标志(2)大众传媒的形式(3)大众传媒的作用(4)大众传媒的地位,2、大众

6、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注意: 传播途径 传播手段 传播途径要借助一定的传播手段,自学指导(二),默读课本第三目题,37页,思考下列问题, (要求:1.认真阅读、勾画答案。2.精读内容、加深理解。3.标记疑难、争取记忆。),1、为什么要进行文化交流和传播? 2、我们怎样进行文化交流和传播?(识记),1405至1433年近30年的时间里,郑和前后七次航行到印度洋、亚非两大洲沿海的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7、开辟了海上交通和文化传播的桥梁。郑和使团把明代中国的历法、技术、习俗和书籍传播了所经各国,对这些国家文化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从海外引进了珍异动植物和名贵药材、香料等,了解了沿途各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艺术。,1、明朝郑和下西洋是文化传播的典范,意义何在? 2、这对于我们今天发展文化有何启示?,2、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1、文化交流传播的意义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点拨:(教材P37页),三、文化交流:做传播

8、中华文化的使者,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1、为什么进行文化交流,(1)必要性: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文化需要在交流中传播。,外域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2)意义:,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中国文化对亚洲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形成了“儒家文化圈”。西方文化中也有中国文化的痕迹: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对西方文官系统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中国的学术思想,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古代的艺术,影响了西方人的生活;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更使西方人受益无穷。,(1)必要性:,(2)意义:,1、

9、文化为什么需要交流和传播?,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2、如何做传播中华文华的使者,(1)我们要更加热情的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2)更加主动的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2、大众传媒标志及形式、作用和地位,知识小结,2、做传播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巩固练习:1、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 C、广播的出现 D、网络技术的推广2、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现在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的主要原因是( ) A、大众传媒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 B、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都是真实的

10、C、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 D、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B,D,3.“十五”期间,中华文化开始更多地走出国门,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已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与近千个国际文化组织和机构有着文化来往。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 各国人民相互了解 东西方文化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消除东西文化间的差异 A. B. C. D.,A,4、培根认为,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句话表明( ),A.知识的传播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B.任何知识文

11、化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C.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的传播 D.知识文化具有继承性,C,5. 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 B C D,D,谢谢欣赏,背诵题目: 1、民族节日的意义 2、文化遗产的地位、意义 3、为什么说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4、为什么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5、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6、文化传播的途径 7、为什么促进文化交流(意义) 8、如何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二时课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培根,烽 火 狼 烟,驿寄梅花,鸿雁传书,晨 钟 暮 鼓,青少年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现象在中国青少年中时有发生。请说说:有哪些手段可以在青少年中传播环保意识,传递环保意识的媒介 1、及时提醒和制止身边的青少年破坏环境 2、学校增加环保课程,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 3、在黄金时段安排关于环保的广播节目 4、在电视上播出关于环保的公益广告 5、开设关于环保的综合网站或论坛 6、在报刊中开辟环保专栏,(口语),(文字),(电视),(网络),(印刷、报刊),(广播),文化传播需要一定的媒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