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4-1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件人民版选修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63207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4-1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件人民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4-1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件人民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4-1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件人民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4-1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件人民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4-1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件人民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4-1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件人民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4-1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件人民版选修4(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预习导引,知识点一 追寻救国之路 1求学:出生于广东香山县,求学期间先后接受传统教育和西式教育。,革新政治,革命,兴中会,广州,知识点二 组建革命大同盟 1背景(1)1897年到达日本,宣传革命主张。(2)1900年发动广东惠州起义,举兵反清失败。 2成立(1)时间、地点: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 ,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织构成。(2)纲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 ,平均地权”为纲领,后阐发为三民主义。,同盟会,民国,3评价(1)同盟会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2)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2、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三民主义,深化理解 评价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一个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在与改良派的斗争中,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起了重大作用。但它不是一个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不可能指导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这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知识点三 缔造民国 1背景(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占领武昌,12月孙中山从美国回到上海与黄兴、宋教仁、胡汉民等讨论新政府问题时,孙中山力主实行 制。(2)12月29日各省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建立(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

3、临时大总统,庄严宣告 成立,宣布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2)选举临时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总统,中华民国,3成果(1)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制度被推翻。(2)短期内颁布了三十多项有利于促进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改革文化教育的法令。(3)制定并公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 。(4)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实行议会民主和责任 的民主共和政体。,封建君主专制,民主政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阁制,4意义(1)创建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业,此后,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巨变。(2) 的观念广泛传播并

4、深入人心,有力地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民主精神的高涨,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民主共和,主题一 孙中山创建民主共和制度的探索历程 【史料探究】 史料 1889年,孙中山写了致郑藻如书,提出了改造乡村的三点意见:一是鼓励农民,发展农桑;二是立会设局,劝戒吸食鸦片;三是办学校、兴教育。试图通过在家乡试行乡村改革,进而推向全国,达到民富国强的目的。1894年,他又写了上李鸿章书,提出一整套经济改革的方案。,思考 (1)上述史料说明当时孙中山怎样的救国主张?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和他的个人经历分析原因。 (2)孙中山上述努力的结果怎样?对他有什么触动? 答案 (1)通过社会改良运动,发展资本主义,使国家富强

5、。当时思想改良主义盛行,孙中山接受的是西方教育。 (2)上书毫无结果。孙中山认识到改良道路走不通,走上了武装反清的革命道路。,【史论归纳】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866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之前为中国出路尝试各种实践 (2)第二阶段:1911年武昌起义1922年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从建立民国到捍卫民主共和 (3)第三阶段:1922年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顺应时代潮流的历史性转变 说明:孙中山一生救国救民的探索经历了由改良到革命,由医人到医国,由学习日美到借鉴苏俄的发展变化历程,其不变的主题是挽救民族危机,实现国富民强。,主题二 辛亥革命

6、的意义 【史料探究】 史料一 著名实业家张謇说:“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史料二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史料三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吴冰心新陈代谢 思考 (1)张謇之所以肯定辛亥革命,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3)史料三开始出现于哪一历史事件之后,说明了什么问题?,答

7、案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国体之改革”。 (2)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辛亥革命后,说明辛亥革命引发了社会习俗风尚的变革。,【史论归纳】 从不同史观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 (2)从现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的现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现代化。孙中山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 (3)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4)从文明史观看,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精神文明取得巨大成果;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物质文明取得重大成果。 (5)从社会史观看,剪辫易服,废除跪拜礼和老爷、大人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国民面貌焕然一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