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55422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7562280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55422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农业55422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农业55422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农业55422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农业55422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554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55422(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土地与水资源,5.1土地概述 5.2土地集约经营与适度规模经营 5.3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 5.4土地市场 5.5水资源,5.1土地概述,土地的概念: 土地在经济学上是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以及与之相连的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水文、植被等一切自然条件,土地的分类: 按地形分: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 按土壤质地分:黏土、壤土、沙土等 按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分:国有、集体所有或私有 按土地特征分:耕地、森林、草原、内陆水域及其他土地等 按土地用途分:农用地、非农用地及未利用土地等,5.1土地概述,土地的特性: 土地的特性包括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土地的自然特性: 土地是自然的产物,面积是有限的

2、 土地位置是固定的,不能移动 土地能永久利用,土壤肥力可以不断提高 土地生产力具有差异性,土地的自然特点是自然赋予的,与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没有必然联系,土地的经济特性: 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土地利用的区位性 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土地的特点 决定了土地利用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社会经济问题,5.1土地概述,土地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农业对土地有特殊的依赖性 在农业中土地不仅是一个立足点和活动场所,并且还以其自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和气候条件,直接参与农业生产过程,影响着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土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基

3、本生产资料,5.1土地概述,中国土地资源及利用状况 中国土地资源状况: 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中国土地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公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全国耕地分布不平衡,多数耕地集中在东部沿海季风区 土地资源质量不高,后备农用资源贫乏,中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1957年人均耕地0.171公顷,1997年0.08公顷 土地地质量不断下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1)土壤有机质下降,污染严重(2)水土流失严重,耕作层变薄(3)耕地沙化、盐渍化面积不断扩大 山林乱垦、草原乱垦与荒山闲置现象同时并存,5.1土地概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 因地

4、制宜 节约用地 保护资源 有偿利用,5.2土地集约经营与适度经营,土地集约经营的概念、类型及重要意义 土地集约经营的概念: 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土地集约经营的类型: 劳动集约型: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较多的劳动去获得较多的产量和收入的方式 技术集约型:采用较多的先进技术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获得较多的产量和收入的方式 资金集约型: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更多的使用物化劳动去获得较多的产量和收入的方式,土地集约经营的重要意义: 中国耕地资源特别稀缺, 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

5、界平均水平的1/3, 土地集约经营可以加快我国农业 现 代化进程,5.2土地集约经营与适度经营,提高中国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途径: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 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 搞好经营管理,提高农业整体素质,5.2土地集约经营与适度经营,衡量土地集约经营水平及其经济效果: 衡量土地集约经营水平最主要最准确的指标是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摊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衡量土地集约经营经济效果的指标有:单位土地的产量或产值;劳动生产率;产品成本;单位投资的产量、产值、纯收入,这些指标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说明集约化经营的经济效果,只

6、有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才能全面说明集约化的经济效果及其高低原因,为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化水平指出正确方向,5.2土地集约经营与适度经营,土地适度经营的概念: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社会、经济、技术、自然条件的可能,将土地生产要素适当集中使用,从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经营方式,土地适度经营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更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机器设备,采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和先进经营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率,降低农产品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经济效益,实现土地适度经营的途径与措施: 为实行土地适度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1)建立灵活高效的土地流转机制,(2)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3)政府支持与

7、帮助,组织形式应多样化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整体规模效益 大力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 将开发性农业自觉纳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运作,5.3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土地制度的含义: 土地制度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在土地利用中形成的土地关系总和。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土地制度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土地金融制度、土地税收制度等内容。狭义的土地制度仅包括土地所有制度与土地使用制度,土地制度的特点: 地位的基础性 构成的复杂性 各国(或地区)的差异性,土地所有制度概念: 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是一定土地关系的基本制度。它是土地制度的核心,由社会生产力状况

8、来决定。一个国家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形式还受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发展特点影响,土地使用制概念: 是关于土地使用的经济法律关系的总和。主要是解决土地由谁使用和如何使用的问题,是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所有制决定土地使用制。,土地使用制的分类:按土地使用制与土地所有制相互关系的不同,土地使用制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两权”合一型:土地的所有者和土地的经营者是同一主体 “两权”分离型:土地的所有者和土地的经营者是不同一主体,5.3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产权的概念: 产权是财产权利,包括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产权的特征: 明确性:产权主体清晰、资产归属明确,明确产权主体和客体 排他性 有限性

9、:权利的行使在时间、空间的限制 可分解性,行使权和收益权的分解 可交易性:产权在不同主体中转移和让渡 行为性:产权主体的有权做什么,产权的功能: 激励功能:通过利益机制实现激励功能 约束功能:通过利益机制实现约束功能 协调功能:通过法规来协调各主体的责、权、利关系 增进资源配置:促进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土地产权的含义: 土地产权是由土地制度界定的关于土地财产的权力总称 土地产权的权能构成: 土地所有权 土地占有权 土地使用权 土地收益权 土地处置权,5.3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农地制度的概念: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农地关系的总和,包括农地的所有制、经营制、流转制、金融制度、税收制度等

10、。,中国农村土地的演变过程: 土地改革阶段(19501952)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等完整产权 农业合作化(19531957) 1、互助组:52年底到53年底,农民自发形成,政府支持和引导:52年12月党中央做出关于农业生产互助的决议,互助组规模小(几户十几户),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性质,农积极参加,54年有58.3%农户参加,2、初级农业合作社:53年初出现在互助组基础上以地入股分红统一经营的初级社,政府积极支持53年底底颁布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原计划用较长时间完成 高级农业合作社:55年7月毛泽东做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年底提出社会主义高潮,高级社快速完成,仅用1年半时间。

11、其特点:规模大(几百户一社)生产资料公有,统一经营,人民公社(19581978)小社并大社,地归公社和国家所有,统一经营和分配。其特征是大、公、平、统(政社合一,政治组织与经济组织的结合,但政治目标大于经济目标) 人民公社的缺陷 (1)产权不清(2)监督激励不足(3)缺乏退出机制,人民公社的失败: 原因:严重地束缚生产力发展,使社会经济发展停滞,人均占有量,家庭承包责任制:地集体所有,使用权归农户 分配: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是自己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人民公社无法成为政社合一。 83年10月中央颁发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把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成立乡党委和经济组织 85年

12、春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5.6万个公社分成9.1万个乡镇,人民公社结束,中国农地制度的现状与问题,目前中国农地制度的特点: 农地实行集体所有制。农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实践中,农村土地有的归村集体所有,有的归村民小组所有 土地使用权从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形成农业双层经营体制 一些地方对农地制度进行了改革与完善,出现转包、租赁、拍卖、入股等土地流转形式或产权制度,对农村土地税费制度进行了改革试点等,目前中国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产权不够清晰: 1、每人对地的所有权无法量化, 2、集体主体不明确, 3、使用权不充分,处置权缺失,农地承包关系不够稳定经

13、营自主权有时受到侵害,影响农积极性 农地流转制度未建立起来,难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 农地金融制度未建立,影响农民贷款,中国农地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进一步明晰农地产权:明确主体,完善使用权 建立灵活高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加强土地市场建设,促进土地流转 进一步落实农户经营自主权 搞好集体统一经营,5.4土地市场,土地市场的含义: 土地市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土地市场是指土地这种特殊商品交易的场所。广义的土地市场是指土地这种特殊商品在交易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总称。从经济学的角度,土地市场多指后者。,土地市场的特点: 地域性:土地位置固定,自然条件、供求、价格、各异而形成地域性 供给弹性小:自然供给无

14、弹性,经济供给弹性小 供给滞后于需不充分性:现期价格决定今后供给量,土地开发期长,用途难改变 政府管理严格:,5.4土地市场,土地市场机制的概念: 是土地市场主体为谋求最大利益而竞争的基础上,通过土地价格、供求等要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土地产权交易的机制。土地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是土地市场机制的核心,土地的供给的定义: 土地供给是在某一时间内、某一土地市场上,某类土地在某一价格下可供出售或出租的数量。,决定土地经济供给的因素: 自然供给 土地价格 利用土地的能力 土地利用计划或规划 社会需求,土地需求: 是在某一时间内、某一土地市场上,某类用途土地在某一价格下购买者或承租者愿意并能够购买或租入土

15、地的数量。,土地需求的分类: 农用地需求 非农用地需求,农用地需求:主要是对耕地、林地及草地的需求。 影响农用地需求的因素有:土地价格、土地效益、人口等。,非农用地:主要是城市建设用地、工矿道路建设用地及居民房屋用地等。 影响非农用地需求的因素:土地价格、土地开发能力、消费者的收入、偏好、预期及土地政策,土地价格: 为购买土地而支付的用货币表示的交换价值,是土地未来地租的资本化。 土地价格=地租额 / 利息率,影响土地价格的主要因素: 土地的供求状况 利息率 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 基础设施 社会因素:居民素质、社会治安、人地比例 一般因素:土地制度、城市规划、土地相关政策、土地利用计划、经济发展

16、状况,5.4中国农地市场,中国农地市场的现状与问题: 1、中国农地市场的现状与问题 1、1农地所有权市场的现状: 目前,中国农地的有权的流转主要有两种情况: 国家征用农村集体的土地(农地转非农用地) 国家从集体征地再转卖给用地单位 不同农村集体之间的土地流转(土地实物交换),中国农地所有权市场存在的问题: 利益分配不当:国家拿大头、集体拿小头、农民利益受到侵害、 操作成本高 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较为严重:不合理用地、土地闲置,农地使用权市场的现状与问题:,农地使用权市场的现状: 两田制:84年在山东平度出现,后扩散到各地 内容:将承包地分为口粮田与责任田,口粮田按人均分,其数量以满足个人的基本生活为标准,只负担公粮。责任田按劳或招标承包,要承担公粮、购粮和集体提留。农户中人口增加则增加口粮田减少责任田,人口减少则减少口粮田增加责任田。称为“动帐不动地”,两田制形成的原因,农业负担重,收益率低,土地撂荒现象严重,国家农产品定购任务难以完成 增加村集体收入,对两田制的评价,积极作用:体现公平与效率,口粮田平均分配体现公平,责任田实行招标承包引入竞争机制,体现效率 消极影响:引发寻租,滋生腐败 结果: 两田制的失败:97年中央提出不搞两田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