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小学发展策略研究与布点规划(2016年)(草案、征求意见稿)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7562524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416.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中小学发展策略研究与布点规划(2016年)(草案、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广州市中小学发展策略研究与布点规划(2016年)(草案、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广州市中小学发展策略研究与布点规划(2016年)(草案、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广州市中小学发展策略研究与布点规划(2016年)(草案、征求意见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广州市中小学发展策略研究与布点规划(2016年)(草案、征求意见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市中小学发展策略研究与布点规划(2016年)(草案、征求意见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中小学发展策略研究与布点规划(2016年)(草案、征求意见稿)(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广州市中小学发展策略研究广州市中小学发展策略研究 与布点规划与布点规划 文本文本 (草案)(草案) 2016 年年 8 月月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 3 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策略 . 3 第一节 基础教育发展目标 3 第二节 中小学设施发展策略 5 第三节 中小学空间布局调整策略 7 第三章 发展规模控制 . 9 第四章 中小学建设标准 . 9 第五章 中小学布局 12 第六章 近期实施计划 19 第七章 规划实施政策建议 21 第八章 分中小学建设导则规定 23 第九章 附则 24 附表一 各区中小学规划情况一览表 . 25 附表二 中小学近期建设一览表 . 25 第一章 总则第一章

2、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完善广州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促进广州市中小学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保础教育设施合理建设和土地资源科学利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指导教育设施建设决策,依据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年) 和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编制广州市中小学发展策略研究与布点规划 (以下简称“本规划”) 。 第二条 第二条 本次规划期限为 2013 年至 2020 年,近期为 2017 年,远

3、期为规划2020 年。 第三条 第三条 本规划范围为广州市行政区, 面积 7434km2。 包括越秀区、 海珠区、荔湾区、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 番禺区、 南沙区、 天河区、 增城区和从化区。 第四条 第四条 本规划经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后,自公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第二章 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策略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一节 基础教育发展目标 第五条 第五条 总体目标。根据广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规划到 2020 年

4、,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学习型城市,建成区域文化教育中心。 第六条 第六条 形成公平多元的教育格局。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格局,流动人口适龄儿童九年义务教育权利得到充分保证,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质量教育需求。 第七条 第七条 提升义务教育的整体质量。 高质量高水平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优质发展。 (1) 教育体系逐步完善。 规划到 2017 年, 广州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 (%)达到 100%;小学五年保留率(%)达到 100%,初中生年辍学率(%,含转入转出差)达到 0

5、.6 以下, 到 2020 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100%;小学五年保留率(%)达到 100%,初中生年辍学率(%,含转入转出差)达到 0.5 以下。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99%。 (2)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规划到 2020 年,广州市义务教育综合评价优良率90%以上,普通高中优质学位供给率 80%以上。 第八条 第八条 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进一步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深化改革,增强教育体制机制活力。提高教育开放水平,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发挥区域龙头作用,办出具有国际影响力、区域竞争力的现代广州教育。 第九条 第九条 提高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以政府办学为主,结合城市

6、发展进程不断加大基础教育办学规模;不断优化学校布局结构和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确保所有学生就近入学。 (1)加快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规划到 2017 年,全部公办初中、小学和80%以上的民办初中、小学建成标准化学校。至 2020 年,中心城区 100%中小学达到标准化办学要求;非中心城区 90%中小学达到标准化办学要求。 (2)提高中小学居住面积覆盖率。中心城区实现小学和初中覆盖居住面积率达到 95%以上,外围地区达到 80%以上。 第二节 中小学设施发展策略 第十条 第十条 统筹发展,促进综合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1)均衡布局,不断缩小区域差异。中心城区强化对学位资源进行统筹与协调。天河区、海珠区

7、、荔湾区、越秀区应注重小学与初中学位数量的增加,同时适当增加高中学校的数量, 将学位紧缺街道的学龄人口适度牵引至学位富余街道, 使得教育资源的利用程度最大化, 提升教育质量。 花都区、 萝岗区、 黄埔区、番禺区以及白云区北部扩大高中学校的布局范围, 确保高中教育资源的有效覆盖,满足适龄人口的入学需求。从化、增城以及南沙区加大教育资源集中建设,满足这些地区学龄人口的快速增长需求。 (2)均衡资源,不断缩小校际差异。从财政投资及教育资源等多方面统一均衡发展思路,重点向外围城区倾斜;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鼓励多元化办学模式;有效配置师资,促进教师流动,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3)优化布局,保障居民就

8、近入学。按照学校服务分区指引,合理布局中小学,保障绝大多数居民能够就近入学;稳步推进农村地区中小学布局调整,结合校车和住宿等方式进行布局优化。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多样并举,建立公平的基础教育体系 (1)将常住人口纳入学位需求统筹考虑。响应国家和省市户籍制度,将符合相关规定的常住人口纳入学位需求的总体规模中。 (2)适当加大高中阶段学校办学规模。按照略高于户籍人口需求的规模保障高中阶段教育设施用地,并根据需求变化趋势逐步加大高中阶段办学规模, (3)提升民办教育质量。保留部分用地条件达标、布局合理、教学质量优良的民办学校,形成公办学校的有效补充。 (4)提升特殊教育水平。依据特殊教育发展实际,

9、推进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加强学校和幼儿园无障碍环境设施改造。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灵活多样,保障教育设施发展用地供给 (1)与城乡规划结合,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结合城市整体空间发展统一安排,充分考虑未来居住人口集聚的趋势,做好未来基础教育设施的用地规划。 (2)与土地储备结合,优先保证新区教育设施用地供给。对从化区、萝岗区、南沙区、白云区、花都区、黄埔区、越秀区、增城区等学龄人口密度重点增长地区,在土地的储备及出让中做种中小学用地的配套供给。 (3)与“三旧”改造结合,改善更新地区教育设施用地供给。老城区通过“三旧”改造的逐步实施,来解决学校用地的不足等问题。 (4)与学校标准化建设结合,

10、大力挖潜改造现状教育设施。对部分撤并校舍进行有偿公开出让,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弥补新校建设或老校扩建经费的不足;农村中小学校舍项目投资在优先保证校舍安全的前提下, 重点用于布局调整中保留学校的建设,凡布局调整规划中撤消的学校不再安排建设项目。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差异发展,确定不同地区建设标准 (1)新建地区严格按相关标准建设。对于新建的学校,按照广东省标准化标准的新城区标准来配建学校,结合新区建设项目的开展和推进,对涉及地区的学校进行用地和学位的调整,率先改扩建一批条件较好、质量较高完全小学、初中和城镇普通高中,扩大办学规模,使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吸引周边学生就学。 (2)老城区

11、学校采用渐进的建设标准。近期主要是结合老城区改造项目的开展和推进,对涉及地区的学校进行用地和学位的调整。远期,为满足规划区内对学位增长需求, 规划调整的内容将基本涉及规划区内所有学校, 通过调整学位、扩征用地等调整策略对花都区内的中小学进行调整, 以达到远期学位发展的需求。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整合优化,调整学校办学结构 (1)加快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建设。通过推行学区建设,实施优质带动,促进共同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义务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 (2)提高新建学校中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比重。 (3)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探索引入高等学校的基本教育模式、职业教育课

12、程、国际课程体系或国际课程,并探索个性化人才的培养。 (4)加大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建设力度。 第三节 中小学空间布局调整策略 根据区域发展条件的不同, 全市中小学空间布局调整采取差异发展的空间布局调整策略,形成“三个分区,五种类型”的空间布优化局思路。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三个分区。 全市各区根据区域发展条件及现状中小学布局情况,衔接城市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划分为“中心城区、外围城区和乡村地区”三类政策分区。 (1)中心城区。中心城区包括荔湾、越秀、天河、海珠四区全部,白云区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南地区,黄埔区除九龙镇以外地区及花都、从化、增城和番禺的中心城区, 面积约 961.12km。 中心城

13、区中小学学校布局集中, 在空间布局上,一是优化现有中小学布局,对生均不达标的学校进行适当的扩建或迁并,各区统筹实施学区化管理,根据达标学校生均用地指标控制各学校招生规模,对于不达标学校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不得超标招生; 二是鼓励引导中心城区教育优质资源向外围地区覆盖延伸, (2)外围城区。除中心城区外的现状城镇建设区和村庄规划确定的城中村和城边村,面积约 3028.17km。外围地区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的疏解,注重完善综合配套,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实现居住、就业、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协调及与产业同步发展,以集中建设示范性学校和突出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为主,突出中小学配套和规模化办学为主,吸引人口加

14、快集聚。抓紧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入住,使居住人口能够在本地入学,减少中心城区教育压力。 (3)乡村地区。村庄规划确定远郊村控制范围,面积约 3341.86km。20005年左右广州市全面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对农村地区学校撤并产生较大影响,农村地区学校服务半径不能满足国家要求,这类乡村地区一是按照村庄规划,进一步落实中小学布局和建设,二是通过多种途径,如校车等方式,进弥补中小学布局服务半径不足的问题,实现效率与效益的平衡。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五项类型。针对每一所学校,突出解决学校达标办学问题,按照以下五种类型对学校进行分类调整: (1) 保留。 一是对于用地规模和设施水平均已达标的学校, 采取保留

15、措施。二是对于现状用地已经达标,但生均用地面积过小,周边没有可以扩征的用地。对这类学校可以通过减少学位来使学校达到各方面指标。 (2)改扩建。一是对于用地规模达标,但学位无法满足需求的学校,可以通过改建已有学校设施,来满足发展需求。二是对于学校规模不达标,但周边有可以扩征的用地,则通过扩征用地使学校达到各方面指标。 (3)异地重建。对于规模不达标,周围无可扩征的用地,若撤销后会造成该区域学生就学难的问题的学校,建议在该区域选择合适的地点重建学校,使学校达到各方面指标。 (4)新建。按教育发展均等化和标准化等原则,综合考虑广州及各区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在适当的地方布点新建学校,以满足该区域学位的

16、需求。 (5)撤并。一是对于学生数量过小,规模不达标,且周边无可扩征的用地或合适合并的学校, 对于这些学校建议撤销, 对于撤销后的用地可以与其他置换。二是对于周边无可扩征的用地的学校,同时又与附近学校的施教区重合的学校,规划通过合并两校,整合两校资源而使学校达到各方面指标。 第三章 第三章 发展规模控制发展规模控制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根据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的预测结果,广州市 2020 年常住人口规模为 1800 万人。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规划期内,中小学规模控制如下: (1)小学千人指标控制在 71,小学生人数将达到 127.7 万人,控制小学用地 2135.2hm2; (2)初中千人指标控制在 35,初中生人数将达到 63.6 万人,控制初中用地 1362.4hm2; (3)高中千人指标控制在 20,高中生人数将达到 35.4 万人;控制小高中用地 853.8hm2。 第四章 第四章 中小学建设标准中小学建设标准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本规划按照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