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知识回归初衷 为什么选择在家学习?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7560428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习知识回归初衷  为什么选择在家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学习知识回归初衷  为什么选择在家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学习知识回归初衷  为什么选择在家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学习知识回归初衷  为什么选择在家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学习知识回归初衷  为什么选择在家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学习知识回归初衷 为什么选择在家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习知识回归初衷 为什么选择在家学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让学习知识回归初衷让学习知识回归初衷 为什么选择在家学习?为什么选择在家学习? 课程:家长设计 国学为主兼英数每周一到周五,在白云区同德公园里,一对母女坐在公园一角,小声地朗读,从 9:00 到 11:30,每天两个半小时,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这是广州“在家上学”中的一员。逃避体制内学校的重复枯燥,以及激烈的升学压力,广州有部分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家长自己教孩子。目前,广州“在家上学联盟”里已有 400 多名成员,不过初步统计发现,大多数家长都只是在观望,真正实施“在家上学”的约占 1/10。有家长坦言,只因不希望子女重复灌输模式,避免过早的竞争抹杀了孩子纯真的天性,只好去摸索一

2、条能保护孩子天性的教育之路。6 岁的小萱本应上一年级,她却没有像大多数孩子一样背着书包上学,而是在 妈妈的教导下,按照妈妈制定的计划学习。“因为孩子还小,每天的状态都不一样,好的时候就多教点,不好的时候不如让 她多玩点,这样效率还高。 ”小萱的妈妈告诉记者,每天上午必然会教语文,现 在以国学为主,10 分钟英语,一个小时数学,一共大概 2 个半小时,剩下的时 间玩;下午练字,现在字也写得不多,因为才开始不想让她觉得太难。 “我打算 从明年开始,让孩子去少年宫学一门乐器,慢慢培养她的其他兴趣爱好。 ”小萱的课本并没有跟目前体制内小学的课堂同步,小萱妈妈为女儿选择了一些 国学教材,以及部分以口语为

3、主的英语绘本教材。而家住番禺的邱先生则是一个早教派,儿子今年读三年级,他选择半天在学校, 半天在家的教育方式。邱先生告诉记者,小孩基本没上过幼儿园,他本人是一 名“全职爸爸”,在家教导孩子。在儿子 3 岁 10 个月的时候,已经背完小学 1-6 年级课本的唐诗宋词,认字和拼音不成问题,数学教到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至于小学阶段的英语单词,基本已掌握。课外书籍则读了论语 ,儿子已将第一篇的“学而第一”背完。正在上三年级的孩子,目前已开始着手准备小升初的 试题练习。邱先生的看法是,既然孩子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如此高,就没必要让他在学校里 浪费时间,学校的教学进度太慢了,会耽误孩子。初衷:体制内学校教学

4、太呆板试水在家上学,并不是小萱妈妈一开始的初衷。有两个女儿的她,原本也跟大 多数父母一样,希望为孩子找个好学校和好老师。虽然并非本地户籍,但是大 女儿的求学路还算比较顺利,交了四万元捐资助学费后,读上了一所公办小学。 但这公办小学的教育并不能令小萱妈妈满意,甚至还有点忧虑。有一天,大女儿回来,很小心地问:一滴血能染多大一块布?小萱妈妈马上纠 正她说:你胡说什么呀?布是用染料来染的,不是用血。然后女儿就不吭声了。 “我发现自己的态度有点粗暴,就引导女儿说:你平时磕破了膝盖后,流了血, 然后会结痂,结的痂有多大就证明一滴血能染多大一块布。 ”小萱妈妈说,谁知 女儿听完十分惊讶, “天啊,一滴血只能

5、染那么小一块布啊?那我们学校有 900 多学生,每人一条红领巾,而且学校升旗台还有一面大大的五星红旗,那得用 多少血才能染成啊?老师告诉我们,红领巾和红旗都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 ”“这样的学校教育太呆板了,其实在小学阶段,小孩子学习知识是其次的,更重 要的是人格的塑造,我觉得学校未必能很负责地做到这一点。 ”小萱妈妈从大女 儿反馈回来的学校教育情况,坚定了让小女儿在家上学的决心。现状:真正付诸行动的家长仅一成记者在网上查到多个“在家上学联盟”Q Q 群,并以家长身份申请加入了“广州在 家上学联盟群”,该群目前有 408 人。家长偶尔在群里交流心得、讨论课程 设置、分享师资和课件资源,寻找在家

6、上学的同龄孩子建立学习小组。据记者初步统计,目前该群虽然有成员 400 多人,但真正付诸行动的仅有 1/10 左右。 “很多人进来只是觉得好奇而已。 ”群主“官不聊生”告诉记者,她创建此群 是为了让更多关注在家上学的家长分享让孩子快乐学习的心得。她透露,自己 的孩子 7 岁,也是在家上学。 “时间安排随孩子的作息时间机动安排,1%是体制 课本内容,99%是课外书。随孩子兴趣而学习,如孩子喜欢迷宫,就买迷宫方 面的书或者玩迷宫游戏;孩子喜欢英语,就引导孩子学英语。大人基本上是作 引导,而不是像学校那样填鸭。 ”在“官不聊生”眼中,中国的教育已经沦落为学习知识并不是为了认知世界、改 造世界,而是为

7、了一份安稳的工作。 “从小父母也都这样教导我们:好好学习, 将来找一份好工作。 ”家长张先生是一名在家上学的坚定支持者。孩子上了一年幼儿园后,他就坚决地把她接回家里自己教。最近,他在群里联系了六七名家长,准备组织一个小 联盟,亲自物色合适的教学点,由各有所长的家长轮流授课。他为孩子们设计 的课程包括:诵读经典、自理、劳动、守时守信守规、琴棋书画茶瓷绸匠、食 疗养生中医、运动、充分接触社会和大自然等。然而,群里大多数家长还是对在家上学抱着观望的态度。据在群里“盘踞”了快 一年的陈女士观察,很多家长是既想在体制学校里不落后于他人,又想在“在家 上学联盟”中吸取精华,让孩子更快地超越他人。 “有些家

8、长把教育当成投资,如 果是投资,你会如何去经营,需要的是正资产还是负债呢?万一孩子达不到你 的预期呢?有些家长这时候就开始焦躁了。 ”其实在小学阶段,小孩子学习知识是其次的,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塑造,我觉得 学校未必能很负责地做到这一点。小萱妈妈有些家长把教育当成投资,如果是投资,你会如何去经营,需要的是正资产还 是负债呢?万一孩子达不到你的预期呢?家长陈女士对话群主“我们让学习知识回归初衷”南都:为什么选择在家上学?群主:体制教育已经明摆着是失败的,但绝大多数父母不得不送孩子进去。而 在家上学有成功有失败,总可以博一博。在学校被管得服服帖帖的,出了学校, 却假惺惺说要有创造力、想象力,可能吗?关

9、键是父母的思想转变南都:你做了哪些准备?群主:为了支持孩子在家上学的“理想”,我们确实做好很多准备。教材、课外 书等那是不必说的了,关键是父母的思想转变,我们让孩子不是为了高分而学 习,而是为了兴趣。让学习知识回归初衷:学习知识是为了认知这个世界,改 造这个世界。南都:小孩有什么看法吗?群主:我的孩子是他自己提出来的。最近他还异想天开地说,以后想开办一个 学校,天天都放假。我说我们现在的在家上学就是这样啦,少部分时间学习, 大部分时间玩(其实在玩中也学了不少)。在家上学有更多时间接触社会南都:会不会影响孩子人际交往?群主:不会。一般是放学后,很多孩子来找他玩。所以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样 孩子很孤

10、单,或许别人的孩子孤单,但我的孩子太擅长社交了,总是跟同龄人 几分钟就玩成朋友。有一次我们群里组织活动,我孩子跟一个群友的孩子就玩 那么一个下午,回家时竟然难舍难分了。南都:集体生活也是小孩的必修课,如何让孩子衔接?群主:学校的所谓集体生活是假的刻意的,应该说在家上学的孩子接触社会更 多,更容易融入社会。倒是“象牙塔”出来的孩子,离开了父母就束手无策,无 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因为体制学校的学生生活基本上是学校-家两点一线,然后是写不完的作业,几 乎无法接触社会。在家上学有更多的时间到公众场合,接触更多的人了解更多 的事。南都:想过以后的升学出路吗?群主:打算在孩子读大学时再回归体制内的学

11、校。很有可能直接到国外读大学, 不一定参加国内高考,或者直接忽略它。相关郑也夫做客广州教育大讲坛:中国学习德国教育分流模式有障碍南都讯中国前 12 年教育把人修理成考试机器?日前,广州举行首期广州教育大 讲坛,北京大学教授郑也夫作为主讲人之一,围绕中国教育病理的主题,分析 了中国目前教育的现状,并认为中国学习德国教育分流模式存在障碍,中国传 统社会有着明显的家庭分流现象。郑也夫演讲中认为,在中国受过 12 年中小学教育的人,即使进了哈弗耶鲁等世 界名校也不会获诺贝尔奖,因为前 12 年的中小学教育把人修理得已经没有了想 象力和创造力,而只是一个考试的机器, “就好比让一匹千里马在原地拉 12

12、年的 磨,让它再跑它也跑不快了。 ”郑也夫认为,应试只是中国教育的病象与症状,其本质是“军备竞赛”。如何缓 解?那就是减少高考考生数量,较早分流。郑也夫举了德国的教育模式为例。 德国采用三轨制,在小学四年级后学生分流成三种不同的中学:主体中学、实 科中学、文科中学,各占约 1/3 的比例。其中只有文科中学的学生才会走进大 学,主体中学和实科中学的学生都会进入职业学校。德国的职业学校与读大学 没有地位上的悬殊和优劣之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各得其所,反而出现了“高考”考生压力小,热门学科要排队的现象。 郑也夫也指出,中国要学习德国的教育分流模式还存在很大障碍,中国传统社 会有着明显的家庭分流现象。影响家庭分流的第一成因是独生子女政策,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娇生惯养 是现在的态势,这种社会氛围影响着对孩子教育的明智选择。二是中国的职业 教育办得不好,与高等教育地位悬殊太大。三是全社会各处都存在学历竞赛。 例如,官员的研究生学历中近 2/3 为在职研究生或党校研究生, “这样的研究生 学历含水分的比例很大的,官员群体学历的暴涨,还是模仿古代功名科举最易 行。 ” 扩张阅读: 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