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PointPresentation_18820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7559663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5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owerPointPresentation_18820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PowerPointPresentation_18820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PowerPointPresentation_18820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PowerPointPresentation_18820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PowerPointPresentation_18820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owerPointPresentation_188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owerPointPresentation_18820(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代戏曲,清代传奇戏代表作家作品 主讲:兰寿春,一、清初戏曲,(一)吴伟业、尤侗寄托心曲的抒情剧 吴伟业(16091671),号梅村,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官至少詹事,入清后被迫出仕。“借古人之歌哭笑骂,以陶写我之抑郁牢骚。”(北辞广正谱序) 作品:秣陵春(传奇);临春阁、通天台(杂剧)。 尤侗(16181704),长洲人。作品:杂剧读离骚、桃花源等;传奇钧天乐。,(二)李玉等苏州派作家 明末清初出现的一个现实主义流派。该派以李玉为首,主要成员有朱素臣、朱佑朝、张大复、叶时章、丘园等。因为他们都是苏州人,创作倾向和创作风格都有共同的特点,故称苏州派。苏州派戏曲创作的主要特点: (1)较多地采用

2、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2)在题材上大都描写重大的政治斗争,特别是市民的生活和斗争; (3)讲求本色当行,注重舞台效果; (4)语言通俗易懂,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5)封建道德观念较为浓厚。,1、李玉(1610约1671),吴县人。 “一笠庵四种曲”: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历史剧清忠谱25出:表现晚明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迫害东林党人周顺昌,引发苏州市民暴动的政治事件。“事俱按实”。 周顺昌:刚正不阿、宁死不屈、清且忠。【骂像】 市民颜佩韦、马杰、周文元、杨念如、沈扬五人:支持正义、反对暴政,主动坚定。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2、朱素臣:有传奇19种,十五贯。,(

3、三)李渔的风情喜剧,李渔(16111680),号笠翁,浙江兰溪人,中年后移家杭州、南京。 戏剧观:“唯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我忧。”(风筝误末出)“十部传奇九相思。” 笠翁十种曲:比目鱼、风筝误等。 曲论著作闲情偶寄:词曲部、演习部。,洪昇 与长生殿,(一)洪昇的生平与创作, 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人。出身“累叶清华”的名门望族。后遭家难败落。科场不得志,在北京做了二十余年的国子监生。长生殿1688年脱稿,轰动京城剧坛,由于在佟皇后丧期上演,被斥还乡,后溺水而死。 (二)李扬爱情故事的继承与发展。 乐极哀来、垂戒来世败而能悔,直做天宫并蒂莲。,长生殿的思想内容,长

4、生殿2-25出,写李扬奢侈的生活和爱情的发展。郭子仪、雷海清、李龟年;杨国忠、安禄山。重写实,表现爱情悲剧。 26-50出写李扬的悔恨、相思雨仙圆。以精神的长生消解现实的长恨。写幻,鼓吹真情。“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传概) 通过对李、杨爱情的描写,歌颂了坚贞不渝的爱情理想;揭露了李、杨爱情给国家和民族所带来的深重灾难,流露出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感伤情绪,寄托了作者的爱国思想。,长生殿的艺术成就,1、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很好地表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2、题材处理上,把爱情生活的描写同政治斗争的描写结合起来。 3、戏曲结构上,以李,杨爱情为经线,以社会政治的演变为纬线来结构全

5、剧。 4、语言上,清丽流畅,充满诗意,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赏析:惊变作品选399页。,孔尚任与桃花扇,1、孔尚任(1648-1718)山东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嫡孙。38岁起为北京国子监博士,40岁时到淮扬一带治河。有湖海集、岸堂文集等一千多首诗文。 2、剧本整体构思:“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揭示明王朝“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的历史教训。思想内容,展示正义与邪恶的搏斗:,1、东林党人与阉党之间的矛盾冲突 哄丁 2、侯方域与李香君与阮大铖的矛盾冲突 却奁、辞院、守楼、骂筵。 揭示南明王朝覆亡的原因: 福王、马士英、阮大铖“无一非私” 史可法孤忠无援,独力难支

6、。,桃花扇的艺术成就,1、在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方面,作者既基本忠于历史真实,又根据作品主题的需要进行了必要的增删与虚构,达到了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完美统一。 2、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善于写出同一类型人物的不同性格,又善于写出某些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3、构思精巧,结构独特。 4、宾白与曲词均刻意求工,安排合度。,第七出却奁,园林好(生)香君天姿国色,今日插了几朵珠翠,穿了一套绮罗,十分花貌,又添二分,果然可爱。 川拔棹不思想,把话儿轻易讲。要与他消释灾殃,也提防旁人短长。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我妆奁,便要徇私废公,那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拔簪脱衣介)脱裙杉,穷不妨;布荆人

7、,名自香。,前腔(生)平康巷,她能将名节讲;偏是我学校朝堂,偏是我学校朝堂,混贤奸不问青黄。名和节,非泛常;重和轻,须审祥。(生看旦介)俺看香君天姿国色,摘了几朵珠翠,脱去一套绮罗,十分容貌,又添十分,更觉可爱。 李香君形象:明辨是非、立场坚定、忠贞不逾 、敢于斗争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话剧练习:选择适当情节,改编桃花扇为适合演出的话剧。,第六章、清中叶的戏曲与讲唱文学,一、案头化的文人戏曲创作: 1、蒋士铨,代表作红雪楼九种曲。 2、蕉窗居士黄图珌写成神话传说剧雷峰塔传奇,分上下两卷,每卷16出,凡32出。“一时脍炙人口,轰传吴越间”。 白蛇故事的演变:宋代话本西湖三塔记、明末冯梦龙 白娘

8、子永镇雷峰塔、黄图珌的戏剧 、陈嘉言父女的40出梨园演出本 、方成培又对梨园演出本增删改编 。,二、地方戏的勃兴与京剧的诞生,(一)清中叶昆曲的衰落与地方戏的兴起。 从康熙末到乾隆朝,地方戏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蓬勃发展,以其关目排场和独特的风格赢得观众的爱好和欢迎,与昆曲一争长短,出现花部与雅部之分。李斗扬州画舫录(乾隆六十年刻)所记:“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统谓之“乱弹”。,(二)五大声腔系统与地方戏:,1、昆腔:经历了400年的兴盛之后,已呈强弩之末。 2、高腔:由弋阳腔演变而来,湘剧、川剧、赣剧、潮剧中都有高腔,

9、在北京称“京腔”。 3、梆子腔:即秦腔,产生于陕西、山西交界的同州(今大荔)、蒲州(今永济),流传于山西、河南、河北等地的梆子戏。 4、弦索腔:产生于河南、山东地区,发展为河南曲子戏、山东柳子戏、河北丝弦戏等。 5、皮黄腔:由西皮和二黄两种腔调合流形成的声腔系统,以湖北的汉调(当时又叫楚调)和安徽的徽调为代表。,此外,民间歌舞曲艺还有如: 湖南湖北的花鼓戏、 四川云南的花灯戏、 江西的采茶戏、 安徽的黄梅戏 以及北方各省的秧歌戏、二人转等。,(三)北京剧坛的变迁,1、花雅之争:明中叶到清初北京剧坛昆腔占统治地位,乾隆年间,花部陆续进京,与雅部进行较量。首先是弋阳腔与昆曲争胜,取得优势,甚至压倒

10、昆腔。乾隆四十四年(1779)秦腔表演艺术大师魏长生进京,与昆、高二腔争胜,轰动京师。,2、四大徽班晋京:,乾隆五十五年(1790)弘历80大寿,高朗亭率徽班来京演出,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组成三庆班,接着,又有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即著名的四大徽班晋京。他们把二黄调带入北京,与京、秦、昆合演,形成南腔北调汇集一城的奇特景观。,3、京剧的诞生:,道光初年,楚调演员王洪贵、李六等搭徽班在北京演出,西皮、二黄再度合流,同时吸收昆、京、秦诸腔的优点,采用北京语言,适应北京风俗,形成了京剧。咸丰、同治年间,皮黄戏的重要基地在北京,所以,后人又称皮黄戏为“京戏”或“京剧” 。因此,可以说,京剧是博

11、采众长而形成的中国戏剧国粹!,同治、光绪年间,皮黄戏蔓延全国,加上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梅兰芳(18941961)到日本、美国、苏联演出,赢得世界声誉,京剧遂被看做中国戏剧的代表,故又称“国剧”。,京剧“板腔体”的结构特点,在一对上下句腔的基础上变化出多种板式的做法,形成了一种强调以板式变化推动音乐展开的唱腔体制,现今理论界一般称为“板腔体”。 慢板慢速,行腔舒缓,一唱三叹(4/4拍记谱); 原板中速,从容行进(2/4拍记谱); 流水板较快或很快,动势强,字紧句促(很快是也称快板,1/4拍记谱); 摇板“紧拉慢唱”,即伴奏紧促,唱腔自由; 散板节奏自由,一般较舒展,也可较紧; 滚板节奏自由,一般甚

12、急促,唱词常用散文体。,红灯记全集选段,(慢板)(李铁梅唱)“听奶奶讲革命,吟咏悲壮,却原来,我是风里生来,雨里长啊,奶奶啊,十几年您教养的恩深如海洋。”(转快板)今日旗帜高,眼发亮,讨血债,要血偿,前人的事业后人要承担 (西皮原板)(李玉和唱)“提篮小卖拾煤渣,担水劈柴也靠她,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西皮流水】(铁梅唱)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 没有大事不登门。 虽说是,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 可他比亲眷还要亲。 爹爹和奶奶齐声唤亲人, 这里的奥妙我也能猜出几分。 他们和爹爹都一样,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地方戏的优秀剧目,1、打渔杀家:萧恩父女;丁自燮。 2、群英会:取材赤壁之战。 3、玉堂春:王景隆、玉堂春。,小结语,1、 “真正之戏剧,起于宋代”。(王国维) 2、“诸宫调词,实为元明以来杂剧传奇之鼻祖。”(吴梅) 3、元杂剧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4、南戏:南方特点,体制扩大。 5、明清传奇戏:以昆腔为主,南曲与北曲相结合,篇幅较长。 6、京剧是博采众长而形成的中国戏剧国粹! 7、话剧,不同于传统戏曲的,现代化、写实化的新剧种。,谢谢大家,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