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与理论试题3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7554082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与理论试题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国际贸易与理论试题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国际贸易与理论试题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与理论试题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与理论试题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学年 第 ( ) 学期 ( )专业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试卷(3) 第 1 页 共 4 页 浙江万里学院( / )学年第( )学期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试卷(试卷(3) 考试时间:_120_分钟 闭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中国是一个劳动要素丰裕而资本要素稀缺的国家,所以应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 资本密集型产品。中国这种进出口贸易格局可用( B )来解释。 A、比较优势论 B、要素禀赋论 C、技术差距论 D、产品生命周期说 2、早期的重商主义的理论主张是 ( C ) A、黄金差额论 B、贸易差额论 C、货币

2、差额论 D、贵金属差额论 3、从需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理论是( D ) A、规模经济论 B、技术差距论 C、人力资本说 D、偏好相似论 4、技术差距论认为,贸易的可能性来自于( )与( )之间构成的时间差。 (B ) 。 A、掌握滞后,模仿滞后 B、需求滞后,反应滞后 C、反应滞后,掌握滞后 D. 需求滞后,模仿滞后 5、成员国之间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的经济一体化形式是(A ) A、关税同盟 B、共同市场 C、经济同盟 D、完全经济一体化 6、保护关税论主张以( )措施来保护本国的( )产业。 (A ) 。 A、关税,制造 B、非关税,制造 C、关税,农业 D、关税,幼稚 7、李斯特认

3、为,一国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首先考虑( )问题。 (B ) A、提高福利水平 B、发展生产力 C、增加社会财富 D、获取交换价值 8、世界贸易组织宣告正式成立的日期为 (C ) A、1994 年 4 月 B、1993 年 11 月 C、1995 年 1 月 1 日 D、1995 年 12 月 31 日 9、从成本低的供给来源,向成本高的供给来源转移,这样效果叫( B ) A、贸易创造 B、贸易转移 C、贸易扩大 D、贸易利得 10、关税壁垒是指( A ) A、高额进口税 B、高额出口税 C、高额通过税 D、附加税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对国际贸易,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4、( ABC ) A、它是指各国之间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 B、它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 C、它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 D、它是指各国间货物的交换活动 E、它是指各国间服务的交换活动 2、下面有关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穆勒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提出了相互需求论 B.是对比较成本理论作的重要说明和补充 C.用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解释了互惠贸易的范围 D.认为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于对方国家的交换比例,对本国就越不利 3、造成外围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主要原因包括( ABC ) 。 A技术进步利益分配不均 B.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不同 C

5、.工会的作用不同 D.经济发展阶段差距 4、在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中,所谓的两大基本体系指的是( CD ) 。 A.比较优势论 B.要素禀赋论 C.自由贸易理论 D.保护贸易理论 5、对外贸易的乘数作用表现为( AC ) 。 A.顺差对国民收入的倍增效应 B.顺差对国内投资的倍增效应 C.逆差对国民收入的倍缩效应 D.逆差对国内投资的倍缩效应 6、从时间上看,自创新国开始生产至模仿国完全由自己生产并替代进口的时期为( BD ) 。 A.需求滞后和反应滞后 B.模仿滞后 C.需求滞后和掌握滞后 D.反应滞后和掌握滞后 7、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可分为:( ABCD ) A.要素驱动阶

6、段 B.投资驱动阶段 C.创新驱动阶段 D.财富驱动阶段 8、对非关税贸易壁垒,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ABD ) A、是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 B、比关税措施更具灵活性 C、对进口的限制是绝对的 D、比关税措施更具歧视性 E、主要通过一国的立法程序设立 9、进口附加税主要有:( AB ) A、反补贴税 B、反倾销税 C、差价税 D、特惠税 E、过境税 10、直接限制进口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有:( ABCD ) A、进口配额 B、 “自动”出口配额 C、禁止进口 D、进口许可证 E、外汇管制 三、连线题(将左边的“代表人物”与右边的“理论”用直线连接起来,共 5 分) 代表人物 理论 亚当斯密 幼稚工业保

7、护论 大卫李嘉图 国家竞争优势论 李斯特 绝对优势论 俄林 比较优势论 迈克尔波特 要素禀赋论 四、判断题(对的记为“” ,错的记为“” ;每题 1 分,共 10 分) 1、里昂惕夫之谜是对要素禀赋理论的完全否定。 ( ) 装 订 线 装 订 线 班级: 学号: 姓名: ( / )学年 第 ( ) 学期 ( )专业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试卷(3) 第 2 页 共 4 页 2、货物贸易又称有形贸易,服务贸易则称无形贸易。 ( ) 3、按照要素禀赋论的观点,原先较为稀缺的要素在分工后变得更为稀缺,导致要素相对价格上 升。 ( ) 4、重商主义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史上最早的学说,也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开拓

8、者。 ( ) 5、幼稚工业保护理论保护的是刚刚起步的工业。 ( ) 6、混合税和选择税都是在从量税和从价税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都是在同时考虑量和价的基础 上征收关税的方法。 ( ) 7、进口配制主要有绝对配额和关税配额两种,其中全球配额和国别配额属于绝对配额,而进口 商配额属于关税配额。 ( ) 8、共同市场是指成员国之间废除了商品贸易的关税和数量限制,并对非成员国商品进口征收共 同关税,还规定生产要素可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 ( ) 9、保护关税是指以保护本国工业或农业发展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保护关税越高越能达到 保护之目的。 ( ) 10、世界贸易组织(WTO)于 1995 年取代关贸

9、总协定,两者均是正式的国际经济组织。 ( ) 五、简要分析题(每题 8 分,共 40 分) 1、简述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内容。 2、简述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 3、什么是非关税壁垒?与关税壁垒相比较,两者有何异同? 4、简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5、简述 WTO 与 GATT 的关系。 六、论述题(每题 10 分,共 10 分)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结合我国发展实际论述中国应如何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 力。 答案要点: 企业所面临的国内经济环境制约企业开发其竞争优势的能力。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因素 有四项,即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及支持产业以及企业组织、战略和竞

10、争程度。一个国 家的众多行业中,最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是这“四要素”环境特别有利的那些行业。 (1 分) (1)生产要素是指一国有拥有的生产要素状况。我国应创造推进要素和专门要素。 (2 分) (2)需求条件,即本国对该产业产品的需求情况。我国应注意国内需求对其发展的作用。根据 国内需求来开发新产品。 (2 分) (3)相关产业及支持产业。应建立产业集群,发挥相关产业及支持产业对产业的促进作用。 (2 分) (4)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根据内外环境来选择适宜的战略、结构。同时强大竞争对手的存 在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 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 / )学年 第 ( ) 学期

11、( )专业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试卷(3) 第 3 页 共 4 页 (5)此外,政府的作用和纯粹的偶然性的因素也会起相当的作用。 (1 分) 七、案例题(第 1 小题 7 分,第 2 小题 8 分,共 15 分) 美国对华彩电反倾销案 2003 年 5 月 13 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自 2003 年 5 月 2 日起对原产于中 国的彩电(屏幕21 英寸的直观式或背投式阴极射线管式彩色电视接收机)进行产业损害调查; 2003 年 5 月 29 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彩电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003 年 6 月 16 日,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彩电作出肯定性产业损

12、害初裁;2003 年 11 月 24 日,美国 商务部对此案作出反倾销初裁,认定倾销幅度为 27.94%45.87%,并裁定中国涉案产品存在 “紧急情况” ;2004 年 4 月 12 日,美国商务部对此案作出反倾销终裁,涉案中国企业的倾销幅 度为 4.35%78.45%;2004 年 5 月 14 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此案作出产业损害终裁;2004 年 5 月 14 日,由于所测算的反倾销税率存在计算错误,美国商务部对终裁结果进行修正。修正 内容中,涉及所有涉案企业的为:(1)财务比率替代价值的计算;(2)二极管替代价值的计算; (3)包装费用的处理。同时,美国商务部更正了在中国康佳公司

13、、TCL 公司和厦华公司单独税 率测算中所存在的计算错误;2004 年 5 月 27 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对原产于中国的彩电的反倾销 征税令。 目前,中国产品遭遇的外国反倾销已经超过 600 起,但是,美国对华彩电反倾销,是影响最 为广泛和深远的个案。该案涉及的法律问题和行业层面均超过一般的反倾销案件,是一个从法律、 会计和技术等角度来说都是极为复杂的案件。 本案争论的焦点体现在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 在实体方面争论的焦点是中国彩电业是否对美国彩电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美国申诉企业 认为,中国彩电的“非正常”低价销售影响了美国彩电业的正常发展和国内就业率。中国应诉 企业认为,美国本国基本没有彩电

14、生产商,作为该案主要起诉方的美国五河公司,仅有 700 名 员工,主要生产一些家电的配件,比如彩电机壳等。1997 年,该公司购买了一条飞利浦的彩电 生产线,生产少量的彩电,这样的企业规模和生产能力根本不足以代表美国彩电产业,因此, 并不存在对美国彩电业构成损害的问题。至于是否影响到美国国内就业率的问题,并没有直接 从事彩电生产的美国工人提出对华彩电反倾销。相反,中国彩电的运输、组装等却给美国创造 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在程序法方面,争论的焦点是替代国和替代价格。美国五河公司在申诉书中认为,美国是 判例法国家,遵循先例的规定应该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该公司建议

15、美国商务部使用印度 作为替代国,并提出 3 点理由:(1)印度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2)印度也是一个彩电生产 大国;(3)两国平均国民收入相当。对此,中国应诉企业认为,中国是世界家电第一生产大国, 彩电行业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产业,彩电企业的生产制造、销售等均是市场化运作,企业完全 自主生产和经营并自由竞争。中国彩电对美出口的贸易方式整体上以进料加工为主,且输美彩 电成品的绝大部分料件都是从日本、美国等国家(地区)进口。而印度彩电产业至今垄断程度 相当高,生产规模很小,无论是产量还是生产效率与中国彩电产业的差距都很大,以印度作为 中国的替代国,必然高估中国彩电的“正常价值” 。但是,美国商务部采纳了申诉方的建议,使 用印度做为“替代国” ,致使中国企业被裁定较高的倾销幅度,这对中国企业是不公正的。 在替代数据的计算方面,美国商务部的做法对中国企业也是极其不公正的。美国商务部采 用了来自一个网站的不准确的数据作为中国彩电生产成本的替代数据,因此,裁定中国大部分 彩电企业的倾销幅度都在 20%以上。 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