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51227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ppt)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概论,种类繁多主要的病理改变是狭窄、闭塞、扩张、破裂及静脉瓣膜不全等。 (一)疼痛 (五)色泽改变 (二)浮肿 (六)形态改变 (三)感觉异常 (七)肿块 (四)皮肤温度改变 (八)营养性改变,动脉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 disease)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obliterans .ASO) 动脉栓塞(arterial embolism),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Buerger disease),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和周期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主要侵袭四肢中小动静脉,尤其是下肢血管。好发于男性青壮年。 病因:外来因素,主

2、要有吸烟,寒冷与潮湿的生活环境,慢性损伤和感染。内在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性激素和前列腺素失调以及遗传因素。,病理:1、动脉 静脉 远端 近端2、阶段性分布3、活动期为血管全层非化脓性炎症4、后期新生毛细血管形成5、侧枝循环不足以代偿,临床表现: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呈周期性发作,症状渐明显和加重。1、怕冷、皮温低2、皮肤苍白或发绀3、感觉异常4、患肢疼痛5、组织营养障碍改变6、远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7、复发性游走性浅静脉炎,临床分期:期:无明显临床症状期:以患肢活动后出现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症状期:以缺血后静息痛为主要症状期:加重,趾端发黑、干瘪,坏疽和缺血性溃疡,检查和诊断:要点:1、青壮年男

3、性 ,吸烟2、患肢缺血症状3、游走性浅静脉炎病史4、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5、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致动脉硬化因素,辅助检查:一般检查:1、跛行距离和跛行时间2、 皮温测定3、远端动脉搏动4、肢体抬高试验,特殊检查:1、肢体血流图2、超声多普勒检查3、动脉造影,鉴别诊断:1、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2、多发性大动脉炎3、糖尿病足,预防和治疗:(一) 一般疗法:严格戒烟,防止受冷,受潮和外伤但不应使用热疗适当使用镇痛剂患肢适度锻炼,(二) 药物治疗:1、中医中药2、扩张血管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前列腺素,硫酸镁溶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等3、抗生素 (三)高压氧治疗:通过血氧的增加来改善肢体

4、的缺氧状况.,(四)手术疗法:1、腰交感神经切除术;2、动脉重建术:旁路转流术和血栓内 膜剥脱术等 (五)创面处理:干性坏疽创面应予消毒包扎,预防继发感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概念: ASO是一种全身性疾患,由于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下肢慢性缺血的临床表现.多发生于男性,年龄多在45岁以上.,病因: 发病机制和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有如下学说:1.内膜损伤及平滑肌细胞增殖学说2.动脉壁脂质代谢紊乱学说3.血流动力学说,病理:主要表现为内膜出现粥样斑块,中膜变性钙化,腔内继发血栓形成,最终使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临床表现:早期症状为间

5、歇性跛行,远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病变主要在主动脉者,疼痛在下腰等部位;病变在股动脉者,疼痛发生在小腿肌群.肢体出现慢性营养性变化.后期可出现静息痛,皮温降低,远端肢体坏疽和溃疡.,诊断和检查:1.一般检查;2.无创性血管检查;3.X平片;4.动脉造影,鉴别诊断: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症状相似,需作鉴别诊断如下表:,ASO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鉴别,治疗: 非手术治疗: 主要目的为降低血脂,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促进侧支形成.主要方法有减肥,严格戒烟和适当活动等.,二. 手术治疗:1.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2.内膜剥脱术;3.旁路转流术,动脉栓塞 (arterialembolism),概

6、念:血块或进入血管内的异物成为栓子,随着血流冲入并停顿在口径与栓子大小相似的动脉腔内,造成血流阻塞,引起急性缺血的临床表现。 特点:特点:起病急骤,症状明显,进展迅速,预后严重,需积极处理。,病因病理:主要是血栓,其次有空气、脂肪、癌栓、导管折短等异物。栓子来源: (一)心源性:风心、冠心、细菌性心内膜炎、心室壁血栓脱落、人工瓣膜性血栓脱落 (二)血管源性:动脉瘤或人工血管腔内血栓脱落、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 (三)医源性:动脉穿刺插管导管折段成异物或内膜撕裂继发血栓形成、脱落,主要病理变化:早期动脉痉挛 内皮细胞变性 继发血栓形成,严重缺血6-12小时组织可以发生坏死以及神经功能丧失。 心源性

7、栓子最多见:栓子可冲入脑部、内脏、肢体动脉,一般停留在分叉处。 下肢较上肢多见:依次为股总、髂总、蝈动脉及腹主动脉分叉处。,临床表现:可概括为“5p”,即Pain疼痛 Paresthesia感觉异常 Paralysis麻痹Pulselessness无脉Pallor苍白,疼痛:出现最早,且剧烈。 皮肤色泽改变和温度改变:变温常比阻塞平面低10。 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远端弱,近端强。 感觉和运动障碍:异常麻木消失。 全身影响:原疾病及阻塞后代谢障碍:高钾血症、肌红蛋白尿、代酸、肾衰。,检查和诊断:具有显著的症状和体征心脏病伴房颤或前述发病原因+突然出现5“p”特殊征象,=,急性动脉栓塞,辅助检查:

8、 皮温测试:可以明确变温带平面 超声多普勒检查:探测肢体主干动脉搏动突然消失的部位 动脉造影:了解栓塞部位、侧支循环的情况,治疗,病程进展快,后果严重,诊断明确后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包括: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适应征:小动脉栓塞,胫腓干以远、肱动脉以远全身情况严重不能耐受肢体已明显坏死,手术不能挽救常用药物:纤溶、抗凝、扩血管药物 手术治疗:取栓术切开取栓Fogarty管取栓,第四节 静脉疾病,好发于下肢,比动脉性疾病多见 分两类:静脉逆流性疾病:下肢原发性静脉曲张、下肢原发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回流障碍性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静脉解剖特点:,组成:浅静脉深静脉交通静脉肌

9、肉静脉,小腿内侧交通静脉多数位于距足底13、18、24处,此交通静脉承受压力大,故此处是下肢溃疡的好发区,静脉壁结构:静脉壁较动脉为薄,肌细胞及弹性纤维较少,富含胶原纤维,减少断裂时静脉壁异常扩张。 静脉瓣膜:向心开放,保证血流方向,血流动力学下肢血对抗重力向心回流,依赖于:(1)静脉瓣膜向心单向开放功能阻止逆流(2)肌关节泵(周围心脏)(3)其他因素:吸气因素:吸气期胸腔负压。 下肢静脉压与活动与否密切相关如踝部平均静脉压:静息卧位时12-15mmHg坐位时升至56 mmHg立位时高达85 mmHg下肢活动时:每次小腿收缩排血30-40ml,肌组织血容量降50%,足部静脉压下降60-80%。

10、,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概念:系指单纯涉及隐静脉,浅静脉伸长、迂曲而呈曲张状态,发生在久立工作,久坐少动,体力活动强度高的人。,病因:静脉壁软弱(与遗传有关)静脉瓣膜缺陷(与遗传有关)浅静脉内压升高(长期站立、重体力 劳动、妊娠、慢性咳嗽)使瓣膜承受过度压力,逐渐松弛,不能紧垂关闭。 病理:当隐股、隐腂静脉连接处的瓣膜遭到破坏而致关闭不全,静脉内压力愈高,久之交通支瓣膜也遭受影响,离心愈远,压力愈大。,临床表现:大隐多于小隐,左多于右。 浅静脉扩张,伸长,迂曲交通支瓣膜破坏踝部肿胀,足靴区营养性变化: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

11、着,皮下硬结、湿疹、溃疡。,诊断:以下三种检查有助于此病的诊断:(一)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Trendelenburg) (二)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三)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Pratt)(四)静脉造影,鉴别诊断(一)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综合征:多普勒或造影(三)动静脉瘘,治疗:方法有三(一)非手术疗法 (二)硬化剂注射和压迫疗法(三)手术疗法:是根本的治疗方法,非手术疗法:弹力袜或弹力绷带可改善症状适用于:1、病变局限,症状轻微又不愿意手术者2、妊娠发病,鉴于分娩后症状有可能消失3、症状严重但身体耐受力差,硬化剂注射和压迫疗法利用硬化剂注入曲张静脉后引起炎症反应使之闭塞适用于:1、少量、局限的病变2、手术的辅助疗法处理残留曲张静脉,手术疗法:是根本的治疗方法凡有症状且无禁忌症者应手术治疗方法:1、大隐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及主干曲张静脉剥脱术2、有交通静脉瓣功能不全者作交通静脉结扎术,并发症及其处理:1、血栓性浅静脉炎:抗炎、热敷手术2、溃疡形成:足靴区,局部热敷,抬高患肢,炎症消退手术3、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抬高患肢加压包扎手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