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常见疾病预防与控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7541874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3.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常见疾病预防与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学生常见疾病预防与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学生常见疾病预防与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学生常见疾病预防与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学生常见疾病预防与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常见疾病预防与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常见疾病预防与控制(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常见疾病预防与控制,2011年4月,学生常见疾病预防与控制,主要内容: 学生常见病预防与控制 学生的健康管理 成年期疾病预防,一、学生常见疾病预防与控制,(一)国内现状 1、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状况,着重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 1)疾病谱发生重大变化 急性传染病或是被消灭,或是得到基本控制。儿童青少年疾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 中小学生伤害死亡率上升,成为学龄儿童青少年的首位死因;2005年我国18个省市监测结果:中学生伤害的发生率达43.7%;,2008年XX省城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监测结果显示,我省城市青少年伤害发生率为16.4%。伤害的主要原因依次有扭伤、跌坠伤,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学校

2、内体育场/馆和学校其他地方等。伤害相关危险行为曾经发生过的报告率均较高,大多在20%90%之间;经常或总是发生的报告率在10%左右,大多为男生高于女生。不同家庭环境中伤害及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率亦不同。,不良饮食行为和缺乏锻炼 由于不良饮食行为和缺乏锻炼导致的肥胖人群中,特别是在成年期后将成为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糖尿病、某些癌症以及胆囊病的高危人群,在美国每年至少有40万例死亡是由于缺乏体育锻炼和不良饮食习惯引起的某些疾病,仅次于烟草。国内资料显示,青少年的饮食结构存在问题。,不良饮食行为习惯: 2008年XX省调查显示:不良饮食行为主要表现有每天喝软饮料、吃甜点、油炸食物和经常吃(3次/周)

3、路边摊的报告率较高,分别为13.7%、24.0%、13.8%和16.1%;40.4%的学生有偏食习惯;能保证每天吃新鲜水果、蔬菜、早餐和喝牛奶的报告率较低,分别为43.4%、71.1%、64.5%、38.8%;在过去7天里没吃过新鲜水果、蔬菜和牛奶的报告率分别为24.1%、6.3%和16.4%,不吃或很少吃早餐6.9%。,缺乏体育锻炼 过去7天内每天至少活动60分钟、连续步行或骑车30分钟以上、参加课外活动的报告率分别为19.6% 、39.0%、16.8%;不参加课外活动或很少(12天)参加的占61.29%。以锻炼方法来减轻体重或控制体重的学生仅占53.0%。,(2)生长发育水平全面提高,近5

4、0年来,我国学龄青少儿的生长发育水平持续上升。1970年代以来,更是出现非常显著的生长长期趋势。突出表现在体格发育上,19852005年的20年中,我国城市718岁男女生的身高,平均增长4.9和3.5cm,其中前10年间平均增长3.0和2.2cm;体重平均增长为7.4和4.5Kg,其中前10年间平均增长3.8和2.5 。身体充实度显著提高。,(2)生长发育水平全面提高,生长加速: 身高水平全面提高,近年来增长速率农村高于城市 体重同期内增幅超过身高,城市增幅显著超过乡村 BMI,腰围增加明显,尤其是小学生 胸围有所增长,但趋势明显趋缓,(2)生长发育水平全面提高,青春发动提前 生长突增年龄提前

5、 1985-2000年的15年期间 城男提前0.75岁 城女提前0.90岁 乡男提前0.72岁 乡女提前0.76岁,(2)生长发育水平全面提高,青春发动提前 性发育年龄不断提前 1985-2000年15年期间 大城市从13.1岁提前到12.6岁 中小城市从13.5岁提前到13.1岁 富裕乡村从14.1提前到13.6岁 中下水平乡村从14.1岁提前到13.9岁,(3)近20年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汉族学生形态发育存在的问题 城乡的总体差异依然存在。 城市青少年超重、肥胖人数大量增加。 乡村青少年“豆芽菜”体型日益明显。,汉族学生体能与运动素质发育存在的问题 1985-2005年,前10

6、年中多数素质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后10年中却全面下降,尤其是最近5年下降幅度最为明显。 耐力素质下降,特别是后10年中下降幅度明显。,(3)近20年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肺活量逐年下降 各组儿童的肺活量随年份递增而相应递减。19852005年20年间7岁组儿童的肺活量在城男、女,乡男、女中分别下降了390ml、349ml、481ml、380ml。,XX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体能素质与形态指标发育不平衡 近20年来学生形态指标均呈上升速度,虽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各年龄组的形态指标仍在逐年上升;与此同时各项体能指标却呈现下降趋势。,(4)学生常见病防治取得重大进展 以全国中小学生常见病综合防

7、治方案为契机,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突出表现在一些与贫困和卫生习惯相关的疾病上。如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沙眼、肠道蠕虫感染 。 但学生视力低下、龋齿仍然居高不下,从我省2010年学生体质调研结果看有上升。,(5)学生常见病呈两级分化,以超重和肥胖、近视、脊住弯曲异常为主,防治效果不明显,继续上升。特征:受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显著影响,与都市化、工业化、生活现代化密切相关。 肥胖:我国超重、肥胖检出率迅猛增长,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显示:城市为10.9%和8.2%;农村为7.4%和3.8%.给青少儿带来沉重的身心压力和对成年期健康的深远影响。,超重和肥胖发生原因: (1

8、)膳食结构不合理,热量、脂肪和糖摄入过高,过多脂肪积聚在体内。 (2)体育锻炼不足; (3)“以静代动”的生活方式; (4)不良饮食行为方式。 (5)遗传。,与发达国家不一样的是,我国在超重、肥胖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低体重和营养不良近10年有所下降,但仍是普遍(2005年城市男生21.6%、女生32.7%;乡村男生25.8%、女生34.2%),85%以上属轻度。呈现出“双峰现象”,即肥胖和营养不良两端多,正常体重比例减少。 肥胖和营养不良同时存在,导致我国在新世纪改善学生营养方面,面临更艰巨任务。,视力低下:据我省历年调研结果显示视力低下人群中98%以上是近视,其是防治的重中之重。学习负担和近距

9、离读写;生理性远视成分减少,近视发生低龄化;青春期是上升最迅猛阶段;乡村正在迅速赶上城市水平。 “假性近视”是唯一的治疗希望。,脊柱弯曲异常 发生原因:静坐活动时间增多;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缺乏体育锻炼; 缺乏客观、准确筛查诊断方法。,精神健康/心理卫生问题将更加突出 行为问题 情绪问题 品行问题 发育问题(包括学习能力障碍) 青少儿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998年我省调查资料显示:中学生各种心理卫生问题阳性检出率高中生达41.41%;初中生达26.94%。 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随年龄增长呈上升。,(2)我省近25年学生常见病患病率变化,对1985、1995、2000、2005、201

10、0年XX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722岁学生视力低下、龋齿、贫血、超重和肥胖四种常见疾病进行比较分析,其样本数均在8000人以上。结果如下:,我省近20年学生常见病患病率变化,年份,我省近20年学生常见病患病率变化,年份,(二)全球性问题:,WHO提出(2008年):什么样的健康问题影响着青少年,怎样预防和应对它们? 精神卫生 儿童晚期和青少年早期阶段会出现许多精神卫生问题。 社会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信力的提高能有助于预防精神卫生问题,卫生工作者需要有与年轻人交流的能力,并能及早发现精神卫生问题,并且能提供包括咨询、认知行为治疗和适宜情况下的精神药物等治疗。,物质使用 除了用法律限制非法物质

11、、烟草和酒精的可获得性之外,减少对这些物质需求的干预措施也会改善健康发育状况。增加物质使用危险的意识,建立抵御同辈压力的能力,以及以健康的方式管理压力,对减少青少年的物质使用动机都是有效的。,暴力 生活技能和社会支持对减少暴力行为很重要。支持教师和父母提高解决问题和非暴力训导上的技能对减少暴力也是有效的。持续的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能帮助青少年应对暴力产生的长期心理影响,并且可降低他们将来成为暴力的施暴者的可能性。,无意伤害 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当发生交通事故时减少严重伤害发生的方法,对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是重要的。这些方法包括: 实行限速; 教育和法律相结合,鼓励安全带(和头盔)的使用,禁止在使用酒精

12、或其他心理活性物质后驾驶车辆; 通过增加公共交通,替代驾车的交通方式。 使环境变得更为安全的行动,以及教育儿童和青少年如何避免溺水、烧伤和跌倒,能够帮助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一旦有人受伤,迅速地获得有效的创伤治疗,能够拯救生命。,营养 婴儿慢性营养不良是产生发育迟缓的原因,并对一生的健康和社会造成不利后果,最好在儿童期加以预防。改善食品的获得能使青少年获益。贫血症是女性青少年中的主要营养问题。预防过早怀孕并在进入孕期前改善营养状况,能够降低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并能打破代际营养不良的循环。这包括改善营养食品和微量营养素补充品的获得,在许多地方还包括预防感染。青少年期是形成健康饮食和锻炼习惯的时期,

13、这些对青少年期的身体和心理都会有好处,并且也能降低在成人期罹患疾病的可能性。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阻止迅速上升的肥胖流行病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性和生殖卫生 针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规划,并与他们所学知识的规划结合起来。还应与一些活动结合起来。提供预防或治疗卫生服务。从不同的层面对抗青少年中的性压迫,女孩和妇女应该在教育机构、工作场所和其他社区环境下免受性骚扰。 预防过早怀孕 ,卫生服务随时准备为怀孕的青少年提供所需的产前保健,或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为她们进行安全的流产。儿童期的有效保健对保证产妇和婴儿的生存是重要的,这对预防诸如产科瘘等问题也是重要的。,艾滋病毒 年轻人面临的艾滋病毒感染威胁与首次性

14、交的年龄是紧密关联的。性交的节制和首次性行为的延迟是年轻人艾滋病预防的核心目标。减少性伴侣的数量,增加综合预防服务的获得和利用,包括预防教育和避孕套的提供。这些规划也要对诸如物质使用等其他健康危险行为的预防和早期干预作为重点。提供适宜艾滋病毒检测服务;治疗、保健、支持和积极的预防服务。,(三)转变观念,提高技术水平,做好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建立现代化的防治观念和策略 1、确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2、加强教育、卫生部门的协调、配合,着手制定新的防治规划 应包括(1)新方案要具有前瞻性;(2)真正实现医学心理社会模式;(3)防治策略要尊重现实,承认学生常见病防治上的地区差异和防治重点;(4)防治

15、策略和措施应有可操作性。,3、建立常见病和营养状况监测机制, 创造条件,筹组中央省、区、市县(市)三级监测网络。 监测网络完成两大任务:(1)做好学校常见病防治工作的收集、整理、反馈和交流工作。(2)分析青少儿健康状况和营养状况,了解动态发展趋势。评估实施效果,为各级政府制定有关政策、规划、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4、转变服务职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扩大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1)建立常见病服务门诊。(2)普及儿童少年心理卫生知识。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儿童心理咨询和行为问题矫正服务机构。(3)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和家长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利用卫生服务的能力。,(4)定期对学校的食品卫生

16、、饮用水、传染病防治等开展监测 。(5)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6)加强对学校青春期性教育的引导,开展性病、艾滋病预防教育,戒烟和禁毒教育等,降低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 5、响应WHO号召,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工作。充分激发学校领导的工作热情,营造改善学生健康的良好环境,制定有良好针对性的学校卫生政策,实现学校教育和卫生工作的有机结合。 6、加强技术培训。,7、具体干预措施,(1)沙眼与蛔虫 以寄宿制学校为重点,实施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措施。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向学生传授蛔虫防治和沙眼防治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视力不良 视力不良的防治是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系统工程,要实施

17、综合防治,即宣传教育、近视眼矫正、家庭和学校物质环境改善相结合。,近视眼预防与控制具体措施,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 每隔1小时短时间休息,远处眺望;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每天1小时的课外活动;睡眠要充足(10、9、8)。 重视读写卫生 坐姿端正;眼书距离一尺、胸距桌一拳、手指距笔尖一寸;书本与视线成直角;避免光线过强或过弱。,开展体育锻炼,增加户外活动 :有助于眼压, 有研究显示:一次剧烈运动可使眼压6mmHg 并持续1小时;自行车负荷运动试验1min后眼压25%。 眼保健操使眼球内气血通畅,改善神经营养,消除睫状肌紧张痉挛。 合理膳食,注意营养:良好饮食习惯;补充足够的优质Pr、钙、磷、Vit、锌、铬等微量元素;限制精制糖摄入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