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刘和珍君(1)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536249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念刘和珍君(1)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纪念刘和珍君(1)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纪念刘和珍君(1)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纪念刘和珍君(1)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纪念刘和珍君(1)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纪念刘和珍君(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念刘和珍君(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纪念刘和珍君,记念刘和珍君,鲁 迅,学习目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了解文章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表达技巧,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文章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 才,浙江绍兴人。,1年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年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刘和珍烈士遗像,三一八天安门前集会,游 行 队 伍,请 愿,三一八惨案

2、后各地群众悼念死难烈士,鉴赏课文,记念的缘由,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程度副词,更加,愤怒到了极点,深深地体味,充满血腥和暴力的黑暗统治,为烈士的死难感到极度哀痛,语段赏析(第3节),鉴赏课文,记念的缘由,语段赏析(二),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

3、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真正的革命者,直接面对,不回避,为人民的苦难而哀痛的人,以能为人民谋幸福而感到幸福的人,有是非观,但容易忘记烈士鲜血的民众,鲁迅的笔触涉及哪几个方面? 表达作者什么感情?,反动势力:段琪瑞执政府(“当局者”)和“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愤怒控诉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鲁迅的笔触涉及哪几个方面? 表达作者什么感情?,爱国青年:刘和珍、

4、杨德群、张静淑,四十余被害的青年,数百死伤者,请愿的群众 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者,奉献他的悲哀和尊敬,告诫爱国青年改变斗争的方式;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颂扬她们的勇毅,鲁迅的笔触涉及哪几个方面? 表达作者什么感情?,庸人:处在中间状态的“无恶意的闲人”。,对世界的态度极端地冷漠,他们冷眼观看人生,甚至将烈士的鲜血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对这种人,作者是不抱希望的。激发人们“更奋然而前行”,阅读思考:,本文感情基调是什么? 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个人? 文章写了哪几类人?他们对刘和珍等人的牺牲有什么态度?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如何? 本文写作的目的是不是仅仅为了纪念刘和珍?为什么多次写道“有写

5、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刘和珍的事迹 神情举止 品质、精神、性格,预定莽原全年,“毅然”,坚定追求进步思想,参加师大学潮斗争,虑及母校,前往执政府请愿,被杀害,“欣然”前往,爱国热忱,小结:刘和珍是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有远见卓识,温和善良而又具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斗争精神,温和善良,“微笑”、“温和”,“反抗”;,“黯然”、“泣下”,人物形象分析,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

6、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伟绩”“武功”:反语,讽刺中外反动派的暴行。,切入角度巧妙,鲁迅对“三一八”惨案的评述,以记念刘和珍作为切入角度,写她的正义感、责任感,写她的“微笑”“和蔼”,以一当十,塑造了请愿群众的群体形象。侧面写明请愿群众的身份、形象,让人了解这是怎样可爱的青年。段政府杀害的就是这样一批可爱的青年,流言家污蔑的就是这样一批可爱的青年,其凶残、下劣便不言而喻,什么“暴徒”什么“受人利用”,无耻谰言都不攻自破。写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追悼会,又真切的反映了惨案之后正义的人们怎样深切地悼念死难者。作者记念的是一个刘和珍,评述的却是“三一八”惨案整个事件。理解这篇课文,也应该把握其博大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简练的记述、精辟的议论、浓烈的抒情完美结合,文章题名为“记念”,当然离不开对逝者事迹的记叙,但本文没有详细介绍刘和珍的生平,也没有详写惨案本身,而只是抓住“始终微笑”、“欣然前往”等特征,突出她在女师大风潮和“三一八”惨案中的战斗英姿。在简要记叙的基础上,常用精辟的语言抒写感慨,观点鲜明,思想深刻。如对徒手请愿的分析,殉难意义评价。无论是记叙还是议论,都凝聚着作者强烈深沉的激情,事中寓情,理中融情。事、理、情交融,具有浓郁的抒情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