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九章章末复习总结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7536238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5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第九章章末复习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理第九章章末复习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理第九章章末复习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理第九章章末复习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理第九章章末复习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第九章章末复习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第九章章末复习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章末复习总结,专题归纳整合,章 末 复 习 总结,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网络构建,专题归纳整合,工业区位三角形图的判读 假定在某一均质的地域范围内,在一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某个工厂的原料来自两个地区,它的产品销售到一个市场,那么这个工厂就在一个市场地和两个原料地之间构成一个区位三角形。 通常,根据成本和运费最低的原则,在这个三角形内必然存在着一个总运量的最低点,这个点就是工厂最理想的区位。如上图所示三角形AM1M2中,M1、M2为原料地,A表示市场地,P点表示工厂的合理区位。这种反映工业区位选择的图叫工业区位三角形图。,在选择工业地址时,若仅考虑运费,且运费与所运货物的重量和运距之积成正比,

2、一般原料指数对P点位置有决定性的影响。所谓原料指数就是指需要运输的原料重量与成品重量的比值。具体又分三种情况: (1)当某种工业的原料指数大于1时,则工厂的区位应为原料导向型,即靠近原料产地。 (2)当某种工业的原料指数小于1时,则工厂的区位应为市场导向型,即靠近市场消费地。 (3)当某种工业的原料指数等于1时,则工厂的区位比较灵活,其区位即可为原料导向型,也可为市场导向型,它是工业区位导向中最为合理的形式。此外还应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2009年高考上海卷)德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韦伯,创立了工业区位理论。该理论假定只考虑运输因素,则工厂应建于运费最低的区位。右图中M1表示原料地,M2表示燃料地,C表示消费地,P表示生产地,则P最可能是( ) A炼铝厂 B制糖厂 C纺织厂 D家具厂,【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相关知识及地理示意图的判断分析能力,结合各点的含义可知,生产地最接近原料地,属原料导向型工业。 【答案】 B,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点此进入课件目录,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谢谢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