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研究报告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7535700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DF 页数:60 大小:8.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研究报告(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去欧洲,向北走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研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 2013 年 1 月 19 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 旨在关注现实、 建言国家、 服务人民。 目前, 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 全球治理研究中心、 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核心提示 前言一、“冰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

2、 1、俄罗斯历史上的北极探险 2、苏联时期的北极开发活动 3、当代俄罗斯北极政策与行动 二、支点港口的理论基础 1、海权论与“交通线政治” 2、地缘与空间经济学 3、“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理论 三、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的必要性 1、中国角度 2、俄罗斯角度 3、航线角度 4、港口角度 四、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的可行性 1、原有的港口建设基础 2、萨别塔港建设经验 3、俄罗斯开发北极的灵活性政策 4、“中国制造”提供技术支持目 录124456889911111113141515161718去欧洲,向北走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研究五、支点港口的选择依据与结

3、果 1、五大要素评估分析 2、评估总结 3、五大支点港口详细分析 六、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的困难 1、气候恶劣风险 2、地缘风险 3、商业风险 4、政治风险 七、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的建议 1、中俄协作至关重要 2、“一港一策”的建设方案 3、建设破冰、防冰设备 4、制定优惠的人口迁移政策解决人口问题 5、吸引更多参与方规避风险 八、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对中国的意义 1、促进东北振兴 2、拉动北方港口发展 3、保障“煤改气”与环境治理 4、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结束语 191925263737373838393939404142434344454651人大重阳研

4、究报告 1去欧洲,向北走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研究去欧洲,向北走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研究核心提示研究“冰上丝绸之路”,首先要牢记“地球是球体”观念,“把世界地图竖起来”,打破思维定势。与普通地图的观感不同,北冰洋才是连接中国北方和欧洲的最短通路。“冰上丝绸之路”有助于北方港口群建设,有助于促进东北振兴。由于北极地区的特殊环境,港口建设无法形成“面”,只能精心选择“点”。这就是为什么要顶层设计先行,首先研究“支点港口”。有历史上的建设基础,有萨别塔港的建设经验,有灵活优惠的外资政策,有中国企业的大力参与,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是可行的。从地理位置、开发潜力、自然条

5、件、人口因素、中俄合作基础这五个指标对俄罗斯北冰洋沿岸港口进行评析, 我们从中选取了摩尔曼斯克港、 萨别塔港、 季克西港、乌厄连港、阿尔汉格尔斯克港为五大支点港口。北冰洋距离中国并不遥远。发源于我国的额尔齐斯河最终汇入北冰洋,汇入点就是如今的萨别塔港附近。如今,新的“冰上丝绸之路”将中国与北冰洋、中国与欧洲的距离进一步拉进,也将“一带一路”推向新疆域。陈晓晨 张婷婷 * 陈晓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国际研究部主任张婷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实习研究员2 人大重阳研究报告去欧洲,向北走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研究前言翻开世界地图,人们可能很容易有一个印象:去美国要往东走,去

6、欧洲要往西走。然而,这种印象可能是错的,而且大错特错。原因是,这只是普通的横版世界地图的效果。 其实, 如果把地图 “竖起来” , 中美、中欧之间的最短距离是走俄罗斯和北冰洋。这如何解释?很多人忽略了一个基本常识:地球是一个近似的球体。根据大圆航线原理,地球表面任意两点的最短距离是两点之间的大圆劣弧。穿越北极的球体弧线正是中美、中欧之间的大圆劣弧,即最短距离。因此,连接中国和欧洲的最短海上航线不是习惯上的经马六甲海峡、 苏伊士运河,而是通过北冰洋的“冰上丝绸之路”。“冰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领域。北极是重要的全球公域, 而且重要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 (例如气候变化、 海冰融化缩减)

7、而提升。 从这个角度看, 北极距离中国并不遥远。 共建 “冰上丝绸之路” ,是参与北极治理的中国方案。“冰上丝绸之路”还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方向之一。作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方案,“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取得了重大进展,地域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扩宽,正在向“新疆域”迈进。 “新疆域”之一,就是北极。目前,北冰洋方向已经成为“2 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三大主要走向之一,而“冰上丝绸之路”就是主要抓手。俄罗斯不仅是最大的北极国家,也是北上通向欧洲最短距离的必经国家。 因此, 研究 “冰上丝绸之路” , 首先要从中俄合作切入。 事实上, “冰上丝绸之路”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中俄两国外长在 2 0 1

8、 7 年 5 月举行会晤人大重阳研究报告 3去欧洲,向北走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研究时提出的。因此,本报告将主要分析中俄如何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当然,这并非意味其他国家不重要。本报告认为,“冰上丝绸之路”从广义上可以泛指与北极地区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从狭义上,是指途径北冰洋,连接东亚、西欧、北美的海上运输通道,特别是北极东北航线。本报告暂取狭义概念。航线上的支点港口作为在海外的固定补给提供点、休整点以及船舶航空器靠泊修理点,对维护海上运输安全、促进海上务实合作、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报告认为,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要规划先行,其中选择好支点港口尤为重要。这也是本报告

9、的切入点。那么,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的历史源流与理论基础是什么,必要性与可行性如何?为何要提前进行支点港口的布局?应选择哪些港口作为支点港口,为何这样选择?如何规避支点港口建设中的风险?这些是本报告探讨的核心问题。4 人大重阳研究报告去欧洲,向北走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研究2 曲探宙等:北极问题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 年版,第 28、29 页。 3 金志霖:试论汉萨同盟的历史影响和衰亡原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J, 2001 年第 5 期,第 91 页。 4 同上,第 94 页。 5 郭培清:北极航道国际问题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年 10 月版,

10、第 27 页。一、“冰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1 、俄罗斯历史上的北极探险北极航线开发最早源于 9 世纪。公元 8 7 0 年,一个叫奥特的古斯堪的纳维亚贵族驾船驶入白海,成为有记载的人类最早的北极探险活动。21 5世纪中叶以前,北欧地区的商贸活动基本被汉萨同盟垄断。3到了 1 5 世纪中叶,新兴的英国和荷兰开始寻求摆脱汉萨同盟的控制,向北寻找新的航线。41 5 5 5 年,英国“俄罗斯公司”成立,赴北极探索航线,但以失败告终。51 5 9 4 - 1 5 9 7 年,荷兰探险家巴伦支三赴北极,后人将巴伦支走过的海域新地岛、斯瓦尔巴群岛(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和熊岛之间的海域命名为巴伦支海,以纪念其

11、贡献。俄罗斯历史上对探索北极航线并没有太大兴趣。直到彼得大帝执政后,俄罗斯开始北上寻找新的出海口,于 1 7 0 0 年开启了与瑞典长达 2 1年的战争,最终拿下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建立了圣彼得堡,并将首都迁移至此。从 1 7 1 2 年到 1 9 1 2 年,圣彼得堡一直是俄罗斯的政治中心,俄罗斯的主要贸易路线也从南下黑海转移到了通过圣彼得堡前出波罗的人大重阳研究报告 5去欧洲,向北走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研究6 同上,第 28 页。 7 同上,第 29 页。 8 .: -I.: , J,2011(11),p.4 9 徐广淼:二战前苏联的北极政策论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J,

12、2015 年第 3 期,第 125 页。 10. . : , J,2011, https:/narfu.ru/aan/books.php?ELEMENT_ID=7807海。1 7 2 8 年,彼得大帝任命的丹麦人白令通过了今天的白令海峡,确认亚洲与美洲并不连在一起,之间存在通道。6然而,这一时期俄罗斯的北极活动仍以探险为主,还谈不上实质性的开发。1 9 0 4 - 1 9 0 5 年,日俄战争以俄罗斯失败告终,沙皇意识到了北极航线的战略意义,开始对北极航线开发给予大力支持。1 9 1 4 - 1 9 1 5 年,俄罗斯著名极地探险家安德烈维利基茨基第一次实现了北冰洋自东向西航行, 完成了北冰洋

13、航线开辟, 也第一次通过北极航线将俄罗斯 “双头鹰”的东西两部分贯通。72 、苏联时期的北极开发活动1 9 1 7 年苏维埃政权建立伊始就开始大规模考察开发北极,将北极地区的大量粮食、动物油脂、毛皮、亚麻等运送到欧洲地区,有效地支援了国内战争。81 9 2 9 年,“谢多夫”号()破冰船对北极航道进行科学考察。91 9 3 9 年, “约瑟夫斯大林”号航道破冰船在一个通航期内完成了北极航道的双向航行。1 0二战期间,北极航线发挥了重大作用,6 人大重阳研究报告去欧洲,向北走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研究11 倪海宁:二战中的冰海航线,解放军报N,2016 年 2 月,第 1 页。 12

14、 徐广淼:二战前苏联的北极政策论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J, 2015 年第 3 期,第 127 页。同盟国船队共 4 1 次抵达苏联北极港口,3 6 次驶回,通过北极航线对苏联输送了 1 2 7 5 5 辆坦克、2 2 2 0 0 架飞机、3 7 5 8 0 0 辆卡车、4 0 0 万吨弹药以及其他补给,占同盟国援苏物资的 1 / 4 以上。1 1港口建设是苏联开发北极的重要方面, 1 9 3 3 年建立季克西、佩韦克,1 9 4 0 年建立下扬斯克,1 9 4 6 年建立普罗维杰尼亚等。苏联政府在这些地区修建了机场、港口以及卫星通讯设备(详见下文第三部分)。此外,苏联时期有大量居民迁

15、移到北极地区从事政府管理、经商、教育等工作。1 2这些成为今天“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建设的基础。3 、当代俄罗斯北极政策与行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境,缺乏足够资金用于北极开发和基础设施维护。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北极开发开始恢复。2 0 0 1 年,俄罗斯颁布了俄罗斯联邦至 2 0 2 0 年期间的海洋政策,这是普京签署的首份涉及北极开发战略的政策文件。 2 0 0 7 年, 俄罗斯于 “北极 2 0 0 7 ”科考活动期间在北极点海底插上了国旗,试图在北极地区宣誓主权。但是,这一行为引起了强烈争议,并激发了国际社会争夺北极的新一轮热潮。2 0 0 8 年,俄罗斯颁布了2 0 2 0 年前及更长期的俄罗斯联邦北极地人大重阳研究报告 7去欧洲,向北走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研究区国家政策基本原则(以下简称原则)。这是俄罗斯制定的首份北极开发纲要。时隔两年,俄罗斯又颁布了2 0 1 1 - 2 0 2 0 年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纲要,将原则细化。2 0 1 0 年,俄罗斯开始专项拨款用于北极地区科研与开发。2 0 1 1 年,俄罗斯北极科研中心成立,这标志着俄罗斯开始对北极开发提供智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