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的检查技术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19272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7.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乳腺的检查技术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乳腺的检查技术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乳腺的检查技术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乳腺的检查技术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乳腺的检查技术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乳腺的检查技术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腺的检查技术ppt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乳腺的检查技术,钼靶X线 乳腺导管造影 MRI CT US,一、乳腺的解剖,二、乳腺MRI成像技术,SE:T2WI、T1WI、PD IR TSE FFE,三、乳腺MRI检查的特殊设备及技术,1. MRI仪 2. 乳腺线圈 3. MRI造影剂:GD-DTPA( 0.16-0.2mmol/kg) 脂肪抑制: 选择性脂肪饱和与选择性水激发 激发去共振的旋转传递技术(RODEO)稳态快速绝热轨迹磁化转移技术(MT-FATS) STIR 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灌注MRI、弥散MRI MRS,四、乳腺MRI扫描方法,1.扫描前准备 2. 患者体位 3. 断面选择 4. 脉冲序列选择:2D、3D、动态增强MRI

2、 质量控制 成像容积 空间分别率 时间分别率频率编码和相位编码伪影:运动、呼吸、心脏搏动、金属伪影,动态增强MRI技术的原则,脂肪抑制技术 快速、多次重复 月经周期和年龄的影响 手术后3月内、放疗后6月内不宜扫描,动态增强MRI扫描技术,1.快速扫描技术:EPI、K空间技术 2.造影剂注射方法 3.图像后处理: SI-TIME曲线 ROI 减影 MIP重建图像,ROI 置于最高强化区及乳腺实质,描绘SI-Time 曲线,五、正常乳腺的MRI表现,A、T2WI B、T1WI C、脂肪抑制T2WI D、脂肪抑制T1WI,乳腺实质分型,1.N1型:脂肪多,腺体少。T2WI、T1WI 高信号 2. P

3、1型:腺体及导管占10-25% 3. P2型:腺体及导管占25-50% 4. DY型:乳腺实质占75%以上,影响乳腺组织MRI信号的主要因素,月经周期 年龄,六、乳腺病变的平扫MRI表现,形态特征,病变的形态 病变的边界 病变的内部结构 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乳头凹陷征桥征,信号特征,多数病变呈T1低、T2WI高信号 病变内微钙化 肿瘤出血 水肿 囊变、坏死,七、乳腺病变的增强MRI表现,乳腺病变增强MRI的分析原则,是否有强化 强化的程度 强化出现和消失的速率:快进快出、持续强化、延迟强化 增强扫描病灶的形态、边界、强化均匀性特点。,乳腺病变的动态增强MRI表现,1.病变动态强化参数(Ema

4、x、Tmax、S slope)及SI-Time曲线类型的特点。,A,B,C,D,Tmax,Tend,Tprev,T0,SIprev,SIend,SImax,IS,SLOPE,SIpre,动态强化参数:EmaxTmaxS slope,2.强化的形态学特征,形态:圆形、类圆形、分叶状、不规则型、星芒状、蟹足状 边界 强化均匀性,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1.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学鉴别,良恶性病变的信号强度无特异性 良性病变多为圆形或卵圆形,恶性病变 多呈不规则形或星芒状。 良性病变多呈均匀强化,恶性病变多呈不均匀强化 不强化间隔只见于纤维腺瘤,周边强化多见于恶性病变。,纤维腺瘤呈圆形,乳头状瘤呈卵圆形

5、,恶性病变呈不规则形,恶性病变呈星芒状,乳头状瘤强化均匀,恶性病变强化不均匀,不强化间隔是纤维腺瘤的特征,周边强化征,2.、良恶性病变的动态强化特征的鉴别,1.良恶性病变的各动态强化参数(Emax、Tmax、S slope)不同; 2.良性病变SI-Time曲线多呈C型或D型,恶性病变SI-Time曲线多呈A型或B型。A型多见于恶性病变,D型多见于良性病变。,A,B,C,D,Tmax,Tend,Tprev,T0,SIprev,SIend,SImax,IS,SLOPE,SIpre,四型: A型B型C型D型,SI-Time曲线类型,良性病变SI-Time曲线为C型,乳腺实质为D型。,良性病变SI-

6、Time曲线为D型,恶性病变SI-Time曲线为A型,恶性病变SI-Time曲线为B型,恶性病变SI-Time曲线呈C型,九、动态增强MR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性,1.标准:2分钟内达到高峰,且强化程度100%,敏感性 97.7%-100%,特异性65%-100%。2. 根据SI-Time 曲线类型鉴别良恶性,敏感性 84.8%,特异性93.3%。3.综合分析病变形态、强化均匀性及SI-Time曲线类型后,敏感性为93.9%,特异性为 93.3% ,准确率为93.6%。,动态增强MRI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其它像学方法,平扫MRI不优于X线及US,十、病灶的显示和程度的估计,1.动态增强MRI显

7、示病灶优于传统影像学方法。 2.动态增强MRI可准确估计病变的大小、位置、范围、程度,有利于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法的制定。 3.国内乳腺MRI的作用不及国外突出。,十一、乳腺病变强化的病理基础,微血管密度(MVD),血管生长程度 微血管分布,病变内部强化的不均匀近似反映了微血管密度区域分布的不均匀。 我们的发现支持了“周边强化”征可能是浸润性癌生长方式反映的假设。,61个标本微血管密度与各动态强化参数的关系mMVD 微血管密度分级动态强化参数 r值 p值 r值* p值Emax 0.73 0.001 0.64 0.001Tmax -0.82 0.001 -0.81 0.001S slope 0.84

8、 0.001 0.82 0.001曲线类型* 0.88 0.001 0.90 0.001,各动态强化参数及曲线类型与 mMVD 及其分级相关。,微血管密度(mMVD)与S slope 直线回归分析,S slope 与mMVD的关系最密切。,61个良恶性病变微血管密度分级与SI-Time曲线类型的关系微血管密度分级曲线类型 1 (n=29) 2(n=2) 3(n=4) 4(n=26)良性 恶性 良性 恶性 良性 恶性 良性 恶性A(n=12) 0 0 0 0 0 1 0 11B(n=19) 0 0 1 0 1 2 1 14C(n=27) 22 4 0 1 0 0 0 0D(n=3) 3 0 0

9、0 0 0 0 0,病变SI-Time 曲线类型与微血管密度明显相关。,A型曲线,肿瘤间质微血管丰富(免疫组化染色100),C型曲线,病灶微血管稀少(免疫组化染色100),微血管分布,周边强化征与病变微血管分布有关。,肿瘤新生血管最多区域的微血管密度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动态MRI可能是估计肿瘤血管和血管生长的非创伤性方法,可用来估计预后及选择治疗方案。 灌注MRI 血管密度、大小、通透性、血流及间质的多少,十二、乳腺MRI临床应用的优势 及局限性,优势: 1. 检出病灶 2. 病灶范围估计 3. 对治疗后乳腺的评价 4. 对硅胶移植体乳腺及其并发症的评价 局限性: 1. 特异性中等,不能取代活检 2. 对微钙化不敏感 3. 费用较高,检查时间较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