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天天增分练 第27天 文言文阅读+古诗歌阅读(四)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19100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天天增分练 第27天 文言文阅读+古诗歌阅读(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天天增分练 第27天 文言文阅读+古诗歌阅读(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天天增分练 第27天 文言文阅读+古诗歌阅读(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天天增分练 第27天 文言文阅读+古诗歌阅读(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天天增分练 第27天 文言文阅读+古诗歌阅读(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天天增分练 第27天 文言文阅读+古诗歌阅读(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2727 天天 文言文阅读古诗歌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歌阅读( (四四)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公绰字仲裕,荫补将作监丞、知陈留县。天圣中,为馆阁对读。召试,直集贤院,辞,改校理,迁太子中允。出知郑州。尝问民疾苦,父老曰:“官籍民产,第赋役重轻,至不敢多畜牛,田畴久芜秽。 ”公绰为奏之,自是牛不入籍。累迁太常博士、同判太常寺。纠察在京刑狱。虎翼卒刘庆告变,下吏案验,乃庆始谋,众不从,庆反诬众以邀赏。因言:“京师卫兵百万,不痛惩之,则众心摇。 ”遂斩庆以徇。迁尚书工部员外郎,为史馆修撰。时(父)夷简虽谢事,犹领国史,公绰辞修撰。夷简薨,还兵部员外郎,复

2、为修撰。服除,复同判太常寺兼提举修祭器。公绰以郊庙祭器未完,制度多违礼,请悉更造。故事,荐新诸物,礼官议定乃荐,或后时陈败。公绰采月令诸书以四时新物及所当荐者配合为图又言祖宗配郊当正位今侧乡之非所以示尊严也初,谥诸后,皆系祖宗谥,而真宗五后独曰“庄” 。公绰曰:“妇人从夫之谥,真宗谥章圣,而后曰庄 ,非礼也,愿更为章 。 ”多施行之。初,公绰在开封府,宰相庞籍外属道士赵清贶受赂,杖脊道死。至是,御史以为公绰受籍旨,杖杀清贶以灭口。方杖清贶时,实非公绰所临。顷之,公绰亦自辨,复侍读学士,徙河阳,留侍经筵。时久不雨,帝顾问:“何以致雨?”曰:“狱久不决,即有冤者,故多旱。 ”帝亲虑囚,已而大雨。迁

3、右司郎中,未拜,卒。赠左谏议大夫。公绰通敏有才,父执政时,多涉干请,喜名好进者趋之。尝漏泄除拜以市恩,时人比之窦申。(选自宋史吕公绰传 ,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公绰采月令诸书/以四时新物/及所当荐者/配合为图/又言祖宗配郊/当正位/今侧乡之/非所以示尊严也/B公绰采月令/诸书以四时新物及所当荐者/配合为图/又言/祖宗配郊/当正位/今侧乡之/非所以示尊严也/C公绰采月令诸书/以四时新物及所当荐者/配合为图/又言/祖宗配郊/当正位/今侧乡之/非所以示尊严也/D公绰采月令/诸书以四时新物/及所当荐者/配合为图/又言祖宗配郊/当正位/今侧乡之/非所以示尊

4、严也/解析:选 C 从动词“采”分析, 月令是吕公绰“采用”的一种书, “诸书”是修饰“月令 ”的, “诸书”后要停顿,由此可以排除 B、D 两项。再由“又言”一词,是“又上书说”的意思, “言”后是所说的话, “言”后要停顿,故排除 A 项,选 C 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太常寺”是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 。2B “服”指对死者表示哀悼而穿的丧服,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规定丧服的轻重。 “服除”指守丧期满。C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分为官谥和私谥两种;谥号大多

5、是用来褒奖死者行迹的。D “经筵”是指汉唐以后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它在宋代才正式制度化,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解析:选 A “掌刑狱案件审理并称为三法司 ”错误,太常寺主要是掌管礼乐的官署。明清时期“三法司”应为刑部、都察院、大理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吕公绰关心百姓,积极向朝廷禀告民生疾苦。他将百姓因担心增加赋税而不养牛致使田地荒芜之事上奏朝廷,自此耕牛不再计入民产。B吕公绰公正严明,严惩谋反作乱之人。他亲自审讯查验刘庆案件,得知刘庆为邀功而诬陷他人,决定惩处刘庆以稳定军心。C吕公绰懂得避嫌,不担任史馆修撰。他在父亲总领国史修撰任务

6、时,主动辞去史馆修撰职位,直到父亲死后才担任此职。D吕公绰注重礼法,提倡以礼办事。他提议朝廷规范礼制,在谥号认定的问题上认为现行做法不符合礼制,需按章办事。解析:选 B “亲自审讯查验刘庆案件”错误,原文为“下吏案验,乃庆始谋” ,意思是“交付官吏查验,却是刘庆首先谋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妇人从夫之谥,真宗谥章圣,而后曰“庄” ,非礼也,愿更为“章” 。(5 分)译文: (2)公绰通敏有才,父执政时,多涉干请,喜名好进者趋之。(5 分)译文: 参考答案:(1)妇人(谥号)(应该)随丈夫的谥号,真宗谥号章圣,但是皇后谥号是“庄”,这不符合礼制,希望更换成“

7、章” 。(得分点:“从” “愿” “更”各 1 分,大意 2 分)(2)吕公绰通达聪慧有才华,在父亲执政时,多次接受别人请托,追求功名、热衷晋升的人都追随奉承他。(得分点:“通敏” “干请” “趋”各 1 分,大意 2 分)参考译文:吕公绰字仲裕,因父荫补将作监丞、陈留县知县。天圣年间,任馆阁对读。应召考试,3被任命为集贤院的直学士,推辞,改校理,迁升为太子中允。出京任郑州知州。曾经访求百姓疾苦,父老说:“官府登记百姓财产,评定赋役重轻,以致不敢多养牛,田地长久荒芜。 ”吕公绰上奏这件事情,从此牛不计入官籍。接连升官为太常博士、同判太常寺。举发检察在京案件。虎翼卒刘庆告发众人谋反,交付官吏查验

8、,却是刘庆首先谋反,众人不从,刘庆反而诬告众人以求赏。于是吕公绰上书说:“京师禁卫军队百万,不严肃惩处,就会军心动摇。 ”于是斩杀刘庆示众。迁升尚书工部员外郎,任史馆修撰。当时(他的父亲)吕夷简虽然退职,仍主领修撰国史,吕公绰辞去修撰。吕夷简去世,吕公绰回朝任兵部员外郎,复任修撰。服丧期满,又任同判太常寺兼提举修祭器。吕公绰因郊庙祭器不完备,制度多违背礼法,请求全部重新制造。旧例,祭献时所用各时鲜食品,礼官商量决定后才进献,有的失时而陈旧腐坏。吕公绰采用月令诸书,以四时新鲜的物品以及所应当进献的祭品,配合成图。又上书说:“祖宗配祭,应当端正位置,现在侧向而立,不是用来显示尊敬威严的做法。 ”当

9、初,封赠诸后谥号,都与祖宗谥号相关,而真宗五后独称“庄” 。吕公绰说:“妇人(谥号)(应该)随丈夫的谥号,真宗谥号章圣,但是皇后谥号是庄 ,这不符合礼制,希望更换成章 。 ”他所建议之事大多被施行。当初,吕公绰在开封府,宰相庞籍的外家亲属道士赵清贶受贿,被杖挞脊背死在道上。至此,御史认为是吕公绰领受庞籍意旨,杖杀赵清贶以灭口。杖打赵清贶时,实际上吕公绰并不在场。不久,吕公绰也为自己辩说,复任侍读学士,迁往河阳,留京侍讲经筵。当时很久没有下雨,皇帝回头问(吕公绰):“怎样才能下雨?”吕公绰说:“案件久不判决,就有冤屈,所以多旱。 ”皇帝亲自讯察犯人案情,不久天下大雨。迁升右司郎中,还未入朝谢恩便

10、去世。赠左谏议大夫。吕公绰通达聪慧有才华,在父亲执政时,多次接受别人请托,追求功名、热衷晋升的人都追随奉承他。曾经泄露委任的官员的名字来讨好别人,当时的人把他比作窦申。二、古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56 题。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岑 参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怨调慢声如欲语,一曲未终日移午。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钟和白纻。清风飒来云不去,闻之酒醒泪如雨。汝归秦兮弹秦声,秦声悲兮聊送汝。5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与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 “汝不闻”两句说秦筝五色十三弦,声音最为悲苦,为全诗奠定了悲苦的基调。B “怨调”两句概括描写秦筝声调幽怨缓慢的特点,好似

11、向人倾诉衷肠。C “红亭水木不知暑”运用夸张手法,从侧面表现弹奏黄钟和白纻的艺术效4果。D “清风飒来”两句从主观和客观、正面和侧面描写秦筝弹奏的艺术效果。E诗的最后两句点明“送别”的主题。结尾“汝”字与开头“汝”字相呼应,突出了结构上的前后照应。解析:选 CD C 项, “运用夸张手法”错误,该句没有运用夸张手法。D 项, “从主观和客观、正面和侧面描写秦筝弹奏的艺术效果”错误,这两句是听筝人的主观感受和表现,没有客观描写,且都是侧面描写。6诗中对秦筝的描写有何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答: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秦筝”的特点的角度出发,思考诗人描绘“秦筝”要表达的情感和具体的作用。诗人先写“秦筝”最苦、音调悲凉,后写人听了会泪如雨下,渲染了凄怆愁苦的离别氛围,也表达了诗人送别时凄苦的心绪。从情感的角度分析,表达了诗人不忍离别的心情;另外,由题目中“送外甥萧正归京”推测出诗人客居他乡,也表达了诗人被弃置州县,不能归京的苦闷之情等。参考答案:作用:通过对秦筝的描写,渲染了凄怆愁苦的离别氛围,突出地表达了诗人送别时的凄怆悲苦的心绪。(2 分)思想感情:借秦筝传达出悲苦不忍别离的心情,(2 分)其中也包含了被弃置州县,难以归京的苦闷。(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