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作文 第一编 审题准 立意高-先声夺人最重要 第2讲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19005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作文 第一编 审题准 立意高-先声夺人最重要 第2讲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作文 第一编 审题准 立意高-先声夺人最重要 第2讲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作文 第一编 审题准 立意高-先声夺人最重要 第2讲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作文 第一编 审题准 立意高-先声夺人最重要 第2讲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作文 第一编 审题准 立意高-先声夺人最重要 第2讲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作文 第一编 审题准 立意高-先声夺人最重要 第2讲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作文 第一编 审题准 立意高-先声夺人最重要 第2讲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2 2 讲讲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材料(内涵)是考生作文立意的源头,但在表现形式上看,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限定话题,允许考生对材料进行多角度解读,从中提炼出不同方面的话题,进而确立其文章主旨。新材料作文既有规定的限制性,如要求不脱离材料的内容或含意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又有灵活的自由度,如允许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等。由于它较好地融合了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长处,因此近年来深受命题者的青睐。2017 年高考全国卷、山东卷、江苏卷、浙江卷都采用了这种

2、题型考查写作,新材料作文是当今高考作文的主流题型。一、单则材料的审题立意所谓单则材料作文,即命题者提供一则寓意深刻、丰富的短小材料或简明图画,有的稍加提示点拨,有的不加提示点拨,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材料或观看画面,全面理解材料,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认识、剖析、理解、开掘与感悟,选好角度,自主立意,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的作文。审题立意技法这类作文的审题,主要是指对所供材料的本身内涵的挖掘,以及对材料之后附加的引导语的领会,和对相关写作要求的理解。审读材料时,应依据材料的不同类型特点,采取相应的审读策略。对单则材料作文的立意则从以下几种方法着手:1把握关键,纵横开掘有的材料中有关

3、键词句,就以这些关键词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有的材料较长,需先压缩概括材料,然后再抓住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句(“文眼”)进行纵横思考,反复推敲,理解意蕴,从而找到立意的突破口。典例 (2017天津高考)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2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

4、写一篇作文。分析 材料共两段文字,第一段是引子,目的是引出第二段中的关键词“重读”以及关键句“重读长辈这部书” 。这里的“长辈”既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其他年长的亲人或老师等。 “书”里有什么,再回到第一段,就是“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因此考生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可以展开以下立意:可以通过长辈的人生经历重新思考过去的时代与历史;思考家族传统和民族传统方面的文化积淀;思考长辈的人生智慧和经验教训;可以在长幼互动关系中,以长辈为镜重新发现与认识自我;从“我”的视角审视长辈在家庭角

5、色和社会角色上的进步与成熟2多向辐射,择一而定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多个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考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1)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2)既可以正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也可以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疑问);(3)既可以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申),也可以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

6、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典例 (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某书店开启 24 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分析 这则材料内容贴近生活实际,贴合时代脉搏。材料中的“书店” “书” “顾客”“读者”等相关概念我们

7、都非常熟悉,这些关键词往往就是立意多向辐射的切入点。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3(1)从书店角度立意:就其功能来讲,书店是展示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的场所,可以立意为书店为人类文化成长提供精神食粮,书店给社会的进步提供文化滋养;就其经营理念而言,可以立意为人文关怀、创新理念、共享理念、公平理念;就书店的象征意义而言,可以立意为精神寄托、心灵成长、文化滋养等。(2)从顾客、读者角度立意:人们对于知识、文化、文明的渴望;个人对精神食粮的需求与享受;书店这样的文化环境对于自己成长的滋养价值与意义等。3由果溯因,探究本质有的材料所述的是一个含有多重因果联系的事件,考生应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抓住因果关系来审题立

8、意。可以由果溯因,就是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源,就能找到最稳妥的立意,从而确定主旨。也就是概括出事件的结果后,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然后向其原因上追溯思考,最后结合材料自问自答,以原因立意。典例 (2016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

9、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分析 这则材料所述事件大抵包含以下四种情形:情形由果溯因立意情形一:小羽改进研发新式花茶。因为“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成功的原因是创新。创新能取得成功情形二:新式花茶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因为厂家违反市场秩序和法律规范。诚信和规则情形三:小羽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制定标准并联合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因为小羽不想让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想“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 。这体现了小羽的责任担当意识、规则意识、合作分享意识、大度智慧等。精明、随机应变的市场头脑;自觉的

10、市场规范(标准、规则)意识;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分享与共赢;协作精神与带头(领袖)意识情形四:新式花茶产业“努力逐渐见效” “集中创新合作、社会责任、4规模越来越大,小羽成为致富带头人。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 。分享共赢等4.问题入手,给出解答有的作文材料中呈现的是现实世界的具体问题,那么考生应当针对此问题,经由自己的深入思考、权衡、判断,给出针对性的解答。典例 (2016浙江高考)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 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

11、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当虚拟世界里的“虚拟” ,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分析 这道作文试题具有鲜明的现代感。虚拟世界里的“虚拟”与现实世界里的“现实” ,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对材料提出的问题,考生应深入思考、辩证分析。写作切入角度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虚拟”世界利弊共存,对于“虚拟”世界潜在的“疏离现实世界”的弊端,应当保持警惕。“虚拟”世界为当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应当善用“虚拟”技术,改善人类生活。“虚拟世界”并非万应灵丹,与它保

12、持适度距离,方能更好地享受“现实世界”的美好。“虚拟世界”是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远离并非良策,应当以趋利避害的心态迎接应对。5化虚为实,寻找对应诗歌、寓言、图画等寓意类材料因其题旨和意图含蓄隐晦,不容易分辨,这时应化虚为实,寻找材料与生活的“对应点”或材料中的关键词与人生的“对应点” ,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即跳出材料,向自然、社会、人生等维度延伸拓展,与现实挂钩,更深切地理解题意。这时,考生不妨做个“菩萨心肠的观世音” 。 “菩萨心肠”就是指思想上要健康向上;观,是指要观察社会、人生;世,指留心世态炎凉;音,乃“隐” ,材料隐含的内涵。典例 (2016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

13、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分析 这则材料属于寓意类材料,寓意类材料影射的是社会、人生。材料中的关键词是“行囊”与“旅程” ,立意可以从“行囊”的隐含义入手,化虚为实,赋予其具体的意义所指,并从“行囊”与“旅程”的关系这一角度来立意。5寻找材料与生活的“对应点” ,化虚为实,也就是要寻找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词“行囊” “旅程”与人生、社会的“对应点” ,也就是它们的象征意义。行囊:旅行者出行时使用的行李袋。对应人生:人生旅途中个人需要的储备

14、库。备好行囊:行李袋中准备好了旅行中的各种东西。对应人生:人生储备库中需要准备的诸如诚信、正直、责任、执着等精神品质。旅程:旅行者的路途或行程;新的旅程,指即将开始、未出发的旅程。对应人生:新的人生征程。二者关系:谈行囊必须结合人生旅程,谈人生旅程必须考虑行囊。根据材料中的引导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提示,把“有的”化虚为实,使之具体化,形成所写文章的话题及主旨:“书到用时方恨少” ,要不断储备知识的行囊,才能少走弯路;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生旅途不可或缺的行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人生旅途中应该准备经典的行囊,与名著相伴随,充实自我的人生;未来岁月不可期的东西多矣,准备行囊要未雨

15、绸缪;顺时而动,与时俱进,要及时更新、补充人生行囊中的装备;诚信(或“乐观、恒心”等)是人生旅途的重要行囊,没有它,就难以致远等。审题立意示例典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年轻人在阳台上种植了一大排紫藤花。夏天,枝叶垂悬于两层楼之间,形成了美丽的绿色叶幔。年轻人几度想将枝叶拉起用木架固定,帮他挡住阳光,降低屋内暑气,但感觉如此做太小气而作罢。第二年,年轻人在阳台欣赏盛开的紫藤花时,发现有几株葡萄藤攀上了他的阳台。往下看,一个女孩正对着他微笑。楼下人家为了感谢他种植的紫藤花挡住夏天的太阳,所以种植葡萄作为回馈。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

16、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立意这则材料看上去好像比较松散,里面出现了年轻人和女孩两个人物,年轻人想将紫藤花枝叶拉起遮阳而最终作罢,女孩种植葡萄攀上年轻人的阳台。对于这类材料作文,审题时适合选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展开立意。仔细分析材料,抓住两件事之间的关系,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系,不难作出正确的立意选择。可供立意的角度有三:从年轻人看,大度会赢得回馈(或:分享使快乐加倍);从女孩看,受惠应懂得感恩;从整件事看,邻里当和谐相处。写作时选择其中任何一个角6度立意,均符合题意。范文多维观摩学会分享,快乐和谐一考生年轻人把紫藤花分享给邻居,邻居把葡萄藤分享给年轻人,邻里和谐,生活美好。学会分享,快乐和谐。百灵啼声婉转,麻雀扑打着翅膀,鸟儿在同一片蓝天飞翔;小草青葱,树木成荫,草木在同一片土地呼吸;行人匆匆,游人闲适,人们在同一片土地生活。分享一个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