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四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 课件系列三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7517235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四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 课件系列三 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四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 课件系列三 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四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 课件系列三 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四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 课件系列三 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四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 课件系列三 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四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 课件系列三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四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 课件系列三 (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 必修一,第12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第四单元,预习案聚沙成塔,一、小组研讨 阅读全文,概述导语部分及新闻主体报道的内容,将中国实现航天梦想的历程按时间排列,并标记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 参考答案: 本文第一、二、三段是导语部分,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按时间顺序叙述国人的飞天梦以及为实现这个梦想,科学家们所做的不懈努力。,二、师生探究 1相对于全文来说,导语部分运用了什么

2、叙述手法?为什么采用这种叙述手法?有何好处? 参考答案: 文章开头采取了倒叙手法。作者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写了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神舟”五号载人火箭成功升上太空。采用倒叙手法的原因是“神舟”五号升空是最近发生的值得中华民族纪念的重大事件,全国人民的目光聚焦于此,庆祝“神舟”五号成功升空,回眸历史,叙述成功之不易,这正是这篇新闻的写作缘起。倒叙手法的运用,突出了“神舟”五号成功飞向大空的历史意义。,2本文描述的是中国飞向太空的航程,而第5段却写了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一事,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这样写就把中国飞向大空的航程放到了世界航天历程的大背景中,正是“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

3、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怎能“落伍”? (2)在对比烘托中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3恰当地运用议论、抒情是本文写作的主要特色,请举例分析它们的作用。 参考答案: (1)深化主旨,揭示本质。如“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样的议论使读者不仅看到了事实,而且还领悟到这一事实的重大现实意义。 (2)激发读者的感情。如“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历史的脚步终于跨进了一个神圣的日子”“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是议论,也是抒情,可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唤起大家思想感情上的共鸣,提高了文章的鼓舞性。,导语是对消息核心内容的概括。请在下面这则消息的横线上补写导语。 抗日战士聚徐州 本报讯,今天是徐州沦陷纪念日。_ 答案: (示例)当年曾在徐州生活、战斗过的9名八旬老人从全国各地齐聚徐州,共忆往昔峥嵘岁月。(本答案采用的就是“直叙式”),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