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的发展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16728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的发展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的发展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的发展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的发展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的发展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的发展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的发展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的发展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的发展同步练习同步练习1.乾隆年间的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千金。从中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 苏州人口众多B. 苏州商业繁荣C. 苏州地价上涨D. 苏州农业发达2.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 )A. 发展海外贸易B. 推行垦荒政策C. 发展手工业D. 改进生产工具3.影视作品折射出历史冰山一角。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两部以明清著名的商帮为背景的电视剧,这两个著名的商帮来自( ) A. 浙江、广东B. 安徽、山西C. 山西、江苏D. 广东、福建4.康乾盛世后不久,一方

2、面“无业游民,数百万计居于川楚深山老林”,另一方面“地主田虽买,无人为耕”这段话反映了( )A. 人口剧增B. 耕地面积增加C. 土地兼并恶性发展D. 重农抑商5.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不正确的是( )A. 出现了成熟的手工业工场B.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C. 水利的兴修D. 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6.如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选择题选择题2A. 水陆交通发达B. 边境贸易繁荣C. 城市中坊市分罝D. 商业市镇兴盛7.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市场,主要集中在( )A. 纺织业B. 采矿业C. 运输业D. 餐

3、饮业8.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基础的是( )A.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B. 手工业的发展C. 商帮的活动D. 商品贸易的兴盛9.“晋商北走边疆,东渡东瀛,南达南洋,开辟出一条以山西、河北为枢纽,北越长城、蒙古,直达俄境西伯利亚、彼得堡及莫斯科的国际商道,由此步入了辉煌时期。到了清朝,晋商已成为国内势力最雄厚的商帮。辛亥革命后晋商几乎销声匿迹。”从材料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A. 晋商经商的范围非常广B. 晋商开创了国际贸易获利巨大C. 晋商最牛的一个商业行当是票号D. 晋商贸易中枢是山西和河北10. 下列关于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棉花、烟草、甘蔗开始种植 景德镇瓷器制作的工艺

4、水平有了新的突破 南京成为新兴的丝织业中心 北京、汉口、苏州、佛山号称“天下四聚”A. B. C. D. 11. 下列关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鼓励垦荒促进经济发展B. 出现一大批工商业市镇C. 人口的增长,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D. 人口的增长,加重了社会负担,阻碍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 材料题材料题312. 材料: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 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集市、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商帮,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5、例如山西人组成的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了乾隆时期,晋商在全国各地开设了“票号”。 (1)根据材料,写出清朝前期商业网的特点。(2)通过材料概括清朝前期商业发达的主要表现。(3)清朝前期商业发达的原因是什么?13. 经济的发展是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的基础。经济的发展要处理好人口、资源等多方因素的平衡,才能保障健康和持续。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前期我国人口统计简表时间 全国人口统计数 顺治 18 年(1661 年) 1920 万人 康熙 9 年(1670 年) 1939 万人 乾隆 8 年(1743 年) 15000 万人 乾隆 59 年(1794 年

6、) 000 万人 材料二: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简表时间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统计数 顺治 18 年(1661 年) 688 亩 康熙 60 年(1721 年) 826 亩 雍正 12 年(1734 年) 813 亩 4乾隆 49 年(1784 年) 251 亩 材料三: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 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清高宗实录请回答:材料一反应了什么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人口变化的原因。据材料三,说明黄河流域出现了什么

7、社会现象?依据材料一、二简要分析其原因。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5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答案答案】1. D2. B3. B4. C5. A6. D7. A8. A9. C10. D11. D12. (1)特点:第一,由四部分组成:农村集市、城镇集市、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第二,商业网遍布了全国各地。 (2)第一方面,组成了发达的商业网。第二方面,一些原有的农村地区发展成工商业市镇,以及小城镇发展为大城市。第三方面,出现了著名的商帮,如晋商。(3)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13. (1)人口增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2)盲目垦

8、田,水域面积缩小,破坏生态环境,水灾严重。人口增长,耕地有限。(3)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需要平衡;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解析解析】1. 根据题干信息“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千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万烟火”反映人口多;“财富甲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千金”反映商业繁荣、地价上涨;题干看不出农业方面的表现,因此只有选项 D 符合题意 故选 D本题以乾隆年间的苏州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清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2. 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

9、地力殆尽”,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发展农业生产,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兴修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6故选 B 本题以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推行垦荒政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再认、再现能力和对历史的评价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清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3. 观察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他们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其中著名的有安徽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故题干这两个著名的商帮来自安徽、山西 故选 B 本题以两部以明清著名的商帮为背景的电视剧为切

10、入点,主要考查这两个著名的商帮的来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4. 根据题干信息“康乾盛世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业游民,数百万计居于川楚深山老林”,反映老百姓因没有土地而失业;“地主田虽买,无人为耕”反映地主有土地无人耕种故题干说明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因此只有选项 C 符合题意 故选 C本题以康乾盛世后的现象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清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5. 为发展农业生产,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兴修水利;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11、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没有出现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故选 A本题以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清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6. 题干图片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可以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商业市镇交易兴盛 故选 D 7本题以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清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7. 据所学知

12、识可知,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市场,主要集中在纺织业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机户他们拥有大量资金和几台至几十台织机,开设机房,雇佣几名至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机工计日向机户领取工资,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机户和机工两者之间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 故选 A 本题以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市场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主要集中在的行业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的相关史实8. 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

13、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基础 故选 A 本题以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基础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明朝时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清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9. 据“晋商北走边疆,东渡东瀛,南达南洋,开辟出一条以山西、河北为枢纽,北越长城、蒙古,直达俄境西伯利亚、彼得堡及莫斯科的国际商道,由此步入了辉煌时期到了清朝,晋商已成为国内势力最雄厚的商帮辛亥革命后晋商几乎销声匿迹”可知,晋商经商的范围非常广、晋商开创了国际贸易获利巨大、晋商贸易中枢是山西和河北“晋商最牛的一个商业行当是票号”是从材料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 故选 C 本题以晋商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明清经

14、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清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10. 我国棉花栽培历史悠久,约始于公元前 800 年,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棉花较早的国家,8故清朝前期棉花、烟草、甘蔗开始种植的表述是错误的,据此可排除含的 ABC 三个选项 故选 D 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可用排除法解答 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11. 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出现一大批工商业市镇;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

15、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这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但不是阻碍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 故选 D 本题以关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的叙述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清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12. (1)本题考查清朝前期商业网的特点。分析题干“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集市、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可知清朝前期商业网的特点是第一,由四部分组成:农村集市、城镇集市、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第二,商业网遍布了全国各地。 (2)本题考查清朝前期商业发达的主要表现。分析题干“全国性市

16、场组成的商业网。”“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商帮”可知清朝前期商业发达的主要表现第一方面,组成了发达的商业网。第二方面,一些原有的农村地区发展成工商业市镇,以及小城镇发展为大城市。第三方面,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山西商人组成晋商,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徽商。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本题考查清朝前期商业发达的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913. (1)本题考查清朝人口增长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