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16719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1919 课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目|标|我|明|确了解清朝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史实;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清初人口增长的原因和表现。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右图是清朝的开荒执照,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处吗?政府为什么要发放这个执照?1背景(1)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_生产,是“国之大计” 。(2)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_的兴盛奠定了基础。2措施(1)扩大耕地面积: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到

2、了开发。(2)兴修_: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3)在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_、甘薯等高产作物。(4)种植面积扩大: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3作用: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对_和城镇_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手工业:清朝前期,丝织业、棉丝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2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2商业(1)商业网

3、:形成了由农村集市、_市场、_市场和_市场组成的商业网。(2)商帮:_和_。三、人口的增长1概况(1)明朝:明末以来的经济衰败和连年战乱,造成人口锐减。(2)清朝:清朝_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2问题(1)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_下降。(2)庞大的_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预习反馈快来检测学习效果,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吧!(1)顺治、康熙、 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2)清朝时,开始从海外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4、)(3)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4)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 3 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 2/3。( )快学快记图示助记歌谣巧记明末动荡经济坏,清初恢复是大计。顺、康、雍、乾诸帝王,力推垦荒好政策。耕地面积增三3亿,黄、淮、运河大治理。技术改进品种新,粮食产量大幅提。农业发展社稳定,助推手工和商业。人口数量快增长,人地矛盾渐突出。,探究点 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的增长素材一:到了清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甘薯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了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致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

5、谚语。素材二: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 2500 家,织工超过 50000 人。素材三图(a) 盛世滋生图(局部) 图(b) 前门街市图(局部)素材四: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 1.5 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 3 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 1/3。(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素材一中“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 “湖广熟,天下足”等现象的原因有哪些?(2)素材二反映了哪一现象的出现?素材四中人口增长的原因有哪些?4(3)素材一所述领域的恢复和发展与素材二、素材三所述领域的发展有何关系?(4)分析前三则素材与人口增长的关系。,特别提

6、示(1)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2)19 世纪初,全世界有 10 个拥有 50 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 6 个。这 6 个城市是北京、江宁(南京)、扬州、苏州、杭州、广州。名师点睛认识“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 “康雍乾之治” “康乾之治” ,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 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

7、阔。 课堂小结 课外链接甘薯的推广航海家哥伦布曾将由美洲大陆带回的甘薯献给西班牙女王。16 世纪初,西班牙已普遍种植甘5薯。西班牙水手把甘薯携带至菲律宾的马尼拉和摩鹿加群岛,再传至亚洲各地。甘薯传入中国通过多条渠道,时间约在 16 世纪末期,明代的闽书 农政全书 、清代的闽政全书 福州府志等均有相关记载。甘薯开始只在南方种植,北方种植要从福建运薯秧,长途运输损耗过大。乾隆五十年(1785 年),福建闽县 80 岁农民陈世元自愿携带薯子前往豫地教种,这样北方攻克了育秧栽种的难关,甘薯迅速在北方扩种。一、选择题1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国之大计”是( )A恢复

8、和发展农业生产 B发展商业C提倡手工业 D注重海外贸易2清朝中期,在粮食种植方面,普遍推广的外来高产农作物是( )A水稻、玉米 B玉米、甘薯C甘薯、小麦 D小麦、水稻3清朝前期手工业有很大的发展。右图展示了哪一行业的发展状况( )A制瓷业B制茶业C矿冶业D纺织业4乾隆时期拥有“十万烟火” ,财富“甲于天下” ,有的地段“地值寸金”的城市是( )A杭州 B扬州 C苏州 D广州5电视剧乔家大院描写了咸丰初年,山西祁县乔家堡乔家人的传奇经历。该电视剧反映的是哪一商帮的发展历程( )A晋商 B徽商 C浙商 D鲁商6右面的清朝盛世滋生图(局部)展示的是苏州斜桥商市。该图反映出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

9、型特点是( )6A出现了农村集市B坊市分置C边境贸易繁荣D商业市镇兴盛 7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人口的数量也有很大的增长。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有( )人地矛盾突出 生态环境破坏 经济持续发展 农业较快恢复A B C D8下列有关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状况的论述,错误的是( )A人口数量迅速大幅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大幅下降B人口数量迅速大幅下降,人均耕地面积大幅增长C人口数量迅速大幅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大幅增长D人口数量迅速大幅下降,人均耕地面积大幅下降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5 世纪以来,中国人口不断增长,到19 世纪初,中国人口超过 3 亿,占当时世

10、界总人口的 1/3。7(1)面对材料一中人口迅速增长问题,当时农业的哪些进步有助于缓解人口大量增长带来的粮食紧张问题?材料二 瓷器生产的分工十分细密,生产一个杯子,要经过几十道工序。人们用“工匠来八方,器成走天下”来形容景德镇的繁荣。每到夜晚,这里“火光烛天” ,有人戏说景德镇是“四时雷电镇” 。 景德镇出产的瓷器种类可分为九大类:青花瓷、粉彩瓷、斗彩瓷、颜色釉瓷、珐琅彩瓷、变色釉瓷、古彩瓷、新彩瓷、雕塑瓷。(2)根据材料二中景德镇瓷器制作过程的描述,请你说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特点。材料三 (3)这幅图反映了什么?(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8详解详析详解详

11、析【自主学习】一 1.农业 垦荒 前期2水利 玉米3手工业 商品经济二 2.城镇 区域性 全国性 晋商 徽商三 1.前期2地力 人口【预习反馈】(1) (2) (3) (4)【要点探究】探究点 (1)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推行垦荒政策;耕地面积的扩大;水利工程的兴修;耕作技术的改进和新品种的改良等。(2)清代前期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政治相对开明,社会稳定;边疆地区开发,经济发展;高产作物的推广使粮食产量增长;传统家庭繁衍观念的发展等。(3)农业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4)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长。【课时作业】1A 解析 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

12、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2B 解析 从题干中的关键词“外来高产农作物”判断,B 项符合题意。3D4C 解析 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 ,财富“甲于天下” ,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5A 解析 从题干中的关键词“山西”分析,该商帮属于晋商。6D 解析 盛世滋生图描绘了乾隆时苏州繁华的市井风情。故排除 A 中的农村集市,B 是在唐朝时期,C 苏州不是边境地区,故选 D。7A 解析 从题干中的关键词“社会问题”分析,符合题意,故选 A。8A 解析 结合图片中的数据分析,清朝前期人口数量大幅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大幅下降。99(1)扩大耕地面积;兴修水利;改进粮食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2)分工十分细密、工匠来自四面八方、生产规模大和产品种类繁多。(3)反映了乾隆时苏州繁华的市井风情。(4)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发展、商业发达、人口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