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85341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7516238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8534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8534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8534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8534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8534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8534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8534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学校: 专业: 姓名: 学号: 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2 分,计分,计 3030 分)分)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 A.鼻 B.耳

2、C.口 D.舌 E.目6.“罢极之本”是指( )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7.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8.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 )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9.“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 )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0.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1.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 )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

3、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2.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3.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4.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5.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阴偏衰 D.阳偏衰 E.阳胜则阴病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3 3 分,共分,共 3030 分)分)1. 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 )A.辛 B.甘 C.酸 D.苦 E.

4、咸 2. 五脏分阴阳,以其功能特点而言,属阳的有(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3. 以下在五行中属木的是( )A.筋 B.脉 C.肉 D.目 E.胆 4. 与气的生成关系密切的脏是 (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5. 以下属于气的升降失常的是( ) A.气滞 B.气逆 C.气脱 D.气闭 E.气陷 6. 气为血之帅是指(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生气 7. 与血液运行关系密切的脏是(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8. 以下病邪,属于阳邪的有(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 9.

5、以下何脏腑与水液代谢有关( ) A.肺 B.脾 C.肾 D.三焦 E.膀胱 10. 六淫之中,易耗气伤津的邪气有( ) A.风邪 B.燥邪 C.暑邪 D.湿邪 E.火邪三、填空(每空三、填空(每空 1 1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 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 2. 按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疗原则是( )与( )。3.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与 ( )两个方面。 4.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包括( )与( )。 5. 预防包括( )与( )两个方面。四、名词解释(每题四、名词解释(每题 2 2 分,计分,计 1010 分)分)1. 阴阳 2. 藏象 3.正气4.疫气5.六淫

6、五、简答题(每题五、简答题(每题 5 5 分,计分,计 1010 分)分)1.何谓五行的相生相克?其规律如何?2.简述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六、论述题(每题六、论述题(每题 1010 分,计分,计 1010 分)分) 何谓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述之。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D 2.D 3.C 4.B 5.B 6.A 7.A 8.C 9.D 10.C 11.B 12.D 13.B 14.A 15.C 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 1.C.D.E 2.A. B 3.A.D.E 4.C.D.E 5.B. E 6.A. B.C 7.A. B.C.D 8.A. C.E

7、 9.A. B.C.D.E 10.C.E 三、填空三、填空 1.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2. 虚则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 3. 主疏泄 主藏血4.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易伤肺5.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四、名词解释四、名词解释1.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1分)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1 分)。2.藏象,是藏于人体内的内脏(1 分)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1 分)。 3.正气:即人体的生理机能,主要指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邪能力及康复能力。4.疫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5.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

8、称。五、简答题五、简答题1.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滋生、助长、促进的关系(1 分);相生的规律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依次相生(1 分)。五行相克,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1 分); 相克的规律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依次相克(1 分)。2. 湿邪的性质与致病特征是: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类水,故为阴邪;湿邪袭人易阻滞气机,损伤脾阳(1 分)。湿性重浊。湿邪致病的症状有沉重、秽浊不清等特征(1 分)。湿性黏滞。湿邪致病具有症状上黏腻不爽,病程上缠绵难愈的特征(1 分)。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致病多引起

9、下肢及下焦部位病变(1 分)。 六、论述题六、论述题 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2 分)。肝气的疏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血与津液的运行输布:气能行血,行津,肝气能调畅气机,故能促进血液运行与津液输布(2 分);促进脾胃的运化与胆汁的分泌排泄:肝通过调节脾胃气机的升降与胆汁的分泌、排泄而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2 分);调畅情志:情志活动以气血运行通畅为基础,肝气疏泄能调畅气机,促进血行,故能调畅情志(2 分);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女子的排卵与月经来潮,男子的排精,依赖于气机的调畅及肝气的疏泄功能(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