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学案:4.14《阿房宫赋》(语文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15010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学案:4.14《阿房宫赋》(语文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二语文学案:4.14《阿房宫赋》(语文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学案:4.14《阿房宫赋》(语文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学案:4.14《阿房宫赋》(语文版必修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房宫赋学案阿房宫赋学案课前预习案课前预习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杜牧,字,世称,晚唐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合称为“小李杜” 二.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剽掠其人( )横槛( )鼎铛玉石( )逦迤 ( )缁铢( ) 媵嫱 ( ) 三.填写杜牧的名句. 东风不与周郎便,一骑红尘妃子笑,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商女不知亡国恨, 四、作者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课后检测案课后检测案 一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四海一 ( ) 2.弃掷逦迤( ) 3.六王毕 ( ) 4.二川溶溶( ) 5.盘盘焉 ( ) 6.骊山北构而西折( ) 7.朝歌夜弦 ( ) 8.缦立远视,而

2、望幸焉( ) 二二.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盘盘焉,囷囷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C骊山北构而西折 谁得而族灭也 D多于九土之城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三三.下列加点词语含义与现在相同的一组是:(下列加点词语含义与现在相同的一组是:( )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一旦 不能 有 输 来 其 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独夫之心日益骄固用之如泥沙楚人一 炬,可怜焦土多于市人之言语 A B C D 四四.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3、译: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译: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 五五.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 2.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3. 王子皇孙( )4.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5.一 旦不能有 ( ) 六.下列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下列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六王毕,四海一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地. B.人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 奈何取之尽锱、铢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D.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4、七.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 “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八八.阅读下文,完成阅读下文,完成 13 题题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 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 多于在

5、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 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 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 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句相同,句不同 B句不同,句也不同 C句相同,句也相同 D句不同

6、,句相同 2.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 而复哀后人也”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是( )A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是指当时的宋人(如杜牧);是指秦人;B相同,都是指宋人;是指宋以后的人;C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相同,都是指宋以后的人;D相同,都是指宋人(如杜牧),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3.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 肥,很快失掉了民心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 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 情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 解极为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