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6精品学案集:1.2环境问题概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12499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6精品学案集:1.2环境问题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6精品学案集:1.2环境问题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6精品学案集:1.2环境问题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6精品学案集:1.2环境问题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6精品学案集:1.2环境问题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6精品学案集:1.2环境问题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6精品学案集:1.2环境问题概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 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分类:A.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B.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坏。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等生态破坏:森林减少、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矿产资源枯竭等。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1.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人类工农业生产向环境过度索取资源和排放污染物人口急剧增长

2、科技进步带来的环境问题,如电子垃圾。 2.危害:A.威胁生态平衡 B.危害人类健康 C.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环境污染: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等。具体问题形成原因危害防治措施全球变暖燃烧矿物燃料等 排放大量的 等温室气体; 毁林。 海平面上升,沿 海低地被淹; 世界各地降水和 干湿状况变化, 引起经济结构变 化。 提高能源利用率; 采用新能源; 加强国际合作酸雨污染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过多 的 和 等酸性 气体。危害水生生物; 危害农作物、森林 生长; 腐蚀建筑物; 损害人体健康根本途径:减少硫氧 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 放。具体措施: 发

3、展洁净煤技术和 清洁燃烧技术;加 强国际合作臭氧层破坏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大量的 气体。 危害人体健康; 破坏生态环境和 农林牧渔业。减少并逐步禁止氟 氯烃物质的排放,积 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加强国际合作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特点:突发性;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练习练习第第卷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共共 5050 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选,该题不得

4、分,选对一题得 2 2 分分) )1下列选项不属于原生环境的是 ( )A大漠盐湖 B极地苔原 C畜群牧场 D高山草甸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 ( )A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B环境决定人类活动 C人类活动决定环境的发展和变化 D环境的发展具有自我的规律,人类应服从环境3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核心是 ( )A土壤 B植被 C水文 D大气4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原因是主要的 B环境发展的必然 C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D环境问题的产生完全由人类的活动决定5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废气,通过高烟囱“越境”到北方邻国加拿大,引起了国际纠纷。这主要反映了环境问题产生原因中( )的矛盾? A短期经济利益

5、与长远环境效益 B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C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 D资源的有效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6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告诫我们,在环境问题上,要正确处理的什么矛盾。 ( )A资源的有效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B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C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 D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7下列关于当代环境问题特点的叙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B过程的不可逆性 C规模的全球性 D治理的不可行性8人工合成的被试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特性,但是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损害了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这一问题说明了环境问题的什么特点? ( )A危害的不可预

6、见性 B人类破坏活动的广泛性 C规模的全球性 D过程的不可逆性 9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鉴于环境问题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人类不应再合成新的、自然界原来并不存在的物质,从而避免环境问题的产生B原始森林被砍伐后,人们可以重新造林,但是人工林中的动植物、微生物乃至土壤,并不能恢复到原始森林本来的面貌C随着人类活动的空间不断扩大,联系的不断增强,现阶段的环境问题全部演变成全球性范围内的问题D由于南极和北极地区,环境恶劣,人烟稀少,所以不存在环境问题10.下列现象中,主要由人为因素而形成的是 ( )A我国华北平原农作物受寒潮的侵袭 B臭氧层出现空洞,从而危害人体健康C我国因水旱灾害

7、,每年损失巨大D2000 年春夏之交我国北方不少地方出现蝗虫灾害,农作物因而减产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耗费巨资移植大树进城据统计,移植大树的成活率不超过 60,据此回答 1112 题:11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病虫害防治不力 B移植过程中受损伤 C生存环境改变 D人为破坏严重 12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加剧水土流失诱发地质灾害增加酸雨频率影响生态群落增加地表水的下渗A B C D13下列环境问题不能够反映当代环境问题的规模全球性特点的是 ( )A臭氧层破坏问题 B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 C海洋污染问题 D 水土流失问题14下列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是 (

8、)A要想富,上山去砍树 B讲卫生,用一次性饭盒C过日子,多子多孙多福寿 D到市场买菜,自备菜篮子15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表达的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题是 ( )A大力发展经济,解决贫困问题 B颁布保护环境的法律,建立环保机构C加强全球合作,共同保护环境 D进行国土规划,搞好国土整治16下列叙述中,与“绿色奥运”理念相符的有 ( )A在硬件建设方面,要把保护古都风貌、突出北京特色放在重要地位B到 2008 年奥运会时,每平方千米都有天气预报C在市民中提倡主人翁意识、学习意识、参与意识、自律意识D到 2008 年,本市 90的公交车和全部出租车、环卫车、邮政车都将使用清洁燃料17沙尘暴的袭

9、击敲响了环保的警钟,要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局面,我国应( )坚决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适度放慢经济建设的速度加大环保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方面的执法力度ABCD18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严重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B多数国家资源比较贫乏,环境承载量小C接受发达国家污染严重工业的转移D经济、技术水平有限,环境保护能力不足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要实现人类同环境的协调发展,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据此回答 1920 题:19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 )A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B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人们的生

10、活水平C全球共同合作,打击恐怖主义,保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D实现人口零增长、经济零增长、环境污染零增长20能促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的社会行为是( )A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B大量使用聚乙烯塑料饭盒C限制使用再生纸D垃圾分类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要求。据此回答 2122 题:21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积极发展国家工业C积极发展科技,开发新能源D治理污染2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保持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 ”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

11、游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总量D改善生态环境“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被破坏。它是英国经济学家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性的经济模式。据此回答 2325 题:23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 )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B围湖造田,开垦荒山C南水北调,发展生产D发展工业,污水排入江河24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全球变暖B破坏性地震C酸雨危害D土地沙漠化25下列行为中,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C封山育林,永不采伐 D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第第卷卷(非选择题,共

12、50 分)二、综合演练与思维拓展(本题共二、综合演练与思维拓展(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 ,共计,共计 5050 分)分)26 (36 分)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圈层代表_;圈层代表_。(2)A 表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从环境中获取_和_;B 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产生的_又要排放到环境中去。(3)C 表示_ 作用于环境;D 表示环境对人类的_作用。(4)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当人类向环境_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_速度,或者向环境_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5)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可用图中的箭头_表示,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可用图中_箭头表示;酸雨可用图中箭头_表示;植树种草可用图中箭头_ _表示。(6)由于图中 B 所表示的人类活动而产生的环境问题,其中位于大气圈的有_ 、_ _,位于水圈的有_ _ 、_ 。27 (14 分)阅读“PPE 怪圈”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PPE 怪圈”(“贫困人口环境”怪圈)是指贫困(Poverty) 、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更准确地说,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由于“PPE 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普遍存在,所以常被用作解释贫困地区贫困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