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57512404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考试说明: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与作用。 2、“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以及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后果。,二、“斯大林模式”形成背景,1、苏联的建立 时间:1922年12月30日 国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最初成员: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外高 加索联邦后来发展到15个加盟共和国,2、列宁逝世(1924年1月)苏联进入斯 大林时代,苏联国旗,1991年12月25

2、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苏联时代的结束。,俄罗斯国旗,一、初期探索和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巩固苏维埃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世界工业强国,列宁在莫斯科一家工厂做完演讲后离开突然,响起一阵枪声,列宁捂着胸口倒下了! 红军战士瓦西里在押送粮食到首都彼得格勒后,自己却因饥俄而晕倒。 电影列宁在1918,1 1,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里的“特殊历史条件”包括 英法美日等国武装干涉苏俄,支持俄国境内叛军,内战爆发 国内反革命势力猖獗 俄国相对落后贫困 巩固苏维埃政权是当时最重要的任务A. B. C. D.,D,帝国

3、主义的武装干涉,国内反动势力的反扑,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图示),1918年,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思考:从图示可见,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最初目的是什么?,列宁在莫斯科一家工厂做完演讲后离开突然,响起一阵枪声,列宁捂着胸口倒下了! 红军战士瓦西里在押送粮食到首都彼得格勒后,自己却因饥俄而晕倒。 电影列宁在1918,1 1,坚冰,2、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死亡威胁,采用了什么措施打破“坚冰” ? 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 大中小型工业一律收归国有; 贸易上取消自由贸易; 为保障劳动力的供给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A. B. C. D.,D,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将

4、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哪些内容呢?,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3 、到1920年底,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基本结束。这时,苏俄农民中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以下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C使苏俄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取得完全巩固,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D只是一种为赢得战争而采取的临时政策,C,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实质) 政策的

5、实施为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战胜敌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军事上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为布尔什维克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一种尝试。但是,实践证明这不是一种理想的政策,一些措施(如国家垄断全部经济、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平均分配等)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损害了农民和工人的利益,使工农联盟也濒于瓦解。因此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积极性,局限性,1、经济危机:长期的战争破坏,加上自然灾害,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使得苏俄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濒临崩溃。 2、政治危机:经济危机日益严重,使得人民生活极端困难,引发了人们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

6、政策的极度不满,国内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921年,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 摘自苏联兴亡史 【设问】 (1)此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苏俄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恢复国民经济,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改善人民的生活;农民开始不满余粮征集制;阶级敌人挑起事端,企图颠覆苏维埃政府。,俄共(布)“十大”召开时的抗议,抗议者认为: 新经济政策是恢复资本主义。,(3) 1921年列宁也说:“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

7、,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 请思考:列宁要退到什么地步?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恢复外资和私营企业;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4) 列宁实行 “退”, 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三、柳暗花明又一村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阅读教材,归纳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具体背景有哪些?,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 战争的破坏;自然灾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失误,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工人、农民不满,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 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参考图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目的有哪些?开始实施的标志是什么?,目的:1)恢复经济,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解

8、决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2)巩固苏维埃政权;3)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4)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1)直接目的,3)根本目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作用,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实行按劳分配的工资制,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能力提升:,由此可见,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实质:新经

9、济政策实际上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的经济命脉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何处?,“新”: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1、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它的实施,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国家的财政收入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巩固了工农联盟,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使苏俄找到了一条比较合适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新经济政策给苏俄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结合史实,从背景、内容和作用方面概括说明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共同之处。,走向2

10、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结合相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不同时期俄、美、中的“改革调整”各指什么?,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三国的“改革调整”的实质各是什么?,俄国:国家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美国: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

11、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思考: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是外部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和战争的威胁国内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历史传统制约 斯大林个人因素 A B C D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A,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现在不发展重工业,就等于慢性自杀。 斯大林,思考: 西方国家工业化一般都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而苏联的工业化却是优先发展 。,重工业,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现在不发展重工业,就等于慢性自杀。

12、 斯大林,思考:针对苏联当时的国情,斯大林模式有什么办法使苏联重工业快速发展起来? 经济政策: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国家直接管理经济;制订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轻工业和农业必须适应重工业发展,为它提供资金。 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行动 :实施三个五年计划。,思考:苏联的工业化成就有哪些?与此同时,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如何?苏联: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位和世界第二位。欧美:1929-1933年当时欧美正在发生经济危机。 (三)为什么欧美的经济危机没有影响苏联的经济建设?,该图反映的重大举措是什么?农业集体化,中苏农业改造比较,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化

13、创造了条件,但导致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落后的小农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据统计,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在苏联农村中,牛减少了20%,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强行实施 D为配合社会主义工业化,限制商品货币关系,斯大林模式(1936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宣布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的主要表现,经济所有制结构单一公有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全盘集体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个人高度集权,斯大林模式的表现,政治:高度集权,个人专断,缺乏民主;党政不分,干部终身 制、任命

14、制 经济:高度集中、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统得过死,缺乏活力。 思想:个人崇拜、公式化、行政干预。,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来看,从斯大林模式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发展历程对比来看,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深刻的教训?,(1)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要从本国国情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比例平衡发展,使经济稳步健康地发展。 (3)要注意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评论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 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那有这样的道理。”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情况和毛泽东的评论,谈

15、谈“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利: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 为反法西斯胜利取得胜利奠定基础; 国民文化素质普遍提高,而且培养大批专家。 弊端: 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计划指令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对东欧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苏联改革的结果赫鲁晓夫改革把苏联搞“乱”了;勃列日涅夫改革把苏联搞“死”了;戈尔巴乔夫改革把苏联搞“垮”了。,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问题1、苏联“无法继续前进”的原因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农业的相对落后; 工业领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问题2、此话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存在什么弊端?体现在哪些措施?结果如何?,弊端: 没有突破旧体制 脱离实际、盲目性大 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没有结合国情 措施: 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 政治上全面批判斯大林。 结果: 1964年赫鲁晓夫黯然下台,改革没有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