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疾病病人的护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511764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166 大小:4.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胸部疾病病人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66页
胸部疾病病人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66页
胸部疾病病人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66页
胸部疾病病人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66页
胸部疾病病人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胸部疾病病人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部疾病病人的护理(1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胸部疾病病人的护理,急性乳房炎,好发于产后34周哺乳期的初产妇,故称为产后乳房炎,健康史,身心状况,患侧乳房胀痛、局部红肿、发热。随着炎症的发展,病人可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常有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炎症局部可出现脓肿,诊断检查,血常规检查,超声波检查,脓肿穿刺,可直接 确诊,护理诊断,体温过高 与细菌或细菌毒素入血有关 疼痛 与乳汁淤积、炎症肿胀有关 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手术切开引流或脓肿破溃有关 焦虑 与担心婴儿喂养及乳房形态改变有关 知识缺乏 缺乏哺乳期卫生和预防乳房炎知识,护理措施,一般处理,患乳停止哺乳,并排空乳汁,可用吸乳器,局部热敷或理疗,水肿明显者可用2

2、5%硫酸镁溶液湿热敷,感染严重或并发乳瘘者常需终止乳汁分泌(己烯雌酚、苯甲酸雌二醇)。,前进,后退,抗生素应用,原则应早期、足量、有效,可选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对青霉素过敏,则应用红霉素,中药治疗,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物或鱼石脂软膏外敷,脓肿处理,及时切开引流,注意:切口应采用放射状切口,以免损伤乳管,为保证引流通畅,可用对口引流,后退,乳腺囊性增生病,病因,内分泌障碍,性激素代谢障碍,性激素受体异常,临床表现,乳房胀痛,肿块,与月经有关,处理原则:主要采用对症处理,如口服逍遥散等,定期复查,如有恶变予切除。,乳腺纤维腺瘤,病因,雌激素,临床表现,乳房肿块,处理原则,手术切除,乳癌,乳

3、癌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乳房疾病,目前乳癌已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病因,乳癌多发于4060岁的妇女,以更年期和绝经前后的妇女尤为多见。病因尚未阐明,但雌激素与乳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雌酮(E1)和雌二醇与乳癌发生直接相关,病理类型,转移途径,局部扩散,淋巴转移:最主要的转移途径,可循乳房淋巴液的四条输出途径扩散,血行转移: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为肺、骨、肝,骨以椎骨、骨盆和股骨等处的转移最常见,后退,身心状况,乳房肿块:无痛性单发乳房肿块是最常见的症状,主要位于外上象限,乳房外形改变,酒窝征,“桔皮样”改变,淋巴结肿大:最初多见于腋窝淋巴结,乳头溢液,前进,若癌肿侵及Cooper韧带(乳房悬韧带),

4、癌肿表面皮肤凹陷,呈“酒窝征”,后退,癌肿局部皮肤因皮内和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阻塞而引起局部淋巴水肿,毛囊处呈现点状凹陷,称“桔皮样”改变,后退,诊断检查,乳房X线摄影检查,钼靶X线摄片,乳房超声波检查,细胞学穿刺检查,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前进,后退,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手术失血有关 焦虑 与担心手术造成身体外观改变与预后有关 疼痛 与手术、癌肿压迫、转移有关 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手术和放射治疗有关 有感染的危险 与手术及术后并发症有关 身体活动障碍 与手术影响手臂和肩关节的活动有关 自我形象紊乱 与乳房切除及化疗致脱发等有关 知识缺乏 缺乏乳癌自我检查、预防知识 潜在并发症 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上

5、肢水肿,诊断检查,护理措施,治疗原则是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学药物、放射、激素、免疫等综合治疗措施,前进,后退,后退,后退,手术后护理,观察生命体征,伤口护理,皮瓣:观察皮瓣颜色及创面愈合情况并记录,引流管:皮瓣下常规放引流管,并行负压吸引,注意引流管护理原则,患侧上肢康复、训练,术后3天内患侧上肢制动,避免外展上臂;术后23天开始手指活动;术后35天活动肘部;术后1周进行肩部活动,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上肢水肿,胸部损伤,肋骨骨折,肋骨骨折在胸部损伤中最为常见,可分为单根和多根多段骨折,以47肋骨骨折多见,健康史,外来暴力,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可出现反常

6、呼吸运动,后退,后退,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特别是前侧局部胸壁可因失去完整肋骨的支撑而软化,产生反常呼吸运动:吸气时,软化区的胸壁内陷;呼气时,该区胸壁向外鼓出,此类胸廓称为连枷胸,身心状况,症状,局部疼痛,多根多处骨折可有气促、呼吸困难、发绀、休克等,体征,伤处胸壁压痛、肿胀,可触及骨擦感,胸廓挤压征阳性,反常呼吸运动,诊断检查,胸部X线摄片检查可对肋骨骨折进行确诊,但不能显示肋软骨骨折的征象,治疗原则,气胸,闭合性气胸,气胸形成后,胸膜腔内积气压迫肺裂口使之封闭,不再继续漏气,多为肋骨骨折的并发症,身心状况,小量气胸,无明显症状,大量气胸,胸闷、气促、胸痛,气管向健侧移位,伤侧胸部叩诊呈鼓音

7、,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诊断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见胸膜腔积气和肺萎缩,治疗原则,小量气胸无需治疗,大量气胸需行胸膜腔穿刺抽气,必要时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术,适当应用抗生素,开放性气胸,开放性气胸是由于刀刃锐器或弹片、火器造成胸部穿透伤,胸膜腔与外界大气相通,空气可随呼吸自由进出胸膜腔,病理生理,患侧肺完全萎缩,纵隔扑动,吸入气体的含氧量不足,开放性气胸患者吸气时,健侧胸膜腔负压升高,与伤侧压力差增大,纵隔向健侧移位;呼气时,两侧胸膜腔压力差减小,纵隔移回伤侧,导致纵隔位置随呼吸运动而左右摆动,称为纵隔扑动,后退,身心状况,症状,气促、呼吸困难、发绀、休克,体征,胸壁伤口、气管向健侧移位、伤侧胸部叩

8、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治疗原则,抽气减压,行胸膜腔穿刺抽气,进一步清创、缝合胸壁伤口,作胸膜腔闭式引流术,剖胸探查,预防及处理并发症,张力性气胸,胸部损伤后,胸膜腔裂口处呈现活瓣,进入胸膜腔的空气不断增多,压力逐渐升高,超过大气压,导致患侧肺萎缩,将纵隔推向健侧,挤压健侧肺,产生呼吸、循环功能的严重障碍,见于较大肺泡的破裂或较大较深的肺裂伤或支气管破裂,身心状况,症状,极度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发绀、烦躁不安、昏迷、休克,甚至窒息,体征,伤侧胸部饱满,肋间隙增宽,呼吸动度减小,气管向健侧移位,可及皮下气肿,叩诊鼓音,听诊呼吸音消失,治疗原则,急救措施为立即排气减压:用一粗针头在伤侧第2

9、肋间锁骨中点连线处刺入胸膜腔排气,胸膜腔闭式引流术,剖胸探查,应用抗生素,前进,后退,血胸,胸腔内血液来源,肺组织裂伤,肋间血管或胸廓内血管损伤,心脏和大血管损伤,身心状况,小量血胸(成人0.5L以下):可无明显症状,胸部X线检查仅示肋膈角消失,中量血胸(0.51L)和大量血胸(1L以上):出现休克症状和胸膜腔积液征象,诊断检查,血常规检查:失血改变,胸部X线检查,超声波检查,胸膜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前进,后退,治疗原则,非进行性血胸,小量积血可不必穿刺抽吸,积血量较多者,早期即行胸膜腔穿刺,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进行性血胸,立即剖胸止血,防治休克,凝固性血胸,剖胸清除积血和血块、纤维组

10、织剥除术,心脏损伤,身心状况,心脏挫伤:轻者多无明显症状;较重出现心前区疼痛、心悸、呼吸困难、休克等,心脏裂伤伴心包裂口大:休克,甚至死亡,心脏裂伤伴心包裂口小或无裂口:心脏压塞征,Beck三联征,诊断检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肌损伤出现ST段抬高,T波低平或倒置,心律失常,血生化检查:CPK-MB及LDH1和LDH2值明显升高,心包腔穿刺,治疗原则,心脏挫伤:卧床休息、心脏监护、给氧、补足血容量、控制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心脏裂伤:立即手术抢救,急性心包压塞,可先作心包腔穿刺减压,气体交换受损 与呼吸道梗阻、肺萎缩、肺损伤及胸廓活动受限有关 心输出量减少 与大量失血、心律失常、心衰、心脏压塞

11、有关 体液不足 与外伤后失血、摄入量减少有关 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损伤、失血性休克、心功能紊乱有关 疼痛 与损伤、穿刺或放置引流管有关 恐惧 与突然强大的外伤打击、害怕手术有关 潜在并发症 肺不张、肺内感染,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维持心血管功能,胸腔闭式引流护理,胸膜腔进行性出血征象,脉搏逐渐增快,血压持续下降,输血补液后血压不回升或升高后又迅速下降,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压积持续降低,胸膜腔穿刺因血液凝固抽不出血液,胸部X线检查显示胸膜腔阴影持续增大,闭式胸膜腔引流血液每小时超过200ml,连续3小时,后退,胸腔闭式引流护理,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和适应症,胸腔闭式管的放置位置和引流方法,胸腔

12、引流的种类和装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 排除胸腔内液体、气体 恢复和保持胸膜腔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 促使术侧肺迅速膨胀,防止感染,胸腔闭式引流的适应症:用于外伤性和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及心胸手术后的引流等,后退,后退,单瓶水封闭式引流,双瓶水封闭式引流,三瓶水封闭式引流,后退,后退,后退,后退,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保持管道的密闭,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维持引流通畅,胸腔引流的观察与记录,体位与活动,胸腔引流管的拔除及注意事项,前进,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有无脱落 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34cm,并始终保持直立 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

13、搬动病人或更换引流瓶时,需双重关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引流导管,并更换引流装置 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师做进一步处理,后退,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 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 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以防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膜腔 按规定时间更换引流瓶,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后退,病人取半坐卧位 定时挤压胸腔引流管,防止引流管阻塞、扭曲、受压 鼓励病人作咳嗽、深呼吸运动及变换体位,以利胸腔内液体、气体排出,促进肺扩张,后退,注意观察长玻璃管中的水

14、柱波动:一般情况下水柱上下波动约46cm。水柱无波动提示引流管不通畅或肺已完全扩张 观察引流液体的量、性质、颜色,并准确记录,后退,最常采用的体位是半坐卧位;病情稳定时,病人可在床上或下床活动,应注意引流管脱落或引流瓶打破的处理,后退,拔除指征:引流4872小时后,24小时引流液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无气体溢出,病人无呼吸困难,听诊呼吸音恢复,X线检查肺膨胀良好,可拔除胸管,拔管方法:在拔管时先嘱病人深吸一口气,在吸气末迅速拔管,并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和厚敷料封闭胸壁伤口,外加包扎固定,拔管后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引流管口处渗液、漏气、管口周围皮下气肿等,并给予处理,后退,肺癌

15、,肺癌大多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因此也称支气管肺癌。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病因,病理,按组织学分类: 鳞状细胞癌(鳞癌):最常见的类型以中央型肺癌多见,分化好,预后好,未分化小细胞癌(小细胞癌):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在各型肺癌中预后最差,腺癌:女性多见,多为周围型肺癌,局部浸润和血行转移较鳞癌早,大细胞癌:少见,多为中央型,分化程度低,预后差,转移途径: 直接扩散 淋巴转移 血行转移,身心状况,由癌肿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癌肿作用于其他系统引起的肺外表现,诊断检查,胸部X线检查,CT与MRI检查,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经胸壁肺穿刺检查,前进,后退,后退,气体交换

16、受损 与肿瘤阻塞较大支气管、肺交换面积减少、手术切除肺组织、胸腔积液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术后疼痛、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有关 心输出量减少 与心功能不全或出血有关 体温过高 与免疫力低下、呼吸道引流不畅有关 焦虑 与久咳不愈、咯血及担心预后有关 疼痛 与手术、癌症晚期有关 潜在并发症 肺不张、急性肺水肿、心律失常 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治疗、护理、康复知识,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手术前护理,手术后护理,戒烟,抗感染治疗,稳定情绪,腹式呼吸与有效咳嗽训练,协助做好手术前各种检查,后退,观察生命体征,安排合适体位,呼吸道护理,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术后上肢功能康复训练,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肺切除术后病人麻醉未清醒时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当病人麻醉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 肺叶切除后可取完全侧卧位 全肺切除术后常规取平卧位或1/4侧卧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