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五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11394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五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五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五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五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五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课堂教学物理课堂教学“五忌五忌”由于物理学的实践性和与时俱进的特点,物理教学本应是愉教乐学,学教并进的,同时也 是其他学科与之无法比拟的。但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物理难“教”难“学”,似 乎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并困扰着广大师生,制约着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科学素质的 培养。要扭转物理教学这种滞后物理学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局面,笔者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 学体会和教改实践,认为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突出“五忌”: 一忌言之无一忌言之无“物物”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概念的形成,规律、定律的获得都是建立在观 察实验与科学思维相结合的基础之上,离开了观察实验与科学思维,物理学也就失去了存

2、 在和发展的前提,当然物理教学也就失去了根基,没有生命力。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在学 习物理前和物理学习的起始阶段,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都远大于其他学科,这正是 由物理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的深入,学生对物理的兴趣逐渐降 低、淡化,甚至于厌烦,更有的戏说物理是“无理”。问题表现在学生身上,但根子出在 教师身上,出在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上,更出在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 观念上。教师常常以种种理由或借口,把物理教学局限于常规的说教的层面上(农村中学 尤为普遍)。大纲、教材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不能很有效的得以落实。教师以讲代 演,学生以背代做,把本应是“做”的物理

3、变成了“说”物理,“背”物理,造成物理空 洞苦涩,抽象难学。要使物理教学生机勃勃,学生学习兴趣经久不衰,教学中就必须克服 “言之无物”,空洞说教这一致命问题,教师要充分认识物理学科的特点,充分认识物理 教学的特点,深入研究和把握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把“物”放 在第一位,通过实验展示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揭示物理规律。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和学生 实验都要创造条件予以落实,并尽可能增加实验,同时鼓励学生设计和做一些小实验,力 争做到堂堂有演示,节节有实验。要发扬“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开拓创新 精神,用物理学的思想和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指导我们的物理教学实践,把物理实验教学

4、 不仅作为物理教学的必要手段,更要作为物理教学的目标加以落实,让实验统帅物理课堂, 使物理课堂真正充实起来,活动起来。 二忌喧宾夺二忌喧宾夺“主主”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师的工作、教师的职业,突出教师的作用和地位,强调教师的 “教”,是以教师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的。现代教学观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认为教 学是“教”与“学”组成的对立统一体,“学”是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是为了学, “教学”即“教师教学生学”,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学”是内因,“教”是外因,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教材、教学手段等对学生来说都是客体、媒体。因此,在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

5、一切活动要围绕学生的“学”展开。 教师要有“服务”意识,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导航者,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促 进者和组织者。切忌目中无“人”,喧宾夺“主”。要由过去在课堂上的独奏者转变为与 学生同台的伴奏者,由“主演”转变为“导演”,由“讲师”转变为“导师”,由“一言 堂”转变为“群言堂”。真正把学生推向教学阵地的前沿,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 此,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着力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 生合作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上做文章、下功夫。要认真研究和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 教师要善于设疑、激疑,鼓励学生质疑、释疑,组织学生讨论、探究,指导学生主动获取 信息

6、和知识,而非是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使之被动接受知识。 三忌脱离实际三忌脱离实际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生产实际是物理学大厦的根基。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也是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之上、经过思维加工再形成理性认识,从而获得物理知识,并经过与 实践相结合而形成能力。生活、生产中的物理现象极为丰富。新物理教学大纲强调 “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 知道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新物理课程标准确立的 课程理念之一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缺乏 对学生的了解,缺乏对生活、生产实际的研究和挖掘,不是

7、照本宣科,就是所列现象与学 生熟悉的实际相去甚远,学生感到茫然、也致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认识不充 分,意义认识不深刻,纯粹为“考”而学。脱离实际是物理教学之大忌。物理教师要在新 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认识物理学科的特点,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研究 学生对生活、生产实际了解的状况,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组织和 引导学生列举、讨论物理现象,透视、揭示物理规律,归纳总结物理知识,并在课堂教学 中渗透“STS”教育,以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激发学生的科学情感和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为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初步基础。 四忌奉献四忌奉献“真理真理” 物理概念的产生、物理规律的

8、形成,都需要由表象到本质,经过科学思维加工的过程。教 学过程也应体现学生在教师指导、引导下对物理现象、物理事实加以感知、揭示、建构, 形成理性认识的过程。传统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极为普遍。列举的物理现象 和事实不能很好地加以剖析,课堂演示成为一种表演,实验现象不明,操作过程不清,教 师常常是“草草收兵”,结论由教师和盘托出,然后要求学生反复读记,教师自我感觉 “良好”,自认为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是典型的传授型教学,接受型学习,无疑于向学生 奉献“真理”、这也正是学生感到物理抽象难学的症结之一。 物理不仅指具体的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物理教 学的任务不仅

9、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更要重视科学方法的渗透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培 养、这是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是物理教师新时期的历史使命。物理教师要很好履行自己 的使命,就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精神,树立全新的课堂理念,组织引导学 生经历科学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感受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一些难以展示过程 的实验,可设计相应的 CAI 课件予以呈现。要着力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归纳概 括知识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感染。 五忌信息饱和五忌信息饱和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获取信息并加工处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个个 问题,并通过自主思考、合作研

10、究,不断地解决问题,又在不断地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 中,通过深入研究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深化和丰富。而实际上由于多种原因,致使学生 从幼儿园、小学到初高中,再到大学,问题意识越来越差,常常听命于教师,信奉于课本, 由一个个的“问号”变成“逗号”、“句号”,以至于成为“感叹号”。 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不问问题,并不是没有问题。其实“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学 生一方面是不敢问,更多的是没有发现问题,不善于发现问题。这里有一个信息饱和问题。 不少教师认为,课堂上讲得越细越好,越多越好,唯恐学生听不懂,唯恐知识有遗漏,可 谓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滴水不漏,重点难点讲深讲透,甚至讲烂讲化,还要求学生

11、 当堂消化,当堂解决问题。提问方式也是“老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模式,师生之间信息 是单向传递。有的把“满堂灌”变成“满堂问”理解为启发式教学。殊不知,这样把问题 全讲清了,讲完了,学生全听“懂”了,还有什么问题可思考,有什么问题可提问?学生 也习惯于听“懂”完事,而不去也无暇去深入思考,更谈不上有所发现。因此,课堂教学 要留有余地,有些问题点到为止,留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研究。教师不要越俎代疱, 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更不能代替学生思维。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究的习惯,敢于提问的勇气。只有学生主动猎取的知识才是具有活力和价值的知识,也才是 “一劳永逸”的知识,并可在将来创造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