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应象大论ppt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505286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3.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阴阳应象大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阴阳应象大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阴阳应象大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阴阳应象大论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阴阳应象大论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阴阳应象大论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阴阳应象大论ppt课件(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篇 原文选读,阴阳五行,内经中论述阴阳五行的篇章,既立阴阳应象大论、金匮真言论、阴阳离合论等专篇论述, 又与其它理论密切结合而散见于各具体篇章之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节选),题解提要,阴阳:是对事物对立统一双方的概括。应:对应、适应。象:事物可见的现象或摹拟物象的像, 主要是指事物的功能和行为之象。应象:相应的征象。阴阳应象大论:是关于阴阳在自然界和人体有象对应的理论。是联系自然界的相应征象来论述人体生理、病理的一篇重要论文。,为什么篇名冠以“大论”二字呢?一、经文内容重要二、内容广博,篇幅长是系统讨论阴阳学说大道理的专篇,是内经中阐发阴阳五行学说内容最完整而又重要的篇章,故冠以“大论

2、”之名。本篇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论述了阴阳的概念,法则及其在医学上的运用,明确提出了人体无论是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还是养生、保健都必须以阴阳为本的理论要点。,题解提要,本篇内容 ,1.阴阳的基本概念及内容,“治病必求于本”的临床价值。 2.以阴阳理论论述人体生理、病理、诊法、养生、药食气味的规律,理论意义及临床应用。3.运用取象比类方法对自然界事物和人体进行五行归类的“四时五藏阴阳”整体观。(未选),1、掌握阴阳的含义及阴阳理论的基本内容。2、联系脏象理论理解形、精、气、化的转化关系,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3、联系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理论理解气味阴阳对药物应用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3、4、联系取象比类方法,了解“四时五藏阴阳”整体观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目的要求,5、了解“能冬不能夏”、“能夏不能冬”的机理及临床意义。6、了解和调阴阳的养生学意义。7、了解阴阳理论在诊法的临床应用。8、背诵: 1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浊阴归六腑。 2 阴胜则阳病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3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目的要求,原文诵读,一、阴阳学说的总纲 及其在分析事物中的运用,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原文,天地:泛指自然界道: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1、规律、法则2、本源1、 规律、法则“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释为:

4、阴阳的对立统一是自然界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如张介宾类经阴阳类一注云:“道者,阴阳之理也。”,注释,2、本源 其一: 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 老子道德经又作了进一步解释:“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的“有物混成”,即是指世界的本源物质,这与古代浑天说观点是一致的,注释,2、本源 其二,从篇题来看也可以说明这一解释,“阴阳应象”之“阴阳”系指人体阴阳之气,“阴阳应象”即是人体阴阳之气与自然界阴阳之气相通应,这是古代惯用的取象比类的说理方法,所以篇题已经明确指出“阴阳”是物质,是自然界阴阳之气。 由此“阴阳者,天地之道”可以释为:自然界阴阳之气是形成天地、化生

5、万物的本源物质。,注释,这两种解释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过后世普遍把“道”理解为规律、法则。,注释,纲纪:总纲、纲领,即把一切事物总的归纳起来。张介宾注:“大曰纲,小曰纪,总之为纲,周之为纪。” (万物之纲纪是言阴阳是分析和归纳万事万物的总纲) 父母:根本、本源;(阴阳是事物变化的根源) 生:产生;杀:衰亡、消亡;本始:本原、起点;(阴阳是事物产生和消亡的本原和起点),注释,神明:变化不测谓之“神”,品物流行谓之“明”,能使万物显露形象和变化的巨大力量,谓之“神明”;即自然万物运动变化的内在动力。府:藏聚之所;神明之府,是言阴阳是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的动力和表现于外的现象的概括。求:推求;本:阴

6、阳。由于人体疾病是阴阳失调所致,故治病必须协调阴阳这个根本。,注释,1、指出阴阳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阴和阳是事物对立统一双方的概括,这两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根源。在自然界中,一切事物从产生到死亡,从兴盛到衰亡的全过程,包括人在内,都受阴阳的主导和制约,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界内在力量在起作用。,经文分析 概括地说明了阴阳的基本概念,1、指出阴阳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所以,探讨阴阳的概念与规律,也就认识了自然界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提出了“治病必求于本”,即治病也必须根据自然界规律(即阴阳)来作指导,对内经诊治原则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经

7、文分析 概括地说明了阴阳的基本概念,2、哲学的阴阳概念和中医学的阴阳概念的区别:哲学的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学说原是中国古代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中医学的阴阳,是中医学方法的一对范畴。内经对阴阳的应用,并不仅从哲学的角度,而且还把它的某些内容与医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医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可代表与生命有关的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也可以代表生命过程中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经文分析,联系:虽然哲学的阴阳和医学的阴阳含义不尽相同,但医学中的阴阳是在哲学阴阳思想指导下产生的,所以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这种既有哲学又有医学的理论,就是内经中的阴阳学说。,经文分析,3、阴阳概

8、念与哲学上“矛盾”概念的异同:矛盾是指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阴阳虽有其普遍性,但它不能概括自然界所有对立着的事物和现象,只适用于自然界中具备一定属性的事物和现象,没有矛盾概念那样灵活、普遍。因此,阴阳是矛盾的一部分。,经文分析,4、“治病必求于本” 本,本意为草木的根,引申为根基、根本的东西,而在此则指阴阳。为什么要以阴阳作为治病的根本呢?又如何求本呢? 第一、从生理角度讲,人体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体之本就来源于阴阳,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第二、从人体结构上讲,人体各器官组织也是由阴阳构成的,“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人体阴阳

9、平衡,达到阴平阳秘,才能“精神乃治”。 第三、从病理角度讲,人体疾病的产生,就是阴阳平衡失调的结果,如临床上表现为“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甚至“阴阳离绝,精气乃绝”。,经文分析,第四、从疾病诊断方面上讲,诊断的目的在于弄清阴病,抑或阳病,即“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第五、从疾病的治疗方面上讲,由于疾病的发生、变化是阴阳失调所致,因而治疗上重在调整阴阳,恢复阴阳的动态平衡,即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第六、从养生方面上讲,人体阴阳之气是养生防病、延年益寿的关键,知“七损八益”以协调阴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法天地阴阳养生的原则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因此,用阴

10、阳的理论达到分析生理,探讨病理,指导治疗的目的,故“治病必求于本”是内经中指导辨证论治的最重要原则,是医生必须遵循的法则。,经文分析,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 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原文,积阳为天,积阴为地:物质的清轻者为阳,物质的重浊者为阴。清轻物质向上升腾,积聚为天;重浊的物质向下沉降,凝聚为地。阴静阳躁:阴性柔,所以主静;阳性刚,所以主动。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生与长、杀与藏为相对同义词,此处的阴阳为互文,不能孤立地认为阳主生、主杀,阴主长、主藏,而应为阴阳既主生长

11、,又主杀藏。阳化气,阴成形:阳气温煦,化生无形的能量,推动人体的功能;阴气柔静,成全有形的万物,生成人体的形质。,注释,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热,既可指四季的寒热,又指人体的寒热。讲的是阴阳的转化,是阴阳的根本规律。极,是寒热转化的必需条件,也可以说“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寒气生浊,热气生清:寒主收引、凝滞,其气下沉而生浊阴;热主升散、流动,其气上升而生清阳。,注释,飱泄: 飧,水浇饭。礼记正义玉藻孔疏:“飧,谓用饮浇饭于器中也。” 飧泄,指腹泻而大便中挟有未消化食物。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即完谷不化。 清气主要是指脾之清阳之气,脾气主升以敷布于全身,其性温煦,可使水谷腐熟而蒸腾上升。由于脾之清

12、阳之气不足,不能腐熟水谷之气而上行,反而下注于大肠,就会形成虚寒性的飱泄,泄下不消化的食物。 根据“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我们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来治疗该病证。,注释,胀: 胀满。 胀即指胸膈胀满。浊气是指阴寒凝滞之气,闭阻胸阳,阳气不得宣通则气滞而为胀,我们可选用瓜蒌薤白白酒汤之类宣通胸阳,行气消滞。阴阳反作:阴阳的运动发生反常,阳应升而不升,反而在下;阴应降而不降,反而在上,阴阳升降发生逆转。逆从:偏义复词,偏于“逆”,违背。,注释,论述了阴阳理论的基本内容 人体清阳浊阴升降失常的病理,经文分析,阴阳理论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对立: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积阳为

13、天,积阴为地”,说明天地是由轻清、重浊两种不同状态物质相互对立组成的。2、阴阳的性质:“阴静阳躁”,经文分析,3、阴阳的互根:是指阴阳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即阴阳的任何一方都不能离开另一方单独存在,阴阳双方都以彼方的存在作为已方存在的前提,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是以万物的生长收藏说明阴阳互根关系,它包含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事物一年四时中春夏生长、秋冬收藏的正常发展规律;二是认为“阳生阴长”是阴阳之治,而“阳杀阴藏”是阴阳之乱。,经文分析,4、阴阳的功能:”阳化气,阴成形”。,经文分析,5、阴阳的转化: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

14、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如果把阴阳消长作为量变的过程,那么阴阳转化就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以寒热为例说明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关系,这一理论不仅可以说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而且可以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经文分析,在四季气候变化中,寒是阴,热是阳,冬至是寒到极点向热的方面转化,夏至是热到极点向寒的方面转化。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如高热的病人,由于热毒深重,大量耗伤机体正气,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的阳气暴脱的阴寒危象,这是热极生寒,由阳转阴。若抢救及时,治疗得当,肢体转温,脉象转和缓,阳气恢复,属于寒极生热,由阴转阳。由此可见,阴

15、阳两个方面,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可以各自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经文分析,6、阴阳的升降:阳气轻清,清阳之气向上、向外升发;阴气重浊,浊阴之气向下、向内沉降,“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是阴阳的发生、升降、演化规律之一。7、阴阳反作致病:自然界的正常规律是阳升阴降,如果因某些原因破坏了正常的升降规律,阳应升而反下降,阴应降而反上升,就会致病,“清气在下,则生飱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经文分析,李东垣:“气属于阳,性本上升,胃气注迫,辄尔下降,升、柴、羌、葛之类,鼓舞胃气上腾,则注下自止。”由于阴寒凝滞之气闭阻胸阳,阳气不能宣通则气滞而为胀。药如瓜蒌、薤白、檀香、枳壳等可选。,临

16、床运用,病案举例中气不足泄泻王某,女,58岁,大便溏薄而少,解便时必须努责而始见少许清粪,饮食不好,胃部膨胀,喜嗳气矢气,子宫下坠,舌淡脉弱.此中气不足之征,治当补中运脾,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党参9g 当归9g 黄芪12g 白术9g 陈皮9g 升麻3g 柴胡6g 生姜2片 枳壳9g 木香6g 大枣3枚 甘草6g 服上方三剂后,即见显效,大便基本正常,余症亦得缓解. 嘱其常服本方,以巩固疗效.,临床运用,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原文,清阳为天,浊阴为地:阳气轻清上浮而为天,阴气重浊下降而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地气上升成为云,天气下降而成为雨。雨虽然是从天上降落下来,却源于地上湿气的不断上升,故谓其“出地气”;云虽然是地上的湿气上升之后聚而形成的,却源于天上热气的蒸发,故谓其“出天气”。以云雨互变来说明阴阳升降相交之机理,阳气下降,阴气上升,阴阳相交,从而化生万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