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精彩演讲诵读欣赏古诗二首课件》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03311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2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 精彩演讲诵读欣赏古诗二首课件》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六单元 精彩演讲诵读欣赏古诗二首课件》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六单元 精彩演讲诵读欣赏古诗二首课件》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六单元 精彩演讲诵读欣赏古诗二首课件》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六单元 精彩演讲诵读欣赏古诗二首课件》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 精彩演讲诵读欣赏古诗二首课件》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 精彩演讲诵读欣赏古诗二首课件》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人。与杜牧合称为 “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作品与作者,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品读、停顿、会意,视频 会意,夜雨寄北(七言绝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细雨连绵,池中涨满了水。,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

2、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回首页,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准儿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

3、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阅读练习及答案,(1)、文学常识填空: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2分)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2分)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话: (3)、用“/”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2分) 君 问 归 期 未 有 期,巴 山 夜 雨 涨 秋 池。何 当 共 剪 西 窗 烛,却 话 巴 山 夜 雨 时。,(5)、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2分

4、) (6)、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2分) (7)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1分) (8)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答案: (1)、李商隐 ; (2)、何时能够 再 回叙; (3)、(略); (4)、D; (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 (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分) (8)(2分)“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1.“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两个“期”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参考答案 1.点名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2.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3.全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4.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