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政 治必修三学案:6.2训练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90847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政 治必修三学案:6.2训练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政 治必修三学案:6.2训练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政 治必修三学案:6.2训练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政 治必修三学案:6.2训练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政 治必修三学案:6.2训练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政 治必修三学案:6.2训练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政 治必修三学案:6.2训练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使用说明使用说明】 1、课上 40 分钟根据课前预习案部分,认真阅读题干,思考每一道题,其中 A、B 层全 做,带*C 层选做。不会的用红色笔标出。 2、课堂上各小组讨论展示答案,A 层做好点评准备。注意知识面的拓展延伸。 3、要求选择题答案写入答题卡内。 4、学科班长将各组学案提前两节课交到任课老师办公室。 【学习目标】加强对教学、重难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应用 一、非选择题: 1、材料一 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 ,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 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

2、夷” ;孙中山考察各国 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 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 海洋。 ”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 繁荣的和谐世界。根据材料一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 提出建议。 (8 分)2、2012 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 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

3、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 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 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 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管一 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 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12 分)编辑:张颖 审核:辛蕊 包科领导签字: 日期: 学案编号:No27 姓名: 组内编号: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

4、酬丰厚。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选择题 1在 2012 年清华大学上海自主招生面试中,有一道“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你会帮 助谁”的题目出现在此次招生的个人面试试题中。若是你认为老子和孔子不会打架,则 你的论据是 ( ) A中华文化百家争鸣,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B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不会和老子产生冲 突 C老子主张清静无为,不会和孔子一般见识 D因为百家争鸣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 针 22010 年 11 月 12 日晚,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广州市海心沙广场隆重举行。 开幕式以“水”为主题,全力打造水文化。 大地之水 、 海洋之舟 、 白云之帆 、

5、 花城之邀四大部分或浪漫刺激、或气势磅礴、或如梦如幻,谱出了一曲和谐、友谊、 欢乐的乐章,使人们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水乡特色,领略深入骨髓的岭南文化。水乡特色 反映出中华文化的( ) A差异性 B民族性 C地域性 D包容性 311 世纪中叶,中国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人类的文化信息传播进入了一个崭新 的时期。这一传播文化信息的新技术在 15 世纪传入欧洲,使欧洲进入了一个文明勃发 的近代文艺复兴时期。这主要体现了( )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科学技术直接决定社会的发展 东方的文明决定着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 科技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A B C D 4中华民族曾被称为“东亚

6、病夫” ,中华文化在近代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文化的兴衰与 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说( ) 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文化决定经济和政治,也决定综合国力要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必须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 A B C D 5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对著名科学史学者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进行 提炼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 一半以上源于中国。 ”这一结论说明( ) 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 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中华文化博大精

7、深,独树一帜 中华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A B C D 6草原的蒙古包,广西壮乡的麻栏,陕西高原的窑洞,北京的四合院等。中国民居建 筑分布于祖国秀丽的山川之间,深深地扎根于各民族文化的沃土,多姿多态,形成了各 具特色的建筑形式。这一现象体现了( ) 我国各民族文化有区域性特征 不同区域的文化相互借鉴、相互吸收 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不同区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A B C D 72010 年 10 月 1 日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日。中国馆主题鲜明,其规模、形式和色彩表 达了中国的力量和信心,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意识,让各国宾朋感受到了中国的 魅力:“来世博会参观,一定不能错过中

8、国馆。 ”由此,我们可以感悟到( )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 B C D 8中国人的饮食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 A.差异性 B.民族性 C.地域性 D.包容性 9.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是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对民族 文化认识错误的是 A.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B.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其他民族 无认同感 C.民族文化既有民族特性,义有中华文化共性 D.都是中

9、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0优秀的文化是没有国界的。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 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这体现了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中华文化具有继承性 11下列选项能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有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惠及世界的科学技术、精彩纷呈的 文学艺术 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 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 A B C D 12舞蹈千手观音 ,主要运用了手的变化来表达佛教传说中观世音菩萨的千变万化。 21 位演员通过手的丰富多彩的变化和出人意料的组合,在绚丽多彩的灯光映辉下,给观 赏者带来极大的美的感受,这说明 A

10、、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现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B、中华文化的艺术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C、中华文化的艺术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13、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制作精美的陶器,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铸 造精良的青铜器,无一不在向世界诉说着一个古老民族巨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这说明 了中华文化的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A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B.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C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D开放平和,面向世界 14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 “太古遗音” 、四大发明、汉字、戏曲和太极拳表演让人耳目一 新,中国灿烂的文化神奇

11、地展示在世人面前。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 A包容广纳 B区域特征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15北京的“四合院” 、上海的“石库门” 、广东的“围村” 、陕西的“窑洞” 、福建 的 “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 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A B C D 16、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 22 个民族的人口在 10 万以下,有的不足 5000 人。 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 之急是 A

12、.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17、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 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A. 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18、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 格萨尔王传 、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 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13、 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B. C. D. 19春节是我国十几个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但各民族过春节的形式各有不同,如汉族 在除夕夜要合家吃年夜饭,长辈给未成年的孩童“压岁钱” ;布依族的除夕夜,全家人 围坐在火塘旁,整夜守岁;藏族则在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 ,人们戴上假面 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等等。这表明 (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的丰富多彩反映了经济的繁荣 A B C D 20.北方草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苍穹、草原、毡包、骏马、 牧歌构成了一道奇丽的文化风景线,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生存模式和文化体系, 展现了人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非凡创造力,同时也为人们了解人类文化发展模式的多 样性和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提供了开阔的视野。这主要体现了 不同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是中华文化生 态观的重要理念文化多样性就是指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A. B. C. D. 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