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85498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语文试卷语文试卷【试卷综析】西安市第一中学 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的命制严格遵循了课程标准和国家考试中心新颁布的 2014 年考试纲要的要求,准确把握了高考的命题方向,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主干知识和考生能力的考查,导向准确,有很强的仿真性和实战性,体现了发现问题和诊断调整的检测要求。试卷总体难度接近 2014年的高考,没有偏、怪之类的题目,并且有一定的梯度。整体来看,具有以下特色。第一,题型稳定。词语、病句和连贯题等常规题型依然存在,与高考完全一致,文本类阅读依然采用选考题,适合不同考生去选用。 。第二,所选素材具有很强的文化信息和较强的现实感。如

2、论述类文本就选了“新子学”这个有一定文化内涵的话题;文学类文本阅读选了欧亨利的小说两个感恩节的绅士 ,文章有一定深度,设题基本涵盖小说的主要考点;实用类文本阅读选了“陈忠实:乡居得静 五谷养人”等,这些都引领考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思考人生价值等问题。第三,注重学生能力考查。如第 16、17 题,在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同时,还注重考生创新能力的和分析能力的考查,新闻的设题也紧跟时下热点。第四,作文选择了材料命题作文,作文材料“时间的痕迹”有一定的难度,但考生下笔不难,要写出有深度的文章需考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应该说,这份试卷中规中矩,有助于高考考生临考前的备考,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第 I 卷

3、阅读题(共 70 分)甲 必做题(共 45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题文】M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以往的主流看法视“六经”为百术之源,统摄万端,从而以“六经”为髓,儒学为骨,经、史、子、集为肌肤,外翼全体学术文化。这种架构较明显地反映了传统经学的思维模式,它显然是以经学或以其为基础的儒学作为主体内容,仍是要求儒学居于中国学术文化的支配地位,把其他各家置于从属的被支配的位置,由此所形成的依然是经学和儒学统摄下的“国学” 。基于对“传统”的历史性和现实性特点的明确认知, “新子学”强调, “国学”在漫长的岁月中必然存在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可以说一代有一代的“国

4、学” 。从历史上看,不可否- 2 -认, “六经”是中国文化学术的最早源头,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孔子以“六经”为基础创立了儒家学说,经西汉定为一尊后,在政治文化等方面获得了垄断性地位,成了“国学”的主导力量,后经历代统治者的追捧和提倡,渐成我国传统学术文化的主流。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种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章太炎力倡诸子学,胡适平视各家,冯友兰更是在中国哲学史中明确指出,晚清便是“经学时代之结束” 。由此,经学时代重回到了子学时代,儒学又复归为子学之一。这是历史的必然, “新子学”的发展亦是我们时代的要求和选择。今日之社会更为多元复杂,而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然会显示出

5、鲜明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我们从经学思维和体系的禁锢中真正解脱出来,以开放的姿态传承历史文化,维护学术开放多元的本性,积极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富于活力的“新国学” 。 “新子学”正是适应这样的“国学”发展要求,将应运承载“新国学”的真脉。“新子学”的内涵,单以浅层次理解,它是“旧子学”的再发展。在这种理解下, “新子学”仿佛没有摆脱在原有经学体系下旧“国学”中的位置,最多也只是经学的多样化实践与儒学的外围羽翼,显然无法承担作为“新国学”主导的重担。但“新子学”具有更深层的内涵,它是以“子学精神”为灵魂,重视先秦“诸子百家”到清末民初“新文化运动”时期,每每出现的多元性、开放性的学术文化发展趋向。因

6、而, “新子学”视野中的“国学”将是一个思想多元性与时代发展和谐一致的图景。“新子学”的“子学精神”主张多元并立,在主导“国学”构建与发展时,将整合现有的各类学术文化。它给“国学”带来的不是简单的内容上的囊括,而是结构性的革新:“国学”将由单向封闭的金字塔结构,转变为交互动态的多元开放结构。简单而言,在“新国学”的结构中,各种学术之间多元、平等、互为主体,没有谁统摄谁、谁依附谁的问题。在这种体系之下,经学和儒学并不占据垄断地位,不再是其他学术确立自我和位置的依据与标准,只是复合多元、动态构成的学术生态中的一个重要但又普通的组成部分而已。因此,今后的“国学”不再是一枝独秀的孤景,而将上演百家合鸣

7、的交响。一一(选自光明日报 ,有删改)1下列对“新子学”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新子学”在对“传统”的历史性和现实性特点的认知基础上,认为“国学”是变化发展的,但每一代“国学”的思想本质是相同的。B面对当前多元复杂的社会,我们应从经学思维和体系的禁锢中真正解脱出来,积极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富于活力的“新国学” ,即“新子学” 。- 3 -C “新子学”具有更深层的内涵,它以“子学精神”为灵魂,重视不同时期出现的多元性、开放性的学术文化发展趋向。D “新子学”的“子学精神”主张多元并立,在主导“国学”构建与发展时,它整合了现有的各类学术文化,给“国学”带来的是结构性的革新。【知识

8、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理解) 。【答案解析】C 解析:A 项, “但每一代国学的思想本质是相同的”错,属无中生有。B 项,混淆了“新国学”和“新子学”的概念,把二者等同为一体。D 项, “它整合了现有的各类学术文化”错,原文是“将整合现有的各类学术文化” ,把未然说成已然。【思路点拨】这类题在解答时难度并不大,一般的,要理解的概念在材料中一定会用一定的篇幅进行说明的。解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楚概念的内涵,对照选项一一对应,找出选项中与材料具体内容的区别,把握住概念的本质属性。我们在答题时要做的是:首先,明确筛选区间,进而明确哪些语句、段落含着对概念的解释;接着

9、,筛选、提取出解释概念的本质特征的词句,并组合成“最准确”的解释。当然,在解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各选项进行对照,以便准确、快捷地选出答案。比较法、排除法是常用的基本方法。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以往的主流看法视“六经”为百术之源,统摄万端,这较明显地反映了传统经学的思维模式,要求儒学居于中国学术文化的支配地位。B儒家学说经西汉定为一尊后,在政治文化等方面获得了垄断性地位,并经历代统治者的追捧和提倡,逐渐成为我国传统学术文化的主流。C当前多元复杂的社会使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而促使“新子学”应运承载了“新国学”的真脉。D从浅层次看, “新子学”没有

10、摆脱在旧“国学”中的位置,只是经学的多样化实践与儒学的外围羽翼,无法承担作为“新国学”主导的重担。【知识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B 解析:A 项,张冠李戴,依据原文, “以往的主流看法视六经,为百术之源,统摄万端”是“以六经为髓,儒学为骨,经、史、子、集为肌肤,外翼全体学术文化”的前提,而“这种架构”较明显地反映了传统经学的思维模式。C 项,把未然说成已然,说“应运承载了”错,原文只是说“将应运承载” 。D 项,说法过于绝对,缺少必要的限制词,原文是说“仿佛没有摆脱” 。【思路点拨】我们答题时要注意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一篇文章或

11、一段文字的阅读,- 4 -要把握住其主要内容,只有这样,才可能保证对相关内容的分析有一个基本的思路和倾向。这要求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养成“处处留心,句句在意”的好习惯和整体认知的习惯,必须对整个文段或中心段(针对某一问题的相关段落)有深入的理解,甚至不能忽视那些很不起眼的有时误以为只是补充性质的加注文字。还要注意要把篇章或语段内容有条理地分列成若干要点,然后根据考题的要求对筛选的内容进行简要的梳理,分清有关与无关、主要与次要。舍弃次要和无关的部分,再加以概括,即可确认“文中重要的信息” ,找出答案。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经学的思维模式以经学或以其为基础的儒学

12、作为主体内容,要求儒学支配其他各家,所以它依然是经学和儒学统摄下的“国学” 。B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儒家学说的主导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章太炎、胡适、冯友兰等人的倡导,说明儒学又复归为子学之一。C “新子学”重视不同时期出现的多元性、开放性的学术文化发展趋向,所以它将是一个思想多元性与时代发展和谐一致的图景。D在“新国学”的体系下,经学和儒学并不占据垄断地位,不再是其他学术确立自我和位置的依据与标准,当前社会正在上演百家合鸣的交响。【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D 解析:“当前社会正在上演百家合鸣的交响”错,原文是“今后的国学不

13、再是一枝独秀的孤景,而将上演百家合鸣的交响” 。【思路点拨】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并能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达到阅读的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内容要点、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图形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在文章重要内容上。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包括: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与阐述;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题文】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题文】J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

14、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 5 -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 ”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

15、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

16、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 ”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 。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旧唐书房玄龄传 )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草隶,善属文 属:写作B文约理赡 赡:充足C潜引入阁计事 潜:偷偷地D仍知门下省事 知:了解【知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