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中的语文课程改革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7478672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2.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心素养视野中的语文课程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核心素养视野中的语文课程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核心素养视野中的语文课程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核心素养视野中的语文课程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核心素养视野中的语文课程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心素养视野中的语文课程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心素养视野中的语文课程改革(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心素养视野中的语文课程改革,倪文锦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主任,(说明:部分资料引自郑国民教授8月12日在“传承与创新:深化语文教育改革国际研讨会” 上的报告。) 深化教育改革,育人目标具体化是一大标志,并体现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各学科核心素养服务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并促成育人目标的达成。,目 录,一、核心素养 二、语文核心素养 三、核心素养视野下的语文教材与教学 四、核心素养视野下的语文考试与评价,一、核 心 素 养,核心素养的基本定位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

2、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高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需要。,核心素养的基本特点,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 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教育形成并获得发展 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 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核心素养的作用发挥具有整合性,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基础,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三个方面,六大素养 (一)文化基础

3、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二)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 (三)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学生核心素养基本内涵,(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习得人文、科学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学生核心素养基本内涵,(一)文化基础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

4、性思行专、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学生核心素养基本内涵,(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精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具有生活品质的人。 1.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学生核心素养基本内涵,2.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学生核心素养基本内涵,(三)社会参与 社会

5、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台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学生核心素养基本内涵,1.责任担当 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2.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学生核心素养落实于课程,课程标准体系各部分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6、促进,指导评价,世界一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哈佛),表达能力(学会表达) 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思考) 道德观与道德实践能力(培养品德) 公民意识与责任(培养合格公民) 多元文化素养(适应多元化环境) 国际化素养(为全球化做准备) 广泛兴趣与持续学习动力(培养广泛的兴趣) 就业能力(为职业生涯做准备),通识教育的理念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CB Culture & Belief 文化和信仰,AI Aesthetic & Interpretive Understanding 审美与阐释性理解,EMR Empirical & Mathematics Reasoning 实证和数学推理,ER

7、Ethical Reasoning 伦理推理,SLS Science of Living Systems 生命系统科学,SPU Science of the Physical Universe 物理宇宙中的科学,SW Societies of the World 全球社会,US/W United States in the World 世界中的美国,通识教育,耶鲁大学通识教育,QR quantitative reasoning数量推理(2门) WR writing 写作(2门) L foreign language外语,skills 技能类,disciplinary area 学科领域,Hu

8、humanities & arts人文艺术(2门) Sc sciences自然科学(2门) So social sciences人文科学(2门),斯坦福大学通识教育,5. Ethical Reasoning 伦理学推理(1门),6. Formal Reasoning 形式推理(1门),7. Scientific Method and Analysis 科学方法和分析(2门),8. Social Inquiry 社会调查(2门),1.Aesthetic and Interpretive Inquiry审美和说明探究(2门),2. Applied Quantitative Reasoning定量推

9、理应用(1门),3.Creative Expression创意表达(1门),4. Engaging Diversity 体验多样化(1门),通识教育 核心课程,北京师范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治学修身兼济天下,实践能力,科学思维,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家国情怀与价值理想,社会发展与公民责任,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国际视野与文明对话,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根据立德树人的要求,强化人的素养,充分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精神,注重学科育人价值,需要确立并构建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结构,并将“核心素养”的内涵落实到语文课程设计中,完善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二、语文核心素养,“语言”“思维”“审美

10、”“文化”是语文素养的四项核心要素 语言建构与运用: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是继续推动学生语言机制的建构,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充分关注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使语文学习过程同时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和探究能力发展的过程 审美鉴赏与创造:加强审美教育,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自觉选择和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吸收世界上一切文化精华,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积极参与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文化的传播和建设。,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

11、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积累与整合、语感与语理、语境与交流,语言建构与运用 在丰富的听说读写等语文活动中,积累语言文字材料、语言运用样式与经验,积累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经过梳理、整合、建构,形成语文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实证与推理、联想和想象、辨识与批判、反思与创造) 能够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 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

12、规则分析、判别语言,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认识; 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 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能依据多个信息来源,对其真实性、可靠性做出判断,并逻辑清晰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与表达的创新。,审美鉴赏与创造 语文审美的对象主要是言语作品,这一审美的专门化决定了语文学科独特的美育功能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体验与感悟、理解与鉴赏、表现与创新) 它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

13、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 感受汉语汉字独特的美,表现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能感受和体验作品所表现的形象美和情感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语言和文学作品,分析其思想情感和语言特点,具有正确价值观、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品位; 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具有创新意识。,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与艺术魅力,对作品有自己的理解与评判,发展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升审美境界。在表达与交流中,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

14、新颖见解,有个性,有创意。,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从古至今,尽管文化的传播途径是多元的,但语言文字无疑是一条主要途径。 文化随着文字的记载、文字的运用而传承,而发展,文化是语言文字的命脉,也是语文教学的命脉,因而语文课程在推动文化传承与理解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功能。,热爱与自信、关注与参与、选择与继承 、包容与借鉴 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初步形成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树立积极向

15、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语文核心素养中思维、审美、文化层面的要求都建立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之上。,语文核心素养框架结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核心素养框架结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科本质,课程价值,改革理念,三、核心素养视野下的 语文教材与教学,语文课程内容:学习任务群,任务群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若干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

16、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引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力求避免陷入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 这些任务追求语言、技能、知识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技能逐项训练的线性连接。,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必修课程7 项(4+3):“语言积累与探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学习与交流”“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文学鉴赏与创作”。 选修课程7 项(4+4):“ 现代作家作品研习”“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文化论著研习”。 选修课程7 项(4+4):“现

17、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传统文化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着眼于培养语言运用基础能力,还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还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 学习任务群以“活动”的形式展开,是为了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在教科书和教师引领下自主的语言文字运用实践,力求避免陷入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这些任务追求语言、技能、知识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技能逐项训练单一任务的线性连接。 这些学习任务通过情境化、结构化的设计,组合成“群”,争取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