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聚集于油气藏的形成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477282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199 大小:14.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气聚集于油气藏的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199页
油气聚集于油气藏的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199页
油气聚集于油气藏的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199页
油气聚集于油气藏的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199页
油气聚集于油气藏的形成_第5页
第5页 / 共1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气聚集于油气藏的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气聚集于油气藏的形成(1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概述 第二节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第三节 油气聚集机理 第四节 油气藏的破坏与保存 第五节 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 第六节 凝析气藏的形成 第七节 气藏与油藏形成及保存条件的差异 第八节 非常规气藏的形成特征 第九节 地温场、地压场和应力场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第五章 油气聚集与油气藏的形成,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概述,一、圈闭的概念与量度 二、油气藏的概念与量度,一、圈闭(Trap)的概念与量度,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圈闭:储集层中油、气物质自身势最小而其动 能为零的地方。,(一)、圈闭及其要素,圈闭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1)储集层:这是圈闭的主体部分,为

2、油气储存提供了空间 (2)盖层:位于储层之上,阻止油气向上逸 散 (3)遮挡物:阻止油气继续侧向运移,构成油气聚集的屏障。,向上倾方向物性变差,遮挡条件 的表现形式,储集层顶面局部上拱, 上方和周翼被非渗透层围限 (如背斜、储集层厚度变化、孔隙性变化),储集层沿上倾方向孔隙性-渗透性发生终止(如岩性变化、尖灭、断层、刺穿等),储集层在各个方向均被非渗透层包围(如存在于泥岩中的砂岩透镜体),透镜体,遮挡条件的表现形式, (二)、圈闭的量度,1、溢出点:油气充满圈闭后,最先从圈闭中溢出的点,2、闭合高度:从圈闭中储层最高点到溢出点的海拔高差,3、闭合面积: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封闭面积,某储层顶

3、面构造图,背斜圈闭的溢出点、闭合高度和闭合面积示意图,断层圈闭的闭合面积,溢出点,断层圈闭的溢出点、闭合高度和闭合面积示意图,岩性圈闭的溢出点、闭合高度和闭合面积示意图,圈闭的最大有效容积,可用下列公式表示:V=FHP式中:V-圈闭最大有效容积,m3;F-圈闭的闭合面积,m2;H-储集层的有效厚度,m;P-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圈闭的量度:,有效孔隙度和储集层有效厚度的确定:,有效孔隙度值主要根据实验室岩心测定、测井解释资料统计分析求得,做出圈闭范围内的等值线图。 储集层有效厚度则是根据有效储集层的岩电、物性标准,扣除其中的非渗透性夹层而剩余的厚度。,相同构造起伏,因区域倾斜不同,则闭合高

4、度不同:,H1以区域倾斜面为基准,H2以等海拔高程面为基准。,构造起伏幅度与闭合高度的确定 :,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 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 二、油气藏的概念与量度,油藏,油气藏,气藏,(一)、油气藏的概念,在这样的“单一圈闭” 中,可以只有一套储集层,也可以有数套彼此沟通的储集层;其中的流体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统一的油气水边界。,三个储集层组成的三个油藏,同一背斜中有三个储集层,分别组成三个圈闭,三个不同的压力系统,不同的油、气、水边界,三个油气藏。,同一套储层,一个油气藏,油气藏实例:,两套储层,两油气藏,同一套储层, 三个油气藏,同一储层,两油气藏,同一套储层,四个油气藏,

5、油气藏实例:,被断层遮挡形成的两个油藏,商业性、非商业性油气流标准(据中国石油地质志(总论),1996),商业性油气藏(工业性油气藏,commercial reservoir):在一定的政治、技术、经济条件下,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油气藏。,(二)、油气藏的度量,油气藏大小反映了圈闭中聚集的油气数量的多少,与圈闭描述参数相似,可用含油气面积、含油气高度等参数进行描述下面以典型背斜油气藏为例说明。,1. 含油(气)边缘含油外边缘(含油边缘): 油-水界面与储集层顶面的交线。含油内边缘(含水边缘): 油-水界面与储集层底面的交线。,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概述,含油边界(外含油边界),含水边界(内含油边界

6、),(当油藏高度 1106 t/km2 平均生烃强度 0.5 106 t/km2,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通常把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同时存在并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套地层,称为一个生储盖组合。,第二节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生储盖组合:,“有利的”生储盖组合:,烃源岩生成的油气能够有效地驱入储集层, 同时盖层的质量和厚度又能保证运移至储集层中的油气不会发生逸散。,烃源岩储集层的接触关系(连续/不连续)与接触方式(面接触、带接触、体接触)盖层的封闭能力,对油气的输导能力,根据生储盖组合之间的沉积连续性可将其分为两大类 :,连续沉积的生、储、盖组合 在空间上是相邻的,在时间上是连续的 被断层或不整合面

7、所分隔的不连续生、储、盖组合 在空间上相邻或不相邻,在时间上不连续,(一)生储盖组合的类型,生储盖组合分类(二)及模式图,(据潘钟祥,1986),生储盖组合类型示意图,据空间组合关系分为:正常式、侧变式、顶生式、自生自储自盖式,根据源岩层与储集层的时代关系,可将生储盖组合划分为三种:,新生古储 :较新地层中生成的油气储集在相对较老的地层中 古生新储 :较老地层中生成的油气运移到较新地层中聚集 自生自储 :源岩层与储集层都属于同一层系,往往是单层源岩与储集岩交互出现,在泥页岩-砂岩类构成的生储盖组合中,砂岩储集岩与泥岩源岩层的组合关系对油气排出和聚集能力有着重要意义,美国7241个砂岩油藏的砂岩

8、平均厚度与总可采石油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砂岩体与其周围生油气层的接触面积是控制石油储量的最重要因素。,砂岩与页岩呈略等厚互层的地区,生-储岩接触面积最大,最有利于石油聚集,生油层与储集层为互层组合时,油气初次运移和聚集示意图,生油层与储集层成指状交叉,油气初次运移和聚集示意图,美国怀俄州盐溪区白垩系弗朗提尔组砂-泥岩厚度比率图,石油多产自砂岩与页岩之比例为0.25-0.5的地区。,若干地区石油聚集的最佳砂岩百分率,单纯块状砂岩发育或单纯块状页岩发育的地区,对石油聚集都不利。只有在砂岩厚度百分率介于20-60%,砂岩储集层单层厚约10-15m、页岩生油层单层厚约30-40m,二者呈略等厚互层的

9、地区,砂-页岩接触面积最大,最有利于石油聚集。,(二)生储盖组合的评价,第二节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据潘钟祥,1986),圈闭的有效性:在具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圈闭聚集油气的实际能力。,三、有效的圈闭,(一)圈闭有效容积的大小,第二节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影响圈闭有效性的因素:,有效圈闭是形成油气藏的基本条件。主要形成巨大的油气藏,必须有大容积的有效圈闭。 有效容积越大,越容易满足形成商业性油气聚集的要求。,第二节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据对17个储量在 13.9108t(或13.9108t当量的天然气)的特大油气田的不完全统计,含油气面积最小的为340km2,最大的(霍戈登-潘汉斗油气

10、田)达一万多平方公里,中值约2000km2;油层的有效厚度最小为50m,最厚的达2100m(裂缝性灰岩裂缝带的垂直厚度),一般在100-400m;油层的有效孔隙度大多在20%以上,少数裂缝性储集层岩样的有效孔隙度可能较低,但裂缝带的实际孔隙度和渗透率均相当大。,但是,对大容积圈闭的勘探结果表明,并非所有这类圈闭都能有效地聚集油气。,圈闭容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闭合面积、闭合高度、储集层的有效厚度和有效孔隙度等参数。一个大容积的圈闭,通常具有较大的闭合面积,较厚的储集层,较高的孔隙度,但闭合度的变化范围可能较大。,所谓距油源区近,是指圈闭不仅在空间位置上距油源区近,更重要的是与生油层之间有良好的输导层(即通道),圈闭位于油气运移的路线上。只有在上述意义上距油源区近的圈闭,才具有优选聚集油气的能力。 1距油源区近的圈闭一般比距离远的圈闭有效性更高.源控论控制 油源丰富程度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