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77161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20 题,每题题,每题 3 3 分,共计分,共计 60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说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 ”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周朝王室的衰落 B礼乐制度的崩溃C铁犁牛耕的出现 D宗法关系的疏远 【答案】C 考点:

2、宗法制和分封制。材料中的“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说明当 时宗法制和分封制已经走向崩溃,题目问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由于这是政治制度的变化, 应该从经济的角度去考虑其根源,故选 C。2、 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经术) ,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 ”据材料可知,左雄建议东汉察举制要规定察举对象年龄必须在四十以上 通过考试来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结合科举考试制度多途径选拔人才 尽量避免察举过程中的舞弊现象A B C D 【答案】C 考点:汉唐选官制度。本题主

3、要考查生对材料信息解读和分析能力,题中材料讲述了左雄对 东汉察举制完善的建议, “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经术) ,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 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令者,正其罪法。 ”表明”辅以考试来甄别察举对象的 能力”的理解是正解的。 “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表明要确保察举的公正。所以答案选 C。3、 “戽车寻丈旧知名, 谁料飞空效建瓴。一索缴轮升碧涧, 众筒兜水上青冥。溉田农父无虞旱,负汲山人赖永宁。颠倒救时霖雨手,却从平地起清泠。 ”诗中所述工具A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B促使汉代灌溉技术进一步提高C表明水力鼓风冶铁技术出现 D体现了官营手工业的精湛技艺 【答案】A 考

4、点:古代农业。依据材料“溉田农父无虞旱”可知,题干阐述的是一种水利灌溉工具,结 合其描述应为唐代的筒车,所以排除 BCD,所以选 A4、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 ,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 。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军机处A办事效率高 B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C应予以撤销 D可能对皇权构成威胁 【答案】D 考点:军机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 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 、 “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

5、谕”而已”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嘉庆帝认为- 2 -军机大臣权重,并强调军机大臣只是奉旨行事,反映出嘉庆帝认识到军机处的危害,即可能 对皇权造成危害,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其余 ABC 三项均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均 不正确,排除 ABC。5、右图是光绪二十七年的一份吏部档案,但是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 ”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D 考点:从材料中可知洋人占据了北京城,符合该条件的只有 B、D。而 B 项发生在 1860 年

6、, 不是光绪帝在位,故不符合时间要求。6、下表是某一阶段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情况,分析该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商办官办或官商合办外商企业年代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1872-1894 年5346971916196103280001895-1913 年463908018628469136103153A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力量相对弱小 B甲午战争后外商企业严重阻碍民族资本发展C甲午战争后到 20 世纪初民族资本发展较快 D一战前官办资本在近代工业中的比重逐渐降低 【答案】B 考点: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 厂,列强在华设厂的

7、数量不断地增加,排挤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 B。7、 蒋总统集中记载“国民党党员成分中,70%以上是工农,20以上是小资产阶级。 ”国民党党员组成的这一状况可能出现的年份是A1925 年 B1931 年 C1939 年 D1945 年 【答案】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国民党党员成分中, 70%以上是工农”可知这一现象是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代表工农的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 入国民党所致,故时间上应该存在于 19241927 年间,A 符合题意。8、近代申报曾评述道:“这是华北战争以来的第一次胜利,也是国共宣布合作以后的- 3 -第一个喜讯。我们的抗战

8、是全面的持久的抗战。不过,从这次晋北的初步进展中,我们却得到了一个深切的教训,那就是要保证抗战的胜利,政治工作必须和军事相配合,武力必须和民众相联络。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文中“第一次胜利”指台儿庄战役 文中“初步进展”指平型关大捷 报道实际上肯定了中共发动民众的策略 报道反映了抗战相持阶段中国政府的抗战路线A. B. C. D. 【答案】B 考点:抗日战争。材料中的第一次胜利是指的平型关大捷,这是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发 动的对日战争,从材料“要保证抗战的胜利,政治工作必须和军事相配合,武力必须和 民众相联络”可以看出报道认可了中共的抗战路线。 9、我国古代逐步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新中国成立

9、后一度销声匿迹。但在 1962 年到 1965 年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也有了自留地,一些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 现象主要说明 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农村中“左”倾错误部分得到纠正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已经全面完成 【答案】C 考点:从材料看,农村的经济发展模式出现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实质上是在坚持社会 主 义制度的前提下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A 项根本性变革的表述是错误的;B 项 经济 体制的改革发生在 1978 年后,时间上不符合;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主要是指对工农业 发展比 例的调整,所以 D 项也不符合题意。10、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

10、新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 35 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文中“最大胆行动”是指A开发开放浦东新区 B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D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答案】C 考点:根据提问“开放整个海岸” 、 “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的提示,再结合对外开放的新局 面的步骤,应该是开放 14 个沿海城市,故选 C。 11、在 2012 年 6 月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洪秀柱说:“过去金门、厦门炮火隆隆,充满硝烟。而今根据我们保守地估计,金门每 4 个家庭,就有 1 户在厦门购地置产,每 10 个金门的居民,就有 1 个拥有人民币

11、账户。 ”这表明海峡两岸A由对峙走向全面合作 B民间交流得以加强C都认同“一国两制” D统一成为历史潮流 【答案】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两岸关系。分析选项,A 表述明显错误;B 符合题意;C 与史实不符;D 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而已,表述不全面。所以应选 B12、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一款规定“法勿因私而立”,第三款规定“授权之狱官或仲裁者,经查决狱讼而取赂者,当诛”;第八表第十二款规定:“适逢夜盗,杀之无罪。”上述规定 体现了公正的法律观念 反映了平民斗争成果 强调了司法程序的严格 保护有产者的利益 A B C D 【答案】B 考点:罗马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观整个材料不难

12、发现, 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并没有体现出“司法程序”方面的字眼、信息,所以本题凡是含- 4 -强调了司法程序的严格均是错误的。 十二铜表法的确是保护有产者的利益和平民斗争 成果,并且体现公正的法律观念。13、15 世纪末,右图中卡里库特的国王请某位航海家转交给一封信,同意与葡萄牙人进行商品贸易,但是要求他们带着金银、珊瑚和红呢绒来换取肉桂、丁香、胡椒。这位航海家是A达伽玛 B迪亚士 C麦哲伦 D哥伦布 【答案】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达伽玛是葡萄牙探险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位从欧洲航海到印度的人, 他率领的船队最远到达了印度的卡里库特,所以题目中的航海家正好是 A。 14、英国安妮女王(17021

13、714 年在位)缺少主见,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这一习惯开创的先例是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责任内阁制的形成C内阁所有成员对国王负责 D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 【答案】D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由题干中的“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 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可以看出应该反映的是 D。 15、 “引起我们注意的还不仅是资本数额的巨大同时还有消除竞争,用有计划的生产组织代替资本主义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状态

14、。 ”由此可知材料作者的意图是A用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 B用这资本输出替商品输出C用垄断组织代替自由竞争 D用国家垄断代替私人资本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史料分析和概念理解。 “资本数额的巨大” “消除竞争” “有计划” “代替资本 主义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状态” ,表达了一种新的组织要代替当时无政府经济。A 项反 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是自由主义,与“计划的生产”不符合,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国家政权作用,排除 D 项。所以答案应该是 C 项。16、以下文字反映了不同时期苏俄(联)的经济政策,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开垦荒地是增加粮食个重要的而且完全现实的来源,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和最迅速的办法。 ”“必须使我国各地区毫无例外地都布满国营农场,它们在向国家缴纳粮食方面不仅能够代替富农而且能够代替个体农民。 ”“要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和尽量发展小工业,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 ”“责成每一个粮食所有者,必须在本法令公布一周内,把超过播种田地和自己到下次收获前的定额消费量的全部余粮呈报交售。 ”A B C D 【答案】D 考点:苏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