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77128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物: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物: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物: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物: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6 6 章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的生命历程 细胞像生物体一样,也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单细胞生 物在死亡之前,要通过细胞增殖增加个体数量,保持物种的延续。多细胞生物的生命历程从 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增殖,还要经过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器官,才能发育为完整的生物 体。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但对多细胞生物来说,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个体的衰老和死亡并不是一回事。自然状态下,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 程叫凋亡。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不同。正常机体内的细胞,无论在生长、分裂或分化,还是 在凋亡,都在机体的精确调控之中。但是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

2、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 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就是细胞的癌变。(一)名词: 1. 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 是染色质。 2.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 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 3. 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 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 (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 了) 。 每条姐妹染色单体

3、含 1 个 DNA,每个 DNA 一般含有 2 条脱氧核苷酸链。 4. 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 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5.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 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间期。 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6. 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结构,它和染色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 7. 赤道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4、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地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平面上,因此 叫做赤道板。8. 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例如,蛙的红细胞。 (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 (2)DNA 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 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 DNA 分子; 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 DNA 分子。 9. 细胞的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相同细胞(细胞分化的起点)的后代,在细胞的形态、 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10. 细胞全能性:一个细胞能够生长发育成整个生物的特性。 11. 细胞的癌变:在生物体的发育中,有些细胞受到各种致癌因子的作

5、用,不能正常的完 成细胞分化,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能够连续不断的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12. 细胞的衰老是细胞生理和生化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反应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 生理功能上。 13. 细胞凋亡:是一种基因指导的细胞自我消亡方式,其特点是细胞以出芽的方式形成许 多凋亡小体,被邻近细胞吞噬消化,不引起炎症,DNA 有控降解,凝胶电泳图谱呈梯状。 14. 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 进化上高等保守。(二)注意: 1. 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 第一,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 第二,染色单体是染色

6、体经过复制(染色体数量并没有增加)后仍连接在同一个着点的 两个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 ;当着丝点分裂后,两染色单体就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姐妹 染色体) 。 2. 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 DNA 分子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以染色体着丝点的数目来确定的,无论一个着丝点上是否含有染 色单体。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一个 DNA 分子,但当染色体(染色质)复制后且两染 色单体仍连在同一着丝点上时,每个染色体上则含有两个 DNA 分子。 3.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1)分裂间期:完成 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 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

7、形态。 (2)细胞分裂期: A. 分裂前期:DNA 复制、姐妹染色单体形成 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 核膜、核仁消失;记忆口诀:膜仁消失两体现(说明是染色体出现和纺锤体形成) B. 分裂中期:着丝点在赤道板 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好的时期; C. 分裂后期:着丝点平分,染色体加倍 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D. 分裂末期:新核现,新壁成 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 核膜、核仁重现 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 4.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 相同点是

8、染色体的行为特征相同,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区别: 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由细胞的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 形成纺锤体。 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 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将细胞质分裂为二; 动物细胞: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质缢裂为二。 5. DNA 分子数目的加倍在间期,数目的恢复在末期; 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在后期,数目的恢复在末期; 染色单体的产生在间期,出现在前期,消失在后期。 6. 有丝分裂中染色体、DNA 分子数各期的变化: 染色体(后期暂时加倍):间期 2N,前期 2N,中期 2N,后期

9、 4N,末期 2N; 染色单体(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分裂前才有):间期 0-4N,前期 4N,中期 4N, 后期 0,末期 0。 DNA 数目(染色体复制后加倍,分裂后恢复):间期 2a-4a,前期 4a,中期 4a,后期 4a,末期 2a; 同源染色体(对) (后期暂时加倍):间期 N 前期 N 中期 N 后期 2N 末期 N。 7. 细胞以分裂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细胞有 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 ,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 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 义。 8. 细胞

10、的分化: a. 发生时期:是一种持久性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活动进程中,胚胎时期达 到最大限度。 b. 细胞分化的特性:稳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全能性。 c. 意义:经过细胞分化,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多细胞生 物体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细胞增殖和分化发育而成,如果仅有细胞增殖,没有细胞分化,生 物体是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 9. 细胞的癌变 a. 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 b. 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致癌;化学致癌因子:如苯、坤、煤焦油等; 病毒致癌因子:能使细胞癌变的病毒叫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 c. 机理

11、是癌细胞是由于原癌基因激活,细胞发生转化引起的。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 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形成肿瘤。 原癌基因的产物主要包括: 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受体 蛋白激酶及其它信号转 导组分 细胞周期蛋白 转录因子 d. 预防:避免接触致癌因子;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习惯,积极采取预防 措施。 10. 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 a. 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代谢减慢; b. 有些酶活性降低(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会导致头发变白) ;c. 色素积累(如:老年斑) ; d. 呼吸减慢,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e. 细胞膜通透功能改变,物质运输能

12、力降低。 11. 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在生物体内,细胞并没有表 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细胞、器官,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选择性 表达的结果,当植物细胞脱离了原来所在植物体的器官或组织而处于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 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的作用条件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发育成完整的植株。【模拟试题模拟试题】一、填空题 1、不同动(植)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 ,器官大小主要决定 于_。 2、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 ,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 。细胞表 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 。 3、一般来说,细胞核中的 DNA 是 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

13、增加的。 4、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 开始,到 为止。 5、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 的潜能。 6、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 结束生命的过程。 7、请回答下述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问题:(1)将切取的根尖放入 10的盐酸中,在室温下浸泡 10-15 分钟,此操作过程叫做 。(2)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要求找到 区细胞,然后 换用高倍物镜,若观察到某细胞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据此可判定此细胞 正处在细胞分裂的 期。二、选择题 1. 在制作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过程中,要用清水漂洗解离后的根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14、 便于染色 B. 洗去染色液 C. 使细胞分散开 D. 使细胞固定 2. 观察洋葱根尖的有丝分裂时制好装片后应寻找哪一部位的细胞进行观察: A. 根冠 B. 分生区 C. 伸长区 D. 成熟区 3.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特征是: A. 染色质变成染色体 B. 纺锤丝出现 C. 核膜解体、核仁消失 D. 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 4.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复制 DNA 发生于: A. 间期 B. 前期 C. 中期 D. 后期 5. 在光学显微镜下,要辨认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好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 A. 前期 B. 中期 C. 后期 D. 末期 6. 细胞分裂的末期,细胞中部不形成细胞板而是

15、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 最后把 细胞质缢裂成两部分,每部分含有一个细胞核。具有这一特点的是: A. 真菌 B. 植物细胞 C. 病毒 D. 动物细胞 7. 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其间期的特点: A. 核膜消失 B. 核仁解体 C. 染色体逐渐形成隐约可见 D. 细胞内进行 DNA 复制和蛋白质合成8. 植物根尖细胞数目能不断地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能进行: A. 无丝分裂 B. 有丝分裂 C. 减数分裂 D. 以上三种分裂方式的共同作用 9. 下列叙述中表明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显著特点是:A、核糖体合成活动加强; B、线粒体产生大量 ATP;C、中心体周围发射出星射线; D、高尔基体数目显著增多。 10. 用显微镜观察葫芦藓叶的装片时,为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先用( ) A、目镜 5、物镜 10 B、目镜 10、物镜 15 C、目镜 5、物镜 40 D、目镜 10、物镜 40 11. 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 ,染色单体数(b) ,DNA 分 子数(c)可表示为如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