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第10章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57476622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10章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10章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10章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10章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10章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10章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概论-第10章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技发明和创新,1,第十章 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科技发明和创新,2,第一节 技术发明及其特点一、技术研究方法的特点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研究方法的统一性。科学研究的是天然自然,技术研究的是人工自然,但是,凡关于客体的研究,就必然要涉及现象和本质、个别和一般、局部和整体、实践和认识等这样一系列的相互关系。这就决定了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研究方法具有统一性。逻辑方法、非逻辑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等,是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共同的基本方法。,科技发明和创新,3,技术研究方法与科学研究方法的区别:1、技术研究方法具有更强的实践性。 2、技术研究方法具有更强的社会性。3、技术研究方法具有更强的综合性。,科技发明和创新,

2、4,二、什么是技术发明1、技术发明的定义和类型按专利法的定义,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注意点:(1)技术发明指的是一项新的技术解决方案。也就是说技术发明是发明人的一种思想、构思和设想。总之,不管发明以何种形态表现出来,发明实质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成果。,科技发明和创新,5,(2)技术发明是指运用自然规律解决人类生产、生活中某一特定技术问题。因此,对于如逻辑规则、文娱规则、体育竞赛规则、生产管理方法、教学方法、检索方法等等的发明,不属于技术发明,也不受专利法保护。一般认为,单独存在的计算机软件不能授予专利权(可以受到版权保护),而与计算机硬件有机结合的专用软件,可

3、以同硬件一起申请专利而得到保护。,科技发明和创新,6,技术发明的类型:产品发明技术发明 方法发明 产品的改进发明 改进发明方法的改进发明,科技发明和创新,7,2、技术发明的基本特点技术发明的基本特点为: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新颖性,是指现有技术中不存在同样的发明。创造性(或先进性),是指同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实用性,是指该发明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是衡量某项发明能否成立的标准。符合上述“三性”的技术发明可以申请专利,得到专利法的保护。,科技发明和创新,8,第二节 技术发明的过程 一、技术发明的一般程序 技术发明的过程大

4、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课题规划阶段具体包括了解社会需求、技术发展预测、技术目的的设定和技术后果的评估等步骤。 2、方案构思和设计阶段具体包括:技术原理构思、技术方案设计和技术方案评价等步骤。 3、实验试制阶段具体包括:技术研制、技术试验、技术鉴定等步骤。,科技发明和创新,9,二、技术发明的若干方法 1、发明目标的确立常用方法有:(1)通过亲身感受,确定发明目标;(2)通过对现存技术和产品的分析,确定发明目标;,科技发明和创新,10,(3)通过阅读专利文献,确定发明目标专利文献由于历史原因及其审查和权利保护方面的需要,形成了一些不同于其他情报源的特点。其中新颖、迅速、准确、完整可以说是专利

5、文献最显著的特点。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专利所记载的技术信息,约是整个技术信息的90%,据世界知识产权的估算,利用专利文献可以缩短研究周期60%,节约资金40%。,科技发明和创新,11,2、技术原理的构思所谓技术原理,就是一切技术系统(包括技术设备、工艺等)都必须具备的工作原理。与科学原理的普遍性不同,技术原理具有突出的目的性、具体性,它的基本特征就是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技术原理的构思则是技术发明中最关键、最富于创造性的一环。技术原理的构思是技术发明的核心内容。,科技发明和创新,12,常用的技术原理构思方法:(1)科学原理推演法这是利用已知的科学原理形成技术原理的方法。例如,在激光发展

6、史上,从受激辐射原理的提出,微波波谱学的发展,到微波放大器技术原理的形成,就是运用科学原理推演法的一个例证。,科技发明和创新,13,(2)实验提升法在实验中发现的新的自然现象,往往隐含着新的科学技术原理。所以,科学实验常常是新兴技术的生长点。例如,电磁感应的实验,导致电机技术原理的构思;电磁波发送和接收的实验,是无线电通讯技术的起点;光电效应的发现,引出了光电技术在自动控制和传真、电视等方面的应用。,科技发明和创新,14,(3)试错法这是一种通过不断地排除错误来发现满意方案的方法,它是一种完全依靠经验的方法。在十九世纪以前的几千年中,从事发明创造活动的主要是工匠和熟练工人,他们没有受过正规的科

7、学训练,所用的方法主要就是试错法。虽然试错法是效率极低的方法,但是试错法与经验的积累相结合,在技术发明中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即使在拥有现代先进技术的企业中,仍然需要逐步地调整、改善技术,这个过程相对地依靠试错法。有人进行过统计,约80%的小发明依靠经验与实践即可取得。,科技发明和创新,15,(3)自然模拟法如果把自然界中可以利用其结构或功能的客观事物作为原型,利用模拟法建构相似的人工系统,就可以使该系统具有人们所需要的类似于原型的结构或功能。例如,人工降雨技术就是对自然降雨过程的模拟,前者的技术原理是直接从后者借用的。自然界本身就是一个蕴含丰富的技术发明的“信息库”,有待于人类去开发和利用它

8、。,科技发明和创新,16,(4)移植法把一个领域中的技术移植到另一个技术领域中去,由此得出全新的技术方法,称移植法。移植法在技术发明中的运用大致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单项技术的移植,即把某一领域中的某一技术移植到另一领域,成为该技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如面包的“松软”的特性移植于其他物料中,产生了诸如泡沫橡胶、泡沫塑料等。另一种是综合移植,把若干个领域中的多种技术结合在一起,导致新技术的产生。如遥感技术就是由微波技术、红外技术、照相技术及各种探测技术、扫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进行综合的结果。,科技发明和创新,17,(5)逆向发明法自然界是充满矛盾的,如作用反作用、反应逆反应,正

9、向功能反向功能等。在技术创造中,人的思路也不能禁锢于一种模式。采取反向思维进行创造发明的方法叫逆向发明法。例如,180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发明了化学电池,第一次将化学能变为电能。英国化学家戴维便作反向思考:既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那么,电能是否也可以转化为化学能从而电解化合物呢?1807年,他实现了逆反应,用电解法发现了钾和钠两种新元素,从而使电解技术得以产生。,科技发明和创新,18,以上只是介绍了部分常用的技术原理构思方法,其它还有综合法、联想法、检表提问法、选择法、要素变更法,以及集体技术创造法,等等。这些方法是正在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创造工程学的研究对象。,科技发明和创新,19,四、从

10、设计到试验许多技术发明需要通过设计来表现和说明,尤其工程技术方面的发明更是如此。工程设计的任务是,根据规划方案的要求,利用已有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原理,为生产活动规定具体的目的和模式,以便最佳地转化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社会的种种需要。,科技发明和创新,20,工程设计的成果,是提出包含有技术系统、总体结构和各个组成部分的实体结构及其实施工艺过程的具体细节的图纸和说明书。以此为研制和施工的依据,以求工程产物和产品不仅符合预定的技术要求,而且有可能最经济最可靠地被制造出来。工程设计的一般步骤,是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这是个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任务的前后相继的、步步深入的过程。如果工程设计的对象是比较简

11、单的,那么,这些步骤可合并进行。,科技发明和创新,21,工程设计的作用:(1)科学与生产之间的中介作用。(2)对工程建设和生产过程的预见作用。(3)系统综合作用。(4)组织生产劳动的作用。,科技发明和创新,22,工程设计是复杂的智力活动技术原理是一般与抽象的东西,而工程设计的对象则是特殊与具体的东西。因而,在工程设计中有一个对技术原理再认识的过程。这不仅深化了对技术原理的认识,而且还可能补充和修改已有的技术原理。新发明的技术原理是一种创造,应用这个技术原理去设计具体的产品是一种再创造。至于综合应用“旧”的技术原理设计出新颖的产品更是一种创造。,科技发明和创新,23,在工程技术设计完成后,还需通

12、过实验室试验,以验证技术原理、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技术发明通往产业化的道上,在研究范围内要走的最后的一步是进行投产前的中间试验。通过中间试验部门,把实验水平的最优化过程加以“放大”,目的是为了取得经验和收集有关的数据。一旦试验结束并通过技术鉴定,中间试验部门就转成为一个正规的盈利性生产单位,一个以发明为宗旨的研究活动就此可以划上句号。,科技发明和创新,24,五、 技术发明和专利权知识产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9世纪后期,知识产权的三大支柱即专利、版权、商标,已经形成法律并且进入国际化的轨道。中国由于商品经济发展长期受到抑制,所以,专利、版权、商标这些概念才在中国出现较晚。随

13、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一部分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发达国家已将知识产权从原来的纯法律范畴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其政府和企业把知识产权当作开拓和占领国内国际市场的法宝。,科技发明和创新,25,专利是专利权的简称,它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即专利申请人以其发明创造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利。专利权是一种知识产权,是无形财产,在专利有效期内,它像有形财产一样可以交换、转让、继承,但它与有形财产权相比,又有其独特的特点,这就是专有性、时间性和地域性。,科技发明和创新,26,(二)专利制度对于技术发明的作用1

14、、为智力成果进入商品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2、有利于促进智力成果的尽早公开,并启迪新的发明创造;3、有利于推动技术发明活动和经济的发展。,科技发明和创新,27,在当代,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如果生产经营或经济不拥有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则其经济竞争能力是非常脆弱的,经济增长往往具有泡沫成分。以生产高科技产品的企业而言,如果产品的关键元器件是人家的,技术是人家的,这种企业只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谈不上以知识为基础的高科技企业。要引导企业重视知识产权工作,特别是重视加强专利工作。只有当我国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时候,我国的经济才会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科技发明和创新,28

15、,第三节 技术创新的基本内容 一、技术创新的基本内涵1、熊彼特的创新理论马克思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技术创新的作用。熊彼特在20世纪初就提出了创新的理论,但是由于他的理论与西方主流经济学观点不合,因而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目前,世界范围的关于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方兴未艾,已成为一个席卷全球的热门课题。,科技发明和创新,29,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论点是:第一,创新是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其目的是获取潜在的利润。经济中存在着潜在的利润,但并非人人都能看到,更不是人人都能得到。只有通过创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才能获得。,科技发明和创新,30,第二,创

16、新者就是企业家。企业家并非一种职业,那些经理、工业家们并不一定是企业家。如果新的生产过程一再重复,企业家的活动就停止了。企业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要有眼光,能看到潜在的利润;要有胆量,敢于冒风险;要有组织能力,能动员社会资金来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因此,对企业家来说,仅有一般的“开拓精神”是不够的。,科技发明和创新,31,信用对于“新组合”的重要性熊彼特认为:“信用对于新的组合是首要的,同时它正是从新的组合夺路进入循环流转的”。“把生产手段(已在一些地方被使用着)从循环流转中抽出来,并将其分配给新的组合的问题。这是通过信用来完成的;利用这个方法,想要实现新组合的人们可以在市场上对所需要的生产手段,比在循环流转中的生产者,出更高的价钱。”,科技发明和创新,32,第三,经济由于创新而得以发展创新一经出现,必将在社会上引起模仿,因为未能获取潜在利润的企业也想得到它。模仿活动引起创新浪潮,于是经济走向高涨。当较多的企业实现模仿之后,创新浪潮消逝,经济也就停滞了。这时经济再要发展,就必须有新的创新。只有接连不断地出现创新,才能保证经济持续不断的发展。萧条 繁荣 萧条创新 模仿 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