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要诀:找回你我平等之处

上传人:给**** 文档编号:57474644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S 页数:65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要诀:找回你我平等之处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第二要诀:找回你我平等之处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第二要诀:找回你我平等之处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第二要诀:找回你我平等之处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第二要诀:找回你我平等之处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要诀:找回你我平等之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要诀:找回你我平等之处(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要诀:找回你我平等之处,找回“你我平等”的关键,即系于我们个人如何练习自我负责。只要我们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就不会把不适当的期待加在别人身上,或把不必要的重担揽到自己身上。 正如我练习自我负责时仍然常常犯错,同样的,在人际关系上我也难免犯错。我会在这件事上承担过多责任,在另一件事上却不够负责。在这件事上,我也许捞过了界;在另一件事上却裹足不前。当你需要自己决定时,我却急着替你作决定;当我该自己决定时,却又让你来替我作决定,于是权责本应分明的那条界线,便因而模糊不清了,最后遂沦入心理学上“暴力”(abuse)以及“依存共生”(codependence )这两种下场。,我发现自己不断失去与别人平

2、等的意识,我在此处被人捧,却在别处受人贬,不论哪一种待遇,都让我觉得不对劲。我渴望与大家平起平坐、面对面平等相待,但若要达此境地,惟一的方式便是对所发生的事负起责任来。 此刻,我感到被你伤害,但我了解你不是造成我受伤的主因,我的伤在你碰触到我这敏感地带以前早己存在。或许,我对你生气是因为你令我失望,但你并不是造成我失望的主因,而是我对你的期待构成了我被排斥的感受,而你正好路经我这一程。你像一面镜子般地出现,让我看清自己的期待是有问题的。我无法改变你已做或未做的事,但能改变我对你的期待。,我既然无法改变你,那么我惟一能做的只有接纳。我若不接纳你的真相,就会失去自己内心的平安。 耶稣说:“己所欲,

3、施于人。”这是最根本的灵性修持,它和自我负责同样重要。只要你批判别人,你就干扰了自己内心的平安,因为你作的任何批判都会变成自我批判。你若接纳了别人,就等于祝福了自己,因为你所施予的必会重返自己身上。,重要的是,你该了解:任何想法都会返回原处。投射只是幻相,我憎恨你身上的某个特质,但那个憎恨仍留存于我内。我以为憎恨已跑到你身上了,然而惟有你接收下来,才会如此。你若根本没有察觉到我的憎恨,它就粘不住你。 任何想法都会返回原处。我无法面对你,那是因为我无法面对自己;我认为你应该受责备,那是因为我还没准备好面对自己的愧疚。,在生活中,我对别人的任何反应都是我的一面镜子。我在你身上看到自己无法接受的一面

4、时,等于告诉我,那正是我不愿意接受自己的部分。凡是你无法满足我所期待的,无异于提醒我,那正是我必须给予自己的。 任何人际关系若非为我们订制了一个学习环境,就是订制了一个自我折磨的环境。我若能从你眼中看清自己,表示我确实有成长的愿心;而如果我所看到的全都是你的毛病,表示我已经拒绝了一个放下自我怀疑的机会。,我一向把你当成我无法成长的借口,但是这样并无法改变任何事情。无论我如何诿罪于你,我的成长终究是我自己的责任。你若笨到接受那根本不属于你的责任,不过显示出你也有必要去学习如何只为自己负责。婚姻关系中,不论谁强势,谁弱势,都有相同的人生课程,他们所演出的不过是同一场戏的正反角色而已。道家有一种说法

5、:对立的两端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么遥远。,所以,找回你我平等之处就等于在练习失去平等,失去平等就等于练习找回平等。不信的话,你不妨问自己:“若未曾失去,我怎么可能找回来呢?”如果没有失去的感觉,就没有什么东西可找。若有失去的感觉,那么它必定来自记忆里那从未失落的一刻,“如果不曾拥有,我怎么可能失去呢?” 平等是真实的,不平等才是假的,但是藉由不平等,我才能学习平等。当我真正了解平等时,就会明白它其实一直都存在着,我并未曾失去过它,我只是误以为失去而已。,“以为我已经失去了”以及“明白我从未真正失去”, 涵括了宽恕的整个内涵,也就是从第一招“承认我在生气”,到最后一招“对始终存在的内在平安敞开心灵

6、”。当我了解到没有什么好宽恕的,我才会知道我终获宽恕了。奇迹课程说:“凡是真实的,不受任何威胁;凡是不真实的,根本就不存在。”,我从未失去自己的纯洁无罪,我的兄弟姊妹亦然,我们只是在一刹那,或是一、二天,甚且一辈子失去它似的。然而,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因为只要我们清醒过来,那个梦就被遗忘了。活在幻相里,不会使你变坏,只会延续你的痛苦。当你准备好时,你自然会放下那个痛苦。你一旦这么做了,那么你苦过两分钟或十年都不重要了,因为它已经不存在。,把这份理解应用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物质世界的种种以及我们对世界的看法,都是我们自己加上去的;同样的,我们的人际关系和所有喜怒哀乐也是我们自找

7、的。或许我们还没准备好去看清这一切不过是一场不平等的梦魇。只要我们一生气,那就是我们的世界。,所有的痛苦都是因为我们着眼于某些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而我们之所以认定它们存在,是因为我们的想法与信念老是在某些特定的人或境上绕不出来,更因为那些人或境都陷于同一个关系里,使我们更加肯定自己的观念是可靠的。其实,这样做,不过是招募了一堆新角色,使事情更戏剧化、复杂化而已。,因此,我们必须认清一个事实:我们都在编导自己的电影,而且我们在银幕上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自己潜在意识的反射。然而,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我们的电影并不是惟一的一部。在我们电影里出现的那些演员或技术人员也一样在编导他们自己的电影,我们也在他们

8、的电影里扮演某个角色或摄影师。你可看过黑泽明(Akira Kurosawa)的电影“罗生门”,它即曾以极其悲悯而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这一观念。,我们之间虽无绝对的界线,但除非我们承认自己经验的有限,并尊重别人的经验,否则我们是不可能合一的。我们不必同意彼此的意见,但务必彼此尊重。只要彼此相互尊重,我们是可能达成某种程度的协议。缺少了尊重,亦即缺少了“健康而合理的界线”,那么协议就成了强迫性的了,而“被迫的协议”是多么讽刺的名词。,找出彼此的平等,就是承认观看事物的角度有很多种,而我们知道的只是其中一种而已。倾听别人,尊重他们的想法和经验,能帮助我们向更广大的实相开放,能使我们打开观念的牢狱,而自由

9、地走向光天化日。它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知识的有限,使我们得以迈向未知的世界,不论是踽踽独行,或是携手并进。,第五招 放下自我批判与内疚,有意无意之间,我常会打击自己,我可能会认为自己是在攻击你,这不过是种幻相而已。当然,有时你也会掉进这个幻相,而予以反击,这就是世界的运作方式,然而,事实上,我无法攻击你,只可能攻击自己,因为我投射到你身上的每件事都会回到自己身上。思想本身是一个完美的回力棒,它总是返回投掷者的手中。,那绝对不是惩罚!很多人,甚至那些相信因果轮回的人,都不了解:没有人会因自身的罪而受罚的,他只是收回自己施放出去的东西而已,如此,他才能觉察它的存在。若他放出去愤怒,愤怒就会返回他身上,

10、因为他必须对自己的愤怒负责,他必须收回自己放出的一切。惟有如此,才有释放它的机会。,这法则相当简单,我们不必为此而相互攻击,也不必说:“你又来这一套,混蛋!我知道你会遭到报应的。”我们不必代天行道,没有人要我们扮演神的角色。我只须了解;我们会继续犯错,直到我们学会自己的课程为止。我们会不断把各种正面与负面特质投射到别人身上,除非我们愿意承认那些正负面特质原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将不断攻击别人,直到我们看清自己的攻击为止。,承认自己正在攻击别人,才能制止这个恶性循环,我说:“好吧,愤怒,我知道你属于我,我不必再假装下去,把你当成别人的问题。”这并不是说,我不再表现愤怒。若有愤怒,我有责任把它表现出来

11、,但我必须明白那愤怒是我自己的愤怒,这样我就不必发泄出去,逮住一个内疚很深的人来接收我的愤怒,然后他再以某种沉默怨怼的方式丢回给我。,我对那个愤怒负责时,就会了解我攻击的对象是我自己,而不是你。而且,我不会迷失在自己的投射里,或至少在我负责的那一刻,我不会迷失了自己。目前,我们还不可能做到自始至终地负责,也不可能彻底负起全部的责任,有时我会攻击。有时则会承认自己在攻击。当我攻击你时,我感到内疚,因为我相信我有伤害你的能力。这个内疚会尾随着我,当你或其他人若正巧在此刻攻击我,我的内疚就会向你的攻击接招,这一切简直诡异得难以理解。,每当我攻击你时,自己便会感到很恶劣,那使我沦为下一个被攻击的目标。

12、满怀愤怒的陌生人在我路过时,会嗅出一个可能的攻击对象出现了,连德国牧羊犬也能嗅到这个气味! 每攻击你一次,便加深自己一些内疚。不信的话,不妨阅读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罪与罚。这本小说的主角企图创造一个完美的罪行,他相信倘若他是为了一个“很好的理由”而杀人,就不会觉得有罪,结果不然。他虽然脱罪了,未被逮捕,但因无法面对这罪恶感,最后不得不自首。那是我们全都必须做的:自首。只要我们攻击,就必须记住,我们正在定自己的罪。,别再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了!我们知道攻击是无法自圆其说的,所以让我们负起治愈别人和自己的责任,说:“兄弟,我做错了,我攻击你是因为我害怕。我以为自己有权利攻击你,但是我错了,原谅我,请帮我走

13、回正轨。”当我将自己的攻击转变为爱的呼求时,我的兄弟姊妹们才会容许我接近他们,这是和解的表态。,我若承认自己的攻击并负起修正的责任时,自己的罪恶感就无从建立。我若一味为自己的攻击辩护并拒绝修正,内疚反而更深了。始终拒绝承认错误且不愿从错误中学习的人,一定会滋生出“慢性罪疚症”,没有人会毫无理由地甘心成为别人拳打脚踢的沙包,然而,那个理由经常隐藏在内心深处,不可告人。,我对你的每个攻击,其实都是在攻击自己,那个攻击可能以一个非常微妙的批判形式出现。然而,它如果一再重复出现,就等于不断告诉我自己:我还不够好!自尊心不足的人通常就是喜欢批判别人的人,这绝非巧合。愈是批判别人,在潜意识里就愈会批判自己

14、。 所有的投射都会返回原处,这就是内疚的运作法则。在某一层面上,它不愿意我们放下攻击。我们在攻击别人时,心灵深处多少都会觉得自己该对攻击负起一些责任。只要意识到这一责任,我们就开始治愈了。我们若还想把它藏在潜意识里,就会吸引某些事件,迫使我们不只意识到自己对别人的侵犯,而且意识到隐藏在它下面的自我憎恨。,内疚与责任感是互不兼容的,内疚抓着伤痛不放,不让它痊愈,责任感则是迈向治愈的第一步。若要放下自我批判和内疚,我们必须先对攻击别人之举负起责任,必须在投射发生之际马上意识到自己的投射。只要意识到自己的攻击,我们便能看到隐藏在攻击背后的原因,我们会看到自己的恐惧、自己的批判和自惭形秽的感觉, 我们

15、还会看到自己心灵深处对爱的呼唤。,这正是关键所在,除非我们明白自己所有的黑暗不过是在呼求光明,所有的愤怒和伤害都是在呼求爱,否则我们根本不可能开始宽恕自己。我们必须认清这一点,否则上述的觉察都成了自我打击。这种伤害是不可低估的!我们若把治愈的过程交给小我来处理,必会造成另一种伤害。惟有圣灵才配掌管我们治愈的过程,因为圣灵会一边肯定我们,一边鼓励我们修正错误并从中学习。,我不会因攻击你而成为邪恶的人,你也不会因攻击我而成为邪恶的人,我们之间的相互攻击都是来自双方内在自惭形秽的感觉,都是来自你我觉得不被人爱的感觉。认清这一点,就等于开始祈求恩典了,也就是开始试着以爱心的眼光来观看一切,即使我们仍处

16、身在黑暗中。,只要我还以所犯的错误来折磨自己或你时,我们的治愈就无法开始。错误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藉由错误来学习、成长和改变观念。只要我能看到这一点,我的人生功课就学得不错了,而你也是。从此,我才有了前进的踏板,并在这踏板上与人和解以及重建。也只有在这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开始治愈,宽恕所有的错误,并感激因错误所带来的种种觉醒。,记住,责任感不会来自小我,内疚才是。内疚会不断延续我们之间的隔阂,而使得伤口无法愈合,内疚会说:“无论我做什么,都无法弥补我所犯的错。”责任感则说:“既然是我划下这伤口的,我就能愈合它。”辨明两者的差异是很重要的。,许多新时代思潮被小我利用,沦为惩罚自己和别人的工具,而不是籍它来成长。许多生过重病的人很可能听过这类无聊的劝言:“你的病是你自己造成的,是你的愤怒带给你癌症,而且因为你仍执着于自己的愤怒,所以你无法痊愈。”这岂非典型的在玩罪恶感的把戏吗?那正是小我在播放“自我负责”的录音带,那是无法奏效的。 当圣灵来掌管责任感时,它使万事万物都活得心安理得,它让你安心活在癌症或任何困境当中,那些都成了你成长的机会。它不会以外在的标准来衡量进步或退步,它只会说:“在那儿,你仍能找到内心的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