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语文学案:《小狗包弟》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70811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语文学案:《小狗包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语文学案:《小狗包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语文学案:《小狗包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语文学案:《小狗包弟》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语文学案:《小狗包弟》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语文学案:《小狗包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语文学案:《小狗包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狗包弟小狗包弟【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理清各部分的写作思路 ,根据思路,探索语句的含义和作用,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2、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认识反动政府的残忍以及反动文人的下流无耻;牢记 “三一 八”惨案的教训,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勤奋学习。课堂探究案课堂探究案边读边思,互动探究1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 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材料 1.“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鲁迅无花的蔷薇之二)材料 2.“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乱如麻!”(刘半农)思考:本文不为刘和珍立传,为什么全文开头要用史

2、家笔法点明开追悼会的日子呢?在 “那一天”前长长的定语又起什么作用呢?2.揣摩这些划线词语的表达意义: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 “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 我说“没有” 。她就正告我, “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独徘徊前来正告-很爱看3.“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 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 ,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 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 为什么作者要反复说“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却只能如此而已”?4.“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 为什么?5.“我已经出离愤怒

3、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 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6.理解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 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 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材料:“必须睁了眼看,这样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鲁迅论睁了眼看7.下面三句在作者的感情表达上有何不同?(1)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

4、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2)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3)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8.“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 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 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 第一句话,作者肯定刘和珍是“我的学生” ,第三句话又否定,这样是否矛盾?为什么?9.“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 度很温和。 ”这样写有何作用?10.注意这些划线虚词的表达作用:(1)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

5、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 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 我向来是不但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 步。况且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2)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他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的。而且 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痕迹。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11.“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 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6、。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 材料:“有些民族因为叫苦无用,连苦也不叫了,他们便成为沉默的民族,渐渐更加衰颓下 去至于富有反抗性的民族,因为叫苦无用,他便觉悟起来,由哀音而变为怒吼。 ” 鲁 迅革命时代的文学(1)把“惨象”与“流言”对举,有何用意?(2)衰亡民族默无声息的缘由是什么?(3)最后一句是什么复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12.理解划横线的词语并回答问题;“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 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 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

7、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 作者详细地写烈士遇难的经过,用意何在?13.“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 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 血痕抹杀了。 ” 资料 1:刘和珍中弹后, “对赶来救助的同学说:你们快走吧,不要管我了。 ”资料 2:据当时报纸披露,执政府于 3 月 17 日夜开会,进行部署,还预备了数十具棺材。 段祺瑞还对卫队旅军官说:“你去告诉卫队旅官兵, (杀了人)我不但不惩罚他们,我还要赏 他们呢!这一群土匪学生”问题:联系所供材料,谈谈怎样理解这段话?14.正确理解划横线词语含

8、义: A“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 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 “街市依旧太平”指“无恶意的闲人”指 “有恶意的闲人”指B“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 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1)此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有什么特点?(2)鲁迅先生对徒手请愿的方式持何种态度?15.“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 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 亲戚或 余悲,他

9、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文中引用陶渊明 的诗有什么用意?16.“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 怎样理解这段话?17.理解下面文句中划横线的重要词语的含义:中国人庸人苟活者无恶意的闲人“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18.理解“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在文中的作用我的问题及困惑:我的问题及困惑:课堂训练案课堂训练案考一本48 练习一、边读边思,互动探究1、交代事情的起因,让人们永

10、远记住这个令人悲愤的日子,也让人们记住三月十八日 这个黑暗的日子。2. 独失去战友,悲伤孤独徘徊悲愤之极,无处排解前来特意相告,对烈士的真挚怀念正告特意相告,对烈士的真挚怀念很爱看刘和珍思想进步,与“我”的关系3、 (1)表达悲愤之情(2)强调为生者而写(3)为下文作铺垫。4、所住的并非人间长歌当哭,痛定之后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5、重要词语理解:出离愤怒:出离愤怒。非人间:充满血腥和暴力的黑暗统治。最大 哀痛:为烈士的死难感到极度哀痛。奉献:表示对死者的尊敬。概括感情:对敌人,无比愤 怒 ;对烈士,无限崇敬。6、真的猛士:真正的革命者哀痛者:为人民的苦难而哀痛的人幸福者:以能为人民谋幸福而

11、感到幸福的人庸人:有是非观,但容易忘记烈士鲜血的民众7、 (1)对刘和珍这样的进步青年的爱护与怀念。(2)警醒“庸人”世界,纪念烈士,不要遗忘。表现了作者痛苦的心情和责任感。(3)告诫人们不要遗忘,感情更深。总之,突出写作动机:纪念烈士,揭露敌人.8、表达了作者:由衷的敬意;谦恭;深沉的自责。9、反抗广有羽翼的校长正义感、反抗精神虑及母校前途,黯然泣下有责任感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善良和蔼驳斥“受人利用”之说,突出了流言家的下劣与可恶。驳斥“暴徒”之说,突出了敌人的凶残,真正的暴徒恰恰是反动的段政府。10、 (1)才:作者消息闭塞,当局封闭信息便:噩耗传递的速度之快居然:残暴无人道而 即况且更

12、何至于:刘和珍的遇害出乎意料但 然而也竟:反动派的凶残超出了想象(2)然而 便 还而且 不但 简直 因为:事实之确凿但:凶残+诬蔑 但 就 :惨象+流言总之,揭露反动派的凶残和无耻。11、 (1) “惨象” ,已足见反动派的残忍;“流言” ,则比刀枪更让人心悸,走狗文人的 下劣无耻,比其主子更甚。有形的刀枪,加上无形的刀枪御用文人的舆论,就构成了中 国式的专制统治、中国式的白色恐怖。(2)惨象长期镇压,不敢说话;流言不断诽谤,无法说话。在这野蛮而又严密的专制统治下,民族渐衰至亡,终于“默无声息”了。这是一个选择复句。表达了作者:1、对反动派的警告;2、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3)这是一个选

13、择复句。 表达了作者:1、对反动派的警告;2、对“后死者”的呼唤、 激励。12、 “从背部入”段政府“通电”中造谣说:这次惨案是因为李大钊等人“率领暴 徒数百人,闯袭国务院,泼灌火油,抛掷炸弹,手枪木棍,丛击军警。各军警正当防御,致 互有死伤” 。“手枪”_手枪是军手枪是军官使用的,证明这次屠杀是有人指挥的,事前筹划好 的,决不是军警各自的“正当防御” 。这些铁的事实,揭露了反动派凶狠残暴的嘴脸,有力地戳穿了段政府“通电”中对死难 者所横加的种种罪名,揭穿了反动政府残杀爱国青年、欺骗人民的本质.13、 “三一八惨案”实质上是中外杀人者互相勾结的结果。在三个女子从容沉勇友爱 的伟大精神衬托下,中

14、外杀人者显得更加卑劣凶残。“伟绩” “武功”是反动派的自夸,反语。讽刺中外反动派的暴行。13. 街市依旧太平: 形象地反映了段祺瑞执政府的反动统治并未改变,引出下文对学生 请愿活动的评论。 无恶意的闲人:一般庸俗的市民。他们在政治上不反动,但是极端冷漠麻木,烈士的鲜血只 是他们闲聊的材料。 有恶意的闲人:走狗文人。他们造谣、诬蔑,是反动统治者的帮凶。14.(1)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大量的木材”比喻代价巨大的流血斗争。 “其中”指流血斗争。人类历史的进步往往要以流血牺牲为代价,而且往往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历史不过 前进一点点。这与煤的形成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相似。(2)不赞成徒手请愿。在鲁迅

15、看来,人类前进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和牺牲,但请愿是不 在这种需要付出代价和牺牲之列的,向反动派请愿难以换来人类历史的前进,这不是一种行 之有效的斗争方式。(3) “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 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 。“但愿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 。“这回死者的遗给后来的功德,是在撕去了许多东西的人相,露出那于意料之处的阴险 的心,教给继续战斗者以别种方法的战斗” 。鲁迅空谈15、虽然徒手请愿而流血是不值得的,但是还有亲人友人的深切哀悼,这也算是对烈士 的慰藉了。青山埋忠骨,倘若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能够永远纪念死者,记住这次惨痛的教训, 烈士的

16、血也就不算白流了。16. 一般的民众,会从中国女子的英勇斗争,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中,多少看 到一些改变黑暗现实的希望;真正的革命者,将因受到激励而更加奋勇前进。这是从烈士死难对于将来影响的角度高度评价其牺牲的意义的,具有激励革命者奋然前 行的巨大作用,充满着感奋之情。17 中国人:泛指所有的中国人。庸人:有是非观,但尚未觉醒,不敢斗争,易忘记历史教训的民众。苟活者:有是非观,不忘烈士死难但不敢斗争的民众。无恶意的闲人:一般庸俗的市民。18. 这是全文思路的收束。 “此”的内容:涉及对烈士的崇敬、对其牺牲精神的评价、对 其斗争方式的总结、对反动军阀的愤怒声讨、对所谓学者文人的揭露、鞭笞,对庸人警醒的 期盼,以及作者奋然前行的决心,等等。再次强调“我说不出话” ,表达无尽的悲愤和深深 的歉疚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